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绘好“黑”“白”“绿”蓝图, 为转型跨越发展增添靓丽的色彩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徐清风    时间: 2015-7-1 00:17
标题: 绘好“黑”“白”“绿”蓝图, 为转型跨越发展增添靓丽的色彩

绘好“黑”“白”“绿”蓝图,
为转型跨越发展增添靓丽的色彩


山阴因位于佛宿山北而得名,“八岭环拱,二河襟带。”古人笔下的山阴有山有水,如今的山阴山清水秀,更加绚丽多姿。黑色的“煤”,白色的“奶”,绿色的“树”,构成了山阴县经济发展的主色调。县委书记、县长侯元对山阴县的发展一语中的:“山阴因煤而兴,却又为煤所困。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然选择。要坚持龙头引领、园区承载、特色取胜,依靠黑白两翼,驶入循环发展的快车道。”
山阴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被有关专家称为 “山阴模式”。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0.1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5亿元,总量均名列朔州市第一。
“黑色”
一条堪称亚洲最长的输煤专线穿山越岭。从一块煤采出开始做起全县形成煤电—冶金、煤—矸石—电—粉煤灰—新型建材等循环产业链条,实现高碳行业低碳发展
一条15.5公里的蓝色输煤专线横亘洪涛山,将原煤直通洗选加工发运基地。这条位于山阴县北部的金龙输煤专线年输煤能力1500万吨,成为上接煤源生产基地、下连洗选发运基地的金色桥梁与绿色环保纽带。
输煤专线运行之长、技术程度之高,堪称亚洲之最。这条蓝色输煤专线年减少公路运输车辆37万车次,节省燃油消耗1500万公升、节约燃油费1亿多元;年减少车辆运煤抛洒损失16万吨、4000多万元;管道全程实施了彩钢板全封闭清洁运行,避免了煤尘飞扬给当地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了车辆排放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完全依赖公路运煤出现车辆拥挤、道路不畅、气候干扰、运力不足等问题。
从坑口到发运站输煤这一环节就注重节能减排,这成为全国煤炭行业少有的“标杆”,也充分显示了山阴县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决心。他们以煤为基,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努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2010年11月21日,来自中央党校和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和专家在山阴县调研后认为,山阴县依托煤电优势,做好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抓住山西省列入全国循环经济重点省的机遇,推动了一大批重点能耗企业循环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初步步入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的轨道。
山阴县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经过兼并重组,全县煤矿数量整合为21座,并全部进行了综采技改,具备了3000万-5000万吨的产能,平均单井生产规模提高到126万吨,提高了煤炭开采的集约化程度和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消耗,为构建循环型工业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煤金海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被列为全省首批十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成为区域性循环经济的样板。煤炭洗选后留下大量煤矸石,在这里有煤矸石电厂和煤矸石烧结砖厂可以消化;粉煤灰、灰渣、冶炼矿渣等也实现了再生综合利用。园区实施集团带动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坚持“以煤为主,煤电结合,循环集群,科学发展”的理念,以“产业耦合、资源利用、闭路循环、吃干榨净”为目标,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山阴县大力发展冶金、建材等下游产业,新建了煤矸石烧结砖、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5个。目前,全县已形成煤电—冶金、煤—矸石—电—粉煤灰—新型建材等循环产业链条,建成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
“白色”
一个全国十大乳制品企业“古城乳业”的崛起,连起了全县数万头奶牛,鲜奶产量占全省1/4。山阴县农业内部形成了“粮—牛—奶”的产业循环链,促进“畜—沼—菜”的生物质能相互循环,实现基础产业现代发展
桑干河由西往东流经山阴县的中南部,两岸地肥水美,五谷飘香。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古城乳业的出现,使桑干河两岸到处都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黑白花奶牛。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省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目前,已跻身全国“十大”乳制品企业之列。古城乳业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古城乳业从资金、技术和饲养方面采取多种措施,扶持当地奶牛业的发展,使当地奶牛饲养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山阴县从多方面入手,以奶牛养殖为重点,对畜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和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县奶牛存栏达到7.3万头,鲜奶产量达到28万吨,位居全国县级农牧区第14位,占全市鲜奶产量的2/3、全省的1/4。
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玉米和饲草玉米的种植,全县玉米播种面积每年稳定在50万亩。玉米秸秆经牛羊等“过腹还田”后,有力地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改善,全县60万亩盐碱地逐步变成高产农田。通过发展养殖业,山阴县实现了以农为主到以牧为主的转变,在农业内部形成了 “粮—牛—奶、畜—沼—菜”的产业循环链。
高山煤业公司购买了县原种场,在对原来3000多亩盐碱地进行改良的同时,建设了5000多平方米电脑控温智能大棚。公司董事长郝进仁高兴地说:“我们引进了好多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逐步建成集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配套的示范园。”山阴县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促进“畜—沼—菜”的生物质能相互循环。先后建起了泰宏农业科技观光园,绿丰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等一批设施农业典型示范企业。沿应广线两侧,集中连片建设了6525亩的设施蔬菜大棚3330多座。
一走进古城镇村民冯厚基家的院子,就看到一个新建的封闭式沼气池。屋里沼气灯、沼气灶、沼气热水器、沼气取暖器一应俱全。冯厚基高兴地说,自从家里用上了沼气以后,就彻底告别了以往那种脏、乱、差的局面。
政府实施“沼气工程”后,引导农民利用沼渣、沼液,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土地产出。全县农村发展了4400多个户用沼气池和6个500立方米大型沼气站。他们采用沼液喂畜、沼渣肥田等绿色生态种养模式,走出了一条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产业之路,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业、养殖业的良性循环,构筑起了“畜—沼—菜”的农业产业循环模式。
“绿色”
一片数十公里长,20万亩的西山缓坡丘陵区治沙林带和10万亩雁门关劣质地治沙工程彰显了山阴县植树造林的手笔之大。惟其如此,8年造林面积增加了近5倍。“一矿一山”绿化、盐碱地造林成为山阴造林播绿的新视点
驱车沿着大运二级公路进入山阴县境内,从北周庄至东榆林,绵延数十公里长的林带郁郁葱葱,使人心旷神怡。这就是山阴县西山缓坡丘陵区20万亩治沙工程。在实施造林工程中,他们始终坚持绿化与小流域治理相结合。在坡度较陡、土层较薄的地域栽种樟子松、油松、云杉等树种,把生态绿化工程打造成为生态工程、经济工程、人文工程和精品工程。
山阴县合理整合国家和省生态绿化项目,大搞荒山绿化、村庄绿化、环城绿化和厂矿、单位、社区绿化活动。仅2007年到2010年,全县造林累计投资就达5亿元,林地面积由2002年的9万亩跃升到目前的53万亩,8年时间造林面积增加了近5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2.4亩。
煤炭大县山阴县的决策者努力改变过去煤矿采走大量煤炭,留下一片荒山的情形,让煤矿在采煤的同时搞好所在地区的绿化。他们倡导“一矿一山”绿化工程,采取煤矿自投自治的方式绿化荒山。
横贯山阴县东西有一条路叫林荫路,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可很少有人知道由于道路两侧都是重度盐碱地,路修好后植树一直活不了。县林业部门请教专家,选调树种,最后他们找到了抗盐碱的柽柳,并经过科学栽植,终于获得成功。此后,他们认真总结经验,采用高台整地、施农家肥改良土壤等方法,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了盐碱地植树,目前已经有6万多亩盐碱荒滩披上了绿装。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