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5-5-25 08:38
标题: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6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达56.1万个,自2000年以来保持了年均10.2%的增长速度,社会组织平均每年募集超过500亿元公益资金,凝聚数百万志愿者,逐渐成为社会自治和资源动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对党的组织建设和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难题
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面开展十余年以来,全国大体形成了三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党建工作管理模式:广东、山东、宁夏、青海、黑龙江、湖南等地的“依托民政、集中管理、多头推进”模式;北京、上海、重庆等地的“单设机构、以条为主、枢纽管理”模式;大部分地区现行的“组织部门牵头、业务主管单位负责、民政部门协助”模式。这些模式在建设社会组织党建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面临一些难题。
其一是功能定位。一方面,就党章所确立的党组织功能而言,对社会组织党组织,只明确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功能定位,要求其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其他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没有明确规定,究竟是政治核心,还是保证监督或者其他功能,尚不明确。另一方面,社会组织自身也缺乏对党建功能的现代定位,往往缺乏以党建为平台沟通联系党政系统、了解国家政策走向的主观意识,以及以党建促自身发展的主动愿望。
其二是管理体制。各地党建模式不统一,党建责任主体不明确,影响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另外,社会组织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构成复杂,有的党员是退休聘用人员,有些是领导干部兼职,党组织关系大多在原单位或社区,上下体制不顺造成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党员教育管理存在困难,有的党员在原单位和社会组织的组织生活都不正常,实际处于“两不管”“口袋党员”的状态。
其三是组织结构。我国的社会组织大部分规模小,党员人数少,很多都不足3人,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少,社会组织处于成长过程之中,党建主观意愿也较弱;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党组织不够稳定;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灵活,往往不存在完整严密的职位体系和层次分明的等级链条,这些问题造成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同时存在困难。另外,党组织传统工作方式与社会组织业务内容有一定差异,容易陷入“有组织无活动,有活动无质量”的局面。再次,社会组织党建系统开放性弱,特别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社会组织,与外界环境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其他党建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载体和明确的管理体制,党建系统间融合程度低。
其四是资源整合。作为一种外部嵌入式的组织建设方式,社会组织党建活动很大程度上需要上级党务部门的输血、培育和养护,单纯依赖地方财政实力的大小和重视程度,缺乏与基层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社区党组织的资源整合,造成经费来源渠道单一有限、变动性较大,活动支持力量不足,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各类保障不够充分。
以机制优化破解难题
完善党建保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适应性。完善外部体制层面的保障机制,梳理党委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等相关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主体,并与基层党组织建立对应的工作体系。完善内部资源层面的保障机制,强化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和活动经费保障,建立由财政补助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党建工作财力支撑机制。完善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职业化发展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党群工作者,探索建立党群工作者职级薪酬体系,提高工作待遇和岗位吸引力。
完善党建动力机制,推动激励、服务、参与并重的社会组织支持体系建设。在激励层面,定期对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党务人才进行评优和表彰,并提供推荐成为两代表一委员等政治机会;在政府公共服务招投标中,对有优秀党支部荣誉的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倾斜。在服务层面,上级党组织应该积极搭建政、企、社跨界融合的服务共享平台、资源交换平台、社会组织横向沟通平台、社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共治平台,将党组织纽带和社会组织利益纽带紧密相连,为社会组织提供表达诉求、获取资源的制度化通道。在参与层面,倡导形成公务员提干前到枢纽型社会组织挂职锻炼的制度,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到社会组织从事志愿服务的制度。
完善党建运行机制,提升党引导社会组织发展的精细化程度。倡导“差异化党建”,根据社会组织的性质、整合程度、活动方式、党员数量等实际情况,区分出党建工作的基础条件和成熟程度,进行不同形式的党建。倡导“工作中的党建”,强调工作全覆盖而非坚持组织全覆盖,以党建为抓手进入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之中,从组织建设、领导体制、职责任务、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的制度设计,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党建促团队凝聚力与领导力提升,以党建提高社会组织的生存能力和业务素质。倡导“生活中的党建”,党建活动形式应进行符合党员群体特征的创新,针对大量社会组织成员年轻化和知识化的职业特征,组织活动可以从脱产集中到业余分散转变,从主题实践向寓教于乐转化。倡导“虚实结合的党建”,建立并推进党建工作载体向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的拓展,在社会组织密集的地方建立区域性、开放式、专业化的党员服务站点,同时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党建网等服务作用,将服务下沉到社会组织党员身边。作者:赵欣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