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时评写作如何求新和创新(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7-3 09:35
标题: 时评写作如何求新和创新(一)

就时评的写作来说,求新、创新与出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过程和努力目标。或有新形式,或有新话题,或有新思想,或有新视角,或有新观点,或有新表达……可以绝对地说:离开新,时评乃至新闻评论的生命就终止了。

时评的出新要的就是像唐朝诗人杨巨源说的:“诗家清景在新春”的“新”。以下只就时评写作的话题新、思想新两方面作些简要分析。

话题新:

新在紧贴时事 紧跟热点

首先说说话题新。新闻评论具备新闻的属性,是新闻大家族中的一员。新闻评论,就是要讲究一个“新”字,没有“新”,何言新闻评论!时评属于新闻评论,更由于其有一个“时”字,尤其对“时新性”的要求。特别是如今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媒体人,对新闻的竞争,对时评话题的抉择,常常是到了以时以分作比对、争高低、抢时效的程度。翻看今年的“两会新华时评”,无论是《以改革破解出租车体制僵局》,还是《不断积聚“民意平台”的力量》,或是《两字删增见证“中国式立法民主”》,或是《金融改革新趋势提振发展新信心》,都可以看到时评紧跟两会进程、贴近两会话题的内在精神。

紧贴时事、紧跟热点,就热门话题跟踪评说,其实是时评与生俱来的特性,是作为时事点评的题中应有之意,是从“时评”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有的品格追求和操作之规。记得“5·12”汶川地震的第二天,中央政治局再次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抗震救灾,提出要“一切为了灾区”。新华社根据这一要求,立即组织采写时评,题目就叫《一切为了灾区》,把中央提出这一响亮的口号的意义、作用、要求等思想内容尽快传播出去,关键是及时把这个鼓动人心、紧急动员的口号传遍全国,对于组织、动员全国的力量支援抗震救灾,鼓舞全国军民投入灾区战斗,发挥出时评应有的振奋人心、激励斗志、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

思想新:

新在观点新颖 独树一帜

时评是思想的运动,是观点的比拼。一篇新闻评论总是要传达一定的思想性信息的,总是要说出一点观点性内容的,评论所传达出的思想说出的观点和表示的主张,还应该是新鲜的、新颖的,否则就是“嚼别人嚼过的馍”,说些陈词滥调,那就失去了时评存在的价值了。

时评的思想新、观点新,就是要求时评能言人所未言,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会言;要敢打第一枪,敢发第一声,敢开第一腔;而且是观点新鲜,独树一帜,思维创新。思想的求新性、观点的新颖性是一篇时评立论立意的核心所在、价值体现、作用之托;就是说时评所传递出来的新颖独到的观点、见解、思想、主张,要尽可能地出新,给人以眼前一亮、推陈出新、耳目一新的认识,使人获得新的思想养料和认识启迪。这是新闻评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之魂,也是我们在写作新闻评论着手立论立意的时候,就要着重考量、深思熟虑的问题。

钟怀(钱湜辛)老先生也说过:“要有点独到见解,精辟语言,才站得住。”(《钟怀短论杂文集·后记》)能否有新颖独到的东西,是很重要的。中国青年报评论部的言论价值观是“平等、理性、独到”。郑板桥在与人论文章的写作时说:“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新标异二月花”,这“二月花”所领的、所标的就是写文章的独特新异之处。这是评论写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评论写作的难点所在。因为,文章千古事,评论天天写,要想出新也难;而如果没有新鲜的想法,没有一点儿新意,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说法,只是老生常谈的那一套,即使是绝对正确的观点,即使如何生动有文采,也只能让人感觉味同嚼蜡,又有谁会看呢?

长期以来,思想新、观点新的新闻评论以及时评,从来都是大受欢迎的,也是各个媒体及其评论人争相追逐的目标,也常常是令人难以忘怀、让人久久津津乐道、玩味不已的。像《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业》《莫把开头当过头》《谨防精神贿赂》《当心新的糖弹》等等,一看题目就能看出其思想观点的新颖独到之处。新闻评论的出新创新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也确实是逼人熬人的事情。

(作者系新华社高级编辑,国内部副总编,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北大新闻传播学院客座教授,北大CCM中心研究员 摘选自《新闻与写作》2015年第6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