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初,三明市就认真贯彻党中央“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在工作重心转至经济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各项事业生机勃发、成就斐然,赢得世人瞩目。1984年,三明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实到各行业、社区和基层单位,贯穿于广大市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中,创建文明城市,把单纯的治脏、治乱、治差转向创优美环境、创优良秩序、创优质服务,使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从“治理”到“创建”的质的跨越,从而真正体现精神文明的“建设”本义。创建文明城市实践,给三明带来经济振兴、文化提升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的新气象。三明之变化,让三明人民安居乐业,从创建文明城市中获益。三明之创举,得到省委支持,八闽大地积极响应;更在党中央的肯定和推广下,“三明经验”形成精神文明建设巨大品牌效应,很快辐射到全国。各地来宾络绎不绝到三明参观考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国处处涌起热潮。在这种交流与互动中,三明这座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山城,迅速提高了知名度,“三明人”走到全国各地,普遍受到欢迎;由此,三明外向型经济得以扩展,各个领域工作也随之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20多年来,创建文明城市,助力三明以文明开放的姿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回顾那段历史,几乎在上世纪整整一个八十年代,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创下的伟业及其所放射的光芒,让三明人无不感到荣耀和自豪!这份宝贵精神财富,仍值得我们今天去珍惜、去口味、去传承,增强我们谱写精神文明建设新篇章的雄心与自信!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始终坚持不断探索、实践、提升的过程。1987年,历史对三明提出“全国学三明、三明怎么办”的课题,富有创造力和进取心的三明人以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作出了积极响应和响亮回答。“满意在三明”旨在荣誉面前找差距,着力解决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最能反映出城市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服务、秩序、卫生等方面还存在的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把“满意”定位在“服务”上,赋予“三明”以新的视角,由此提出,将青年学雷锋便民服务日活动向倡导全社会提供岗位便民服务项目延伸,将窗口行业优质服务示范点活动向党政机关、各行业推行全系统优质服务规范化延伸,将服务好本地户籍人口向全方位服务好所有在三明生活和创业的、与三明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的人们包括海内外客商以及外地到三明务工的流动人口延伸;提出创造“满意”的社会道德风尚、“满意”的治安环境、“满意”的市容市貌、“满意”的办事效率、“满意”的党政干部形象,等等。“满意在三明”活动,扩大了创建文明城市外延和内涵,使加强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在内的公民道德建设有了一个全社会的共同“抓手”,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更加系列化、具体化和群众化,使各类道德建设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形成良好综合效应,实践表明,“满意在三明”活动突出“服务”、为民惠民,能够得到社会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抓“满意”,使人们易于理解,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道德水平多层次性,既为解决现实问题,又可作长期努力方向,永不过时,亦无止境。纵观20年来三明精神文明建设历程,把“满意在三明”活动这个抓手真正抓好抓实,就会取得实际成效。用今天眼光看,“满意在三明”活动的基本内容、形成和理念,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其对实施全国、全省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测评体系,仍然起着重要任用。
当前,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围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省内外诸多城市争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势头强劲,志在必得;中央加大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力度,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站在新起点、迎来新机遇,这对三明来说,机遇人人都有,挑战则更严峻。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历史又向三明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如何走在全国前列”的课题,此时此刻,以纪念“满意在三明”活动20周年为契机,联系三明实际,研讨创建规律,创新“三明经验”强化品牌带动,是一个很好的举措。纪念“满意在三明”活动20周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发展唯大,突出以人为本,用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和求实精神,研讨“满意在三明”活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内在联系,以着力民生、凝聚民心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在如何做到最大程度地维护群众利益、满足人的需求、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大的功夫。要让一切为了群众满意成为“满意在三明”活动永恒主题。
(本文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朱清2007年12月24日在全市纪念“满意在三明”活动20周年研讨会上的书面发言)
(责任编辑:岩 实)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