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S d: ~/ D" Z) c
写文章是个硬功夫,也是个慢功夫,没有一定悟性、没有一番努力,是摸不到窍门、找不到规律、写不出华章的。# @4 r y F* X8 e3 N/ R
初学写作,有的人使劲往里塞东西,总怕写得不丰富、不全面;有的人拼命堆积辞藻,总想显摆自己词汇丰富、知识渊博;有的人对一个浅显的道理,反复论证、阐述,唯恐读者看不懂、弄不明白.......,如此等等吧,往往就容易把文章写得拖沓、繁冗、不干净,导致一些主要思想和观点沉没于大量无谓文字的汪洋大海之中。 P7 g# J, _* e- t, Y2 d
郑板桥讲,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其他诸多大家也都一致强调,为文贵在删减。只有把不必要的字、词、句、段删减掉了,整个文章才能清爽起来、明朗起来、紧凑起来、有力起来。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文章,当然宜长则长、宜短则短,但在充分说明的基础上,必须果断删除那些空洞、无用的话,确保文章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真正的短其实讲究的就是“精炼”二字。在精炼的基础上,要选择适当的字词句,把观点说的平实、砸的扎实,同时,要想法设法,选用别致、新颖的词句,让文章出新出彩。这些,就应该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为文“短、实、新”的基本内涵。而要做到短、实、新,就少不得下一番删减的功夫。 o7 V; |6 H. g: n 唯有删减才能更准确。为文之初,少不得要思考一番、收集材料一番,而刚开始的思考往往是天马行空的,刚整理出的材料也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因此,观点与观点之间难免有打架的地方、矛盾的地方、重复的地方,这就需要进行辩证的思考、科学的分析。从实践上,要把各个观点搞准确、搞恰切,从逻辑上,把大小观点之间的关系弄清楚、理顺当。同时,初步收集上来的材料往往是粗糙的、零碎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虚假的,这就需要动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功夫,只有把真实的材料分辨出来,把零碎的材料整合起来,把散乱的材料集中起来,把抽象的材料具体起来,才能更好的论证观点、说服读者、解决问题。 % ]/ ^% O, C8 l1 X" G$ F' L唯有删减才能更突出。一篇文章,容量有限,能够把一个论点说明白,把一个问题说清楚,已属不易。而初学者,往往迫不及待的想在一篇稿子里,强调多种观点,解决多个问题,总想面面俱到、一揽子解决,其结果往往导致中心不突出、主题不鲜明、方向不明确,让读者没出下手、无处着力,或者分散应付、平均用力,结果导致什么问题可能也解决不好、解决不到位。为此,必须正确认识这个问题,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所有的力量和材料,全力以赴来论证一个或若干个中心思想,来解决一个或若干个核心问题,对次要的、暂时不急于解决的问题,要果断放弃,另行解决,同时对与此相关的论据材料也要坚决的进行删减,这有这样集中力量,攻其一点,才能把重点突出出来,才能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取得新的胜利。0 P1 n& y P- ]+ ]4 E"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