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广州市绿道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飞洒
时间:
2015-6-4 09:09
标题:
广州市绿道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广州市绿道建设情况考察报告
市旅游产业发展委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交通局、住建局、规划局、林业绿化局、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考察团,赴广东省广州市实地考察了该市绿道建设有关情况。在广州市旅游局的精心安排下,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越秀区二沙岛发展公园、传祺公园绿道、天河区花城广场绿道、临江大道绿道,自行车骑行了萝岗区生物岛环岛绿道,并与广州市旅游局、林业和园林局、绿道管理办公室和增城市旅游发展中心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开展座谈,详细了解广州市绿道建设、管理、使用情况。通过为期三天的考察座谈,考察团成员对绿道建设有了直观生动的深刻认识,一致认为广州市绿道建设集城市日常文化、运动、旅游、休闲、商务等功能为一体,是“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旅客观光消费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对提升城市未来竞争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对比我老秘网市实际情况,广州市的绿道建设思路和经验,十分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广州市绿道建设概况
所谓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途径和停车场、租车店、旅游商店、特色小吃店等配套设施及绿化缓冲区组成。具有保护生态、改善环境、服务民生、促进经济的功能。
2010年1月,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用三年(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左右的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绿道网络。广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的目标,把绿道建设作为建设幸福广州的重要民生工程,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推进,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串联最好的山水、田园、历史文化景观,“绿道成网、景观相连、景随步移、人景交融”。既有增城、从化绿道的山水田园风光,南沙绿道的滨海风光,荔湾的西关风情和番禺的岭南水乡特色,又有二沙岛、临江大道等闹市区的都市绿道。截止目前,已建成绿道2163公里,串联起320个主要景点,配置了151个驿站和服务点,绿道网覆盖全市12个区(县级市)36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过800万,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成为珠三角地区线路最长、串联景点最多、综合配套最齐、在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网。2011年,广州市将绿道建设作为重要卖点之一,荣获国际“可持续交通奖”,其后又相继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健身步道示范工程等荣誉称号”。按照广州市绿道办领导所言:绿道建设给广州带来了四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二是明显提升了人居生活品质,三是大大丰富了城市旅游资源,四是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广州市绿道建设的特点
1.绿道类型。广州市的绿道网是由省立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级组成、相互贯通的绿道网系统。分为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三种类型。一是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市外围的自然河流、溪谷、海岸及山脊线建设,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维护和培育生态环境。二是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等形式,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三是都市型绿道。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绿地,为慢跑、散步等活动提供场所,起到全线贯通的作用。
2.建设成本及方式。广州市绿道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主导,各区(县、市)作为建设和管理主体,平均造价100万元/公里,维护费用1—1.5万元/公里/年,建设方式一是利用原有道路。利用基础良好的城市公园、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等公共活动空间内的道路,或乡村郊野景观较好道路,直接纳入绿道网体系,通过交通管制避免机动车进入。二是改造原有道路。通过改造铺装材质、色彩、地面划线、增加绿化等方式将慢行道改造成为符合标准的绿道。三是新建绿道。绿道作为道路、公园等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必须连通而没有现成道路依托的情况下,通过新建绿道方式进行串联。
(二)广州市绿道建设的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亲抓落实。广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绿道网建设十分重视,亲自动员部署、调研和督促,对绿道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增设了广州市绿道管理办公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绿化管理处加挂牌子),并相继出台了《广州市绿道网建设规划》、《广州市绿道管理办法》,让绿道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此外,还先后制定《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广州市绿道管养维护方案》、《广州市绿道旅游服务规范》、《广州市绿道过街标示建设指引》等各类专业指导性文本,推进绿道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二是规划先行、技术支撑。广州市财政拨付1000余万元专款用于规划编制和技术研究,依据广东省《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纲要》,编制广州市绿道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统一组织实施,搭建了覆盖绿道网的信息服务平台。
三是市县联动、合力推进。广州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分别对口联系和督导各区(市、县),在规划建设、监督检查、信息通报、跨界协调等方面,加强统筹指导。各区(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督战,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靠前指挥。建立了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精心规划设计,多方筹措资金。规划、建设、园林、城管等绿道的建设部门和区(市、县)、镇政府全力以赴,扎实推进。
四是积极探索、各显其能。因地制宜,打造主题不同、特色鲜明的绿道。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管理的模式,鼓励各类社会团体、经济组织、单位或个人参与绿道的建设、管理与维护,推行“谁建设、谁维护、谁经营、谁管理”经营管理模式,将绿道建设与后期管理相结合,保障绿道建设及长远维护与使用。
五是宣传推广、效果显著。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移动传媒等渠道,宣传推介绿道,倡导健康生活。组织开展绿道徒步等体育活动,用绿道将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的精华串联起来,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欣赏体验。
目前,广州市绿道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一是用地问题。虽然近期绿道建设原则“不征地、不拆迁”,但已出现驿站停车位不足的现象,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二是绿道利用与功能开发问题。城市型绿道利用率较高,郊野、生态型绿道利用率偏低。三是管养问题。绿道建成后的管理和维护亟需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的保障。
二、我老秘网市绿道建设的建议
从我老秘网市情况看,完全具备绿道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一是气候资源特别突出。具有“夏季凉爽、紫外线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海拔适宜、生态环境优美”六大特色气候优势,是中国最佳避暑气候城市。二是生态环境优美。形成了“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生态城市格局,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保持较好的中心城市。三是拥有温泉、山地、湖泊、湿地、峡谷、河流、村宅、古镇等绿道建设的天然载体和支撑资源。加之绿道网络具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和低碳出行等五大功能,加快我老秘网市绿道建设既具现实意义,又具长远战略意义。
(一)更新观念,增进共识
绿道是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近20年来,在欧美、日本、新加坡发展迅速,我国近年来广东、江苏、浙江、深圳、成都等省市绿道建设迅速兴起。绿道建设能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居生活品质、丰富旅游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谋而合,可以成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爽爽的贵阳”的有效载体和发展方向,加之我老秘网市确有建设绿道的基础和条件,推进绿道建设意义重大,利于彰显城市特色。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绿道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绿化局。各级政府作为绿道建设的主体,根据规划要求解决土地供给、资金筹措等问题。绿道建设要有经费、有人员、有规划、有计划、有考核。建立绿道建设进度汇报、通报、评比制度,定期实地检查督促。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解决困难,互相促进。将绿道建设纳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
(三)规划引领,示范带动
在《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编制《贵阳市绿道建设总体规划》。开阳县、花溪区、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金阳新区和小河区先试先行,根据绿道建设总体规划,率先编制绿道建设区域规划。区域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融合,体现各自特色。总体规划由市绿道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区域绿道规划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确保区域绿道之间的连接畅通。以点连线,织线成网,逐步实现全市绿道网络全覆盖。建议以开阳县十里画廊绿道,花溪区湿地公园、花溪河绿道、青岩古镇绿道,南明区小车河湿地公园、南明河沿线绿道、金阳新区观山湖公园绿道为示范,率先推进区域绿道建设。
(四)严格标准,技术支撑
构建绿道绿廊系统、人工系统,涵盖绿道“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四大要素(即,绿化带+步行道+单车道+驿站),制定并实施绿道规划设计要点。绿道及控制区内严格控制开发房地产、农家乐、餐饮服务设施、油库及堆场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绿道,不得破坏绿道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其他设施。
(五)整合资源,筹措资金
绿道建设应采取多渠道、多元化头,充分整合文化、交通、教育、卫生、体育、旅游、新农村建设等公共资源和政策资源,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资金支持,合力绿道建设。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鼓励社会各界无偿捐助、企业代建、出资命名等方式,多渠道筹措绿道建设与管理资金。绿道用地原则上不新征地,可以与农田、水利、旅游、生态等用地相结合,利用原有基础和条件,按标准改造、完善、提升。
(六)创新机制,加强管理
一是制定《绿道管理维护办法》,确保绿道建好、管好。强化属地管理、分工协调的管理体系。明确各县(市、区)为绿道管理主体。倡导“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管理模式,鼓励社会投入,市场化经营。将绿道按不同类型和区位分别纳入市政道路、公园景区、生态林地管理体系,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力量,明确职责分工,齐抓共管。二是健全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的巡查体系。将绿道纳入各级绿化日常巡查范围。加强绿道巡查工作,建立周报、月报和季报制度,定期通报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和经验做法,督促管理单位及时整改,沟通交流管理经验。市住建、交警、交通、城管、水务等部门采取专项行动,开展摸查,制定整治方案,形成联动机制,对绿道上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确保绿道安全、专用、畅通。三是建立形式多样、公众参与的监督体系。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让检查评比正规化、常态化,通过管理热线、网络平台、志愿者监督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绿道管理范围和监督力度,形成“人民绿道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四是广泛宣传,提高绿道使用率。县(市、区)要通过主题网页、微博、印发绿道地图和指南、组织绿道观光旅游推介活动等形式,及时发布绿道网规划、建设、管理、使用的相关资讯,推广贵阳绿道,扩大贵阳绿道影响。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