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赴梅列区、沙县调研组一行21人在刘鑫、吴金容、刘振郁、林俊德四位市领导的带领下,于3月1日-8日,通过听取汇报,深入企业、察看现场、走访农户、座谈交流等形式,分三个组深入到梅列区陈大、洋溪、徐碧、沙县的郑湖、湖源、青州、夏茂等11个乡镇、53户农户和47家企业、11个工业园区(小区),实地考察城区建设项目等,并召开了6场专题座谈会,对梅列区、沙县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推动经济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还分别对梅列区、沙县作了集中反馈,两县(区)对调研组反馈意见高度重视,正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贯彻落实。现将调研督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两县工作的总体评价
通过调研,我们感觉到梅列区、沙县几套班子领导和全体干部群众精神状态饱满,共同营造全县(区)上下想发展、谋发展,聚精会神搞经济的宽松环境和一种想干事业、干大事业、干好事业的浓厚氛围,两县(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梅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27亿元,增长60.6%,完成农业总产值1.93亿元,增长2.6%;合同利用外资3592万美元,增长4.4倍,实际利用外资716万美元,比增8.5%,完成出口总值102万美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5亿元,增长9.7%,全年实际财政总收入1.74亿元,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9583万元,同口径增长49.7%。沙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19亿元,比增16.1%,农业总产值13.37亿元,比增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比增44.2%,实际利用外资617万美元,出口总值864万美元,比增1.5倍,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44亿元,比增11.4%,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2003福建县级经济实力评价中由全省26位跃升到第16位。两县(区)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表现在:
1、领导高度重视,责任比较落实。梅列区、沙县党委、政府把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作为事关全局的大事,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梅列区制订下发《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采取多项优惠措施,扶持农业、帮助农民。实行处级领导挂点“六个一”工程,区内每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都有一名处级领导挂点,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村、居、重点建设项目、民营企业、弱势群体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强化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调整充实了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督查、考评制度,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并从区乡两级选派优秀干部进驻后进村、贫困村和龙头企业挂职。沙县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组织县、乡干部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制订下发了《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见》,并实行县领导、部门挂村帮扶制度,抽调县乡干部到村里任职,带领农民致富。
2、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龙头企业作用显现。两县(区)都把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措施,立足当地农业资源和区域比较优势,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思路,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了一批符合区域布局,能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扩大,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作用。梅列区健盛食品被列为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甜玉米加工、芦坪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万吨菌笋加工3个项目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碧海乳业、青松食品、芦坪养殖、明忠禽蛋4家企业被列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沙县青竹集团、麦丹集团为省级龙头企业,占我市省级龙头企业数量的20%,三和食品有望在2004年被列为省级龙头企业;全市产值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沙县占有5家,占45%;“天河”牌保健竹凉席、“沙阳”板鸭、“麦丹”味精被评为福建省品牌产品。同时,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以麦丹集团为龙头的粮食转化产业与周边四个县签订了12.5万亩早稻收购合同,带动1.94万户农户,带动农户收入3000多万元;夏茂引进浙江宁波腾头绿化苗木有限公司,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目前已种植绿化苗木1800亩,年底前预计可完成5000亩花卉苗木种植;三和食品有限公司带动5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1万亩菜竹笋基地发展;青竹集团辐射带动农户1万多户,创造利税3200万元,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梅列、沙县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列入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目标。梅列区注重加强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5个劳动力培训中心,年内计划培训劳动力1000人。2003年梅列区农民人均收入426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13元,居全市之首。沙县是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重点示范县,2003年共转移农村劳动力3.7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5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小吃业是沙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具有特色、最具规模的支柱产业。200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外出经营小吃的累计2.95万人,占劳动力转移总数的78.4%,每年给农民带来4亿多元的收入,从我们深入夏茂、湖源、郑湖乡镇走访调查农户的情况来看,经营小吃已成为沙县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据我们调查,夏茂镇小吃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8%,是农民人均收入中的重要构成。2003年沙县农民人均收入3780元,增幅5%,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了把小吃业做大、做优、扶强,县里采取各项扶持措施,通过成立小吃办和同业公会,举办小吃培训班,建设小吃烹饪学校,筹办12·8小吃节及各种推介会、评选小吃名店等措施不断提升小吃档次和质量。扩建2500平方米小吃培训中心,并向连锁店、加盟店发展,使沙县小吃业创出大天地。
4、工业经济发展思路清晰,园区建设取得较大突破。两县(区)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按照市委“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的总体部署,树立“工业立县(区)、工业强县(区)、工业富县(区)”的观念,坚持走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路子,集中力量壮大第二产业,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大辐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3年,梅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7亿元,比增60.6%。重点企业的骨干支撑作用增强,三菲铝箔、多维机械、闽新山溪水泥等14家骨干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5%。机械行业一枝独秀,2003年机械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30家,机械工业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以上,且发展势头良好。沙县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6.2亿元,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4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01亿元,比增20.4%;实现税金5351.5万元,比增20.3%。工业技改投资力度加大。2003年,全县城乡工业共实施技改项目53项,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38亿元,比增32.5%,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梅列区工业园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抓住今年“9·28”通车的京福高速公路三明到福州段和即将开工建设的三泉高速公路的良好机遇,基本确立了“一园四区”的工业园区格局,增强了经济的发展后劲。2003年共开发工业用地近2000亩,完成园区道路、水、电等建设投资3000多万元,已有金龙钢管等9个项目入园生产,一些工业企业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特别是区委、区政府贯彻市委、市政府“南拓北扩西进”战略,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和小蕉轧钢厂合作,由企业先垫资,然后从企业上缴和税收中分期返还,解决了小蕉片区到市区的道路建设资金问题。沙县按照“一城两线”,重点调整“一园六小区”的园区发展战略,园区建设逐步规范。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金沙园是经省政府同意批准的我省五个高新区之一,是三明市与沙县联办的工业园区。金沙园建设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开发建设中,遵循优化设计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未来,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已编制金沙园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一期工程可行性报告,并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发包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2亿元,共有三和食品等15家企业入园投资,入园企业项目总投资6.39亿元,其中,已竣工投产企业7家,动工在建8家,2003年创工业产值5.2亿元,15家企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增工业产值14.4亿元,利税2.4亿元;金古工业开发区已完成投资1.2亿元,工程进展顺利,10万吨彩涂板、15万吨镀锌板生产线预计上半年就可投产。金沙园区和金古工业区将成为沙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
5、个私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两县(区)高度重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工作,把加快发展个私经济摆上重要位置,上下形成努力发展个私经济的共识共为,营造了个私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直接推动个私经济的发展。梅列区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5%以上,民营经济的工商税收形成区级财力占一般预算收入80%以上。沙县个体私营企业完成产值18.6亿元,比增20.94%,上缴税收1.44亿元,比增11.23%,占全县税收的65%。
6、大力拓展城市空间,建设发展成效明显。梅列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南拓北扩西进”战略,按照三明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使用强度。以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为契机,坚持从里到外,集中紧凑发展的原则,依靠成片开发城区片边缘新区与成片改造边缘旧区,集中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和居民住宅区,同时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做到园区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建设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例如开发建设城区小蕉公路、完成高源工业区的引水工程、新建瑞云11万伏变电站等工程。
沙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按照“三明市域次中心城市”和“绿色工贸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区的面积在13年间扩大了2.3倍,形成了“二纵四横”的城区框架,城市建设的各项指标有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年来,沙县按照“北进南扩、兼顾东西”的城市发展方向,通过项目带动,确定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发展重点。金沙、金古工业园区、西园、华山和翠绿山庄等住宅小区,建国西巷和影剧院组团等商住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带动城区发展的重要力量。物流中心、路桥、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沙县城区的环境,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有效地提升沙县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在实地调研、座谈、讨论过程中,调研组同志在看到梅列区、沙县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感到目前还存在一些影响两县(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农业发展方面:两县(区)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够规范,不够紧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公司加基地带农户增收的方式还不够多。梅列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带动能力还不强。农产品没有强势品牌,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建设进展缓慢。沙县农民增收还不够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失修现象较普遍。部分乡镇财政运转仍然困难等。
2、工业发展方面:两县(区)中小企业贷款难,小企业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普遍存在资金紧张的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工业园区开发方面,两县(区)的工业园区(小区)滚动发展难。受建园初期工业用地低价出让、投资回收比例低以及银行抵押货款额度小影响,后期滚动开发资金筹措困难,制约了园区开发进程。沙县由于工业园区开发规模大,开发成本高,基础建设资金缺口大。梅列区受各种条件限制,工业小区规模普遍偏小,且比较分散,每个小区的水、电、路等都要配套,配套成本较大,因此出现了一些企业入园了,部分配套设施没有跟上的现象。
二、对梅列区、沙县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加快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梅列区、沙县党委、政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市”的要求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所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经济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项目带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做大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1、要深入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按照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维修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和形成财政对农业投入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保证各级财政支农资金足额投入到位。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要把促进农民增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还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都要把带动农户、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载体。要注意粮食安全,通过合理引导耕地流转,防止土地抛荒,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力度。按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争取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突出搞好农产品加工转化和增值增效,围绕农民增收,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使企业与农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要着力抓好有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的落实,尤其是财政对龙头企业贷款和贴息资金的扶持,使中小龙头企业在发展中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步伐。
3、要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建设的规划和建设。要切实按照“高起点、特色浓、整体性、超前性”原则,高标准搞好园区规划,合理产业布局,形成各具产业特色的产业群或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建工业园区的科学规划,对园区内的功能区分、用地规模、设施配套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便于产业相对集中。对已开发的园区要通过规划的修订,进一步完善路、电、水、气等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方案,达到设施共享、节约投资、改善区域生产生活环境的目标。要进一步细化工业园区特别是金沙园发展目标和区内产业布局,合理制定入园企业标准和投资供地标准,防止污染企业入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在入园项目上要注意把握标准,有所选择,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企业要留有发展空间。
4、要进一步做大市区,积极探索城市联盟的发展之路。梅列区要切实按照“南拓北扩西进”的扩大市区发展构架的思路,北面加快贵溪洋片区和瑞云新区的规划、建设,西面以入园道路建设为突破口,抓紧小蕉工业园区规划、开发,逐步扩大市区建成区面积。梅列区要根据市区两级职责的分工,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好各项工作,确保市容管理和环卫工作的正常开展。要进一步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探索社区工作的新路子,及时协调解决和反映社区组织在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真正发挥社区组织在城区管理和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要积极探索城市联盟发展之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连接线和沙溪为主轴,以金沙园的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城市向外拓展。沙县在新一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修编的工作中,对县城在“做大做强做优三明中心城市”发展格局中的建设目标,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准确定位,提高县城与三明市区的关联度,加强两地在信息、资源、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诸多方面的互补互惠,促进市县的共同发展,推进城市一体化进程。
组 长:刘 鑫
副组长:吴金容 刘振郁 林俊德
成 员:刘木荣 廖小华 谢家芹 刘少斌
曹荣斌 蔡金明 陈小春 陈 涛
吴光星 黄居中 李光明 黄光钦
夏玉冬 刘铭清 苏宗发 陈福清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