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如何理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打印本页]
作者: 光头强0805 时间: 2015-6-17 18:34
标题: 如何理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如何理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引言: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想搬起一块大石头。父亲在旁边鼓励他:“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能搬起来!”孩子最终没能搬起石头,无奈地对父亲说:“我已经拼尽全力了!”父亲说:“你没有,至少我就在你身旁,你都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这个故事折射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真谛,你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吗?——如果那意味着对组织目标的价值贡献。
必须明确人与组织的关系
我们说,组织的属性决定了它是为目标而存在的,组织中的人因为承担的角色不同,彼此之间是不平等的。如果你谈组织的时候,还是想到自然的人,那么你对组织的理解就是偏差的。但是如果组织中的人不发挥作用,或者不认同组织的目标,那么这个组织也是形同虚设的。
管理学中就有个“虚设组织”的概念。是指组织的目标在,但是人与组织却不相关。
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一般意义上的关系是不一样的。以下两个认知很关键:你能不能帮助很多人创造价值,这才是你的价值;你能不能帮助很多人成功,你才会成功。这里的姿态是一种主动方式,包括寻求别人帮助(后面会讲到,这个更具有特别意义)。
有一个案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
一个计算机工程师在公司人事缩减时被裁掉了。他感到十分不解,就直接找到经理想问个究竟,因为他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不给他改正的机会。但经理表示他的“醒悟”太晚了:“你的工作能力很好,所有工程师里你专业知识算是数一数二的强,也没有犯过重大过失,唯一的缺点是主观意识太重。团队中每个人的能力不一,但只要积极合作,三个臭皮匠就能赛过一个诸葛亮。如果队友中某个人不懂得主动贡献,团队总是为了他必须特别费心协调,就算那个人能力再强,也会变成团队的阻力。”
“但是我并不是一个难以沟通的人啊!”他依然表示不解。
“是没有错。但是如果你将自己的态度和同事相比,以10分为满分,在积极热心方面,你会给自己几分?”经理问道。
他终于彻悟:原来自己成了组织中可有可无的人。
你很有能力,但是并不和你对组织的贡献相匹配,组织最终的选择还是要放弃你。还是因为那句话:组织为目标而存在。这位员工因为自己的一贯的消极与被动,渐渐和组织成了“虚设“关系。
人与组织关系的系列认知你需要反复追问自己:是否真的明确了自己与组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准确地把握,我们不妨依照其逻辑关系、推导出如下系列认知:
1.组织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
构成要素各自愿意做出贡献。即所谓的社会性惰性、激励诱因不够,都不能成为借口。
有共同的非个性化的协同目标。即组织中不允许有个人目标、存私心,否则你就已经在组织之外。
彼此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交流。即有共同的经历,能够进行心灵的沟通。
我们知道关于人群的描述有三个:团队、集体、社会。团队是以荣誉为纽带的;集体是以利益为纽带的;社会是以生存为纽带的。我们在讲到组织时有一个特殊的表达用词,就是“团队”,就是因为团队讲目标、贡献,最能表达组织的特征。
2.协同过程的产生
当个人有能力克服环境限制时,协同不可能产生。
当协同可望突破这种限制,或可望获得更多剩余时,协同过程就会发生。
这里是说,当组织协作时会产生一种能力,让你超过你本身的能力。这才是组织最厉害的地方。
3.组织内部的机理:“组织存在”与“组织均衡”
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同—贡献—交换—分配”过程的统一,以及四者之间的内在均衡。
协同过程的持续,取决于成员贡献过程的持续,以及贡献的强度。
成员能否持续做贡献,取决于贡献与满足之间的对等交换过程,即个人与组织的交换过程。
这种交换过程就是价值的分配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之所以在组织中存在下去,不是你在组织中得到了什么,而首先是你对组织贡献了什么。如果在组织的“协同—贡献—交换—分配”过程中,你没有任何贡献的话,组织是不需要你存在的。
这就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那句经典的就职演讲名言——“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为国家做了什么”的真谛。
组织虽然是为目标而存在的,但是他的核心命题都是关注一个东西,就是价值如何均衡,又如何分配。那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在企业内都有一个价值评价分配过程。如果你能将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做好,那么你的组织与人的关系就是一个相对均衡和稳定的关系。在这方面回答最好的的公司,我认为是美的、华为、阿里巴巴等。
4.组织的核心命题分解
价值创造——价值创造源泉是什么?创造价值的关键行为是什么?
价值评价——是谁创造了企业的价值?创造的价值有多大?
价值分配——谁应该获得价值?应该获得多少价值?
保持一个组织“分配”与“贡献”之间的均衡,以此激励员工多做贡献。
组织中“可分配的价值”包括:机会、金钱、名誉、权力、地位、信息等。
5.组织中人的关系是奉献,不是合作
我们之前讲过,组织不依赖于任何人存在,它可以用分工的方式让不能胜任的人胜任,但是我们又十分清楚,组织当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实是人。我们为什么强调组织中人的关系就是奉献呢?
(1)合作与奉献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是一种交换关系。而组织是要全力以赴去完成目标,所以对人的要求其实是对目标的承诺与服从,所以很难讲人与组织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而必须是一种贡献。不妨看看体育团队比赛,如足球、篮球,当大家彼此主动配合将球传递给最能进球的那个队员那里的时候,你会发现组织的目标就实现了,荣誉是属于整个团队的。
(2)组织中个人的成就不取决于个人,一定取决于组织。或者说与他个人的关系很大,与组织的关系更大。你只有对这个组织有奉献,才能够分享组织平台。否则你与平台便没有关系(是“虚设”关系)。
6.奉献关系的形成方法
(1)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如上下道工序(而不是不相关的领导、局外的专家等)。
(2)“绝不让雷锋吃亏”。这句话来自华为的基本法。华为说我们不用道德去评价雷锋,而是用制度(不会吃亏)来培养雷锋(奉献精神)。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你要问问什么人在你的公司里活得最好,是奉献的人,还是取巧的人。
(3)一定要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这个非常重要。
7.什么是“团队精神”?
(1)互相欣赏,互不拆台(而是补台);
(2)同心同德(互相配合,一起做事);
(3)互帮互助(要训练主动寻求别人帮助的习惯);
(4)团队自豪感(所以要强调组织的成功)。(本文完)
结语: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即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的行为。应将此看作是组织的基本要求,不是境界问题。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