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认真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和省、市的贯彻意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国“两会”提出的新观点、新政策、新措施,围绕省委建设“两个先行区”的要求,主动对接市县一体化,加快发展,着力先行,大胆先试,全力推进绿色工贸城市建设。
一、在发挥优势、实现更大作为上下功夫。一是把握机遇。抢抓国家支持海西建设的机遇,审时度势、乘势而上,力求先行、加快发展,努力争创一流,率先崛起。抓住沙县被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的契机,扩大宣传,主动对接,用好用足上级对中央苏区县的扶持政策。二是能快则快。坚持“以快促好、以快保好”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立足岗位,履行职责,狠抓落实,作出贡献。三是把好关键。抓好“无水港”和物流中心建设,年内启动实施主干道等交通路网。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坚持“谋大、定高”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盲目建设。
二、在打造优势产业、提升发展质量上下功夫。一是建好园区。抓紧启动金沙园、金古园二期开发,抓好三明海西纺织服装工贸园、金港工业园等专业园建设,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园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和产业、项目的承载力。二是做强龙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培育林产、金属深加工和生化三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努力在三明“4+1”产业发展上当好排头兵、发挥支撑作用。积极促进大亚木业、明光公司等投产项目达产,力促厦工三重、竹纤维系列产品等总投资超亿元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努力培育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群体。三是促进配套。在抓好现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的同时,围绕青山纸业、大亚木业、明光新型材料等产业龙头,组织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引进一批关联、配套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规模的迅速膨胀。
三、在突破旅游商贸、优化经济结构上下功夫。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突出抓好现代流通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力争年内第三产业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一方面,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铁路站场、机场、高速公路互通口等重要节点,加快闽西北物流园、三明汽车城、陶瓷建材城等项目建设,抓好农资、医药等物流项目建设,积极培育专业街、专业市场,促进现代物流商贸业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品牌推动”的思路,以举办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旅游节为主线,加快淘金山等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加快小吃文化城、沙阳乐园商业街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乡村游”,促进休闲旅游业发展。
四、在加快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一是加快发展特色经济。坚持把农村经济发展摆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目标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在落实中央“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加快竹纤维生产、夏茂珍稀药材种植等项目投建,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加快发展农村工业。抓好闽台木竹加工区和7个乡(镇、街道)工业集中区开发,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实现农村工业新突破。三是加快推进集镇建设。分类推进小城镇建设,组织开展示范村、推进村、扶贫村建设活动,继续推行县领导、部门和企业挂村帮扶制度,着力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五、在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上下功夫。一是不断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常规,敢于超越自我,以科学的发展思路、扎实的工作举措、攻坚克难的工作方法,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深化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加强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村级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和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三是持续扩大开放。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竞赛活动,力争在项目引进、产业集群、利用外资上求突破。同时,大力实施民资“回归工程”,积极引导小吃业主等在外人员返乡创业。
六、在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一是抓实为民办实事项目。认真按照《关于开展2008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搬迁民营工业区、改善城区交通、建设老年公寓等12个项目建设,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公益性质,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城乡文体设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疗设施建设,启动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和职工大病统筹医疗保险,进一步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完善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升保障水平。同时,深入推进“平安沙县”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重视加强环境保护。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是密切关注副食品供应。高度重视事关群众生活的副食品生产,加强蔬菜基地、生猪基地等建设,及时解决副食品生产、供应、价格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确保副食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为中共三明市委常委、沙县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黄茂升)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