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突出“四个桃源”建设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镇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5-7-16 11:00
标题:
突出“四个桃源”建设 打造生态文明示范镇
2015年,大田县桃源镇将紧紧围绕“转型驱动、绿色发展”和“清新桃源”工作主题,按照美丽乡村“一好五美”发展要求,扎实推进“蓝玉村至赤头坂、桃源村至东坂村、桃源村至广汤村”三条“十公里景观廊带”建设,做好美丽乡村整镇推进工作,全力建设“生态桃源、幸福桃源、产业桃源、活力桃源”,逐步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目标。
一、围绕生态文明,全力建设“生态桃源”。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要求,在完成13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的基础上,完成桃源乡村旅游、东坂美丽乡村和传统村落保护、东坂林下中草药种植和畲药科普园建设等规划编制,做到整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协调统一;注重规划成果运用,将全镇划分为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新型社区等类型,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格局,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二是突出示范带动。重点抓好蓝玉村三个“核心片区”、“三条线”改造提升工程,全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型美丽乡村;全面完成3.5公里集镇街道景观综合整治项目,打造独具特色风情小镇;全面实施东坂“民俗风情”型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核心片区、生态护岸、安良堡太极池恢复、道路修建等工作,打造“国家级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三是建设宜居环境。加大宜居环境建设和“两违”整治力度,确保“两违”零增长;对“景观廊带”两侧村庄道路、“三边三节点”进行全面绿化美化提升,建设“地丰满、树成林、花点睛”式的“绿色通道”;完善提升“河长制”、“库长制”,实施桃源溪、蓝玉溪、西安溪等流域两岸一重山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工程;抓好河道清水蓄水景观、河滨休闲漫步道、河滨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做靓“一河两岸”。
二、打造宜居环境,全力建设“幸福桃源”。 一是解决“容纳人”的问题。大力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六大提升工程”,完成集镇供水、基层标准化烟草站、生态能源循环综合利用、防洪堤、桃新溪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建设,加快农贸市场、“蓝东线”道路拓宽等项目建设进度,扎实推进“桃广线”道路、土坑水库和西安溪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城镇扩容提质。二是解决“吸引人”的问题。加快翁厝大湾新村建设,全面完成70栋128户房屋斜屋面、立面改造,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公园、多功能篮球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宜居宜业新型农村社区;积极开展柳树湾新村“造福工程百户点”申报工作,完成30栋房屋主体建设;开展“阳光工程”、“一户一就业”培训,增强搬迁群众的“自身造血”功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三是解决“服务人”的问题。完成中心幼儿园扫尾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体育器材等文体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集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蓝玉“三点一中心”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充分挖掘安良堡、荥阳祠、太元宫等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打造一批具有桃源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品牌。
三、优化特色产业,全力建设“产业桃源”。一是做强一产,培育“增收点”。持续深化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省级城市副食品调控基地建设,壮大蔬菜、花卉、湖羊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抓好湖田生态农业、聚贤农业开发、凤乔畜牧养殖、智能温室大棚等项目,规划建设富硒农产品示范园;投资600万元完成现代农机具机库项目建设,进行各类农业机械产品展示、销售和现代农业机械运用技术普及推广;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完善“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鼓励发展设施农业、品牌农业、观光农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道路。二是做大二产,培育“增收网”。突出项目带动作用,扎实推进华伦特重工省级重点项目,力争一期批量生产、二期完成钢结构厂房主体建设,打造全省最大的大型和超大型机床铸件生产基地;推动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优化招商选资,积极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一批科技型、税源型、生态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做优三产,培育“增收源”。以三明市乐源乡村旅游有限公司、东坂乡村游合作社为平台,充分整合广汤温泉、安良堡、荥阳祠、东风农场红菇基地和天然生态林等旅游资源,打造以观光、采摘、垂钓等为主要形式的体验式观光休闲农业链条,推动民宿旅游发展;积极与省旅游局、中国旅行社等旅游公司对接,策划1-2日游精品线路;加快“赶街”农村电子商务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蓝玉村电商服务站建设,推动我镇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突出机制创新,全力建设“活力桃源”。 一是保平安。积极推进综治信访维稳“1+N”联动工作模式,充实完善“和谐源调解室”、“65431”工作法,持续深化蓝玉、大湾新村“一流平安小区示范点”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是强党建。推行党建富民强村“三道加法”(即带创党员+致富能人+农户、村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党群服务站 + 岗位责任区 + 农民文化技术培训学校),使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实现“村美、业强、民富、人和”的美丽乡村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三是转作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化“四心四解”、“入户走访”等服务群众活动,持之于恒整治“四风”;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化“4321”工作法、“周二流动服务站”、“民情收集站”等便民为民十大举措,增强党政机关执行力。文/林永田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