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省委举办了领导干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并召开七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讨论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研究部署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委常委会专门传达学习了全省研讨班和省委全会精神,研究了我市的初步贯彻意见,决定8月下旬召开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进行全面贯彻。各级各部门要迅速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研讨班和省委全会精神,特别是要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提出的“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以及近日市委叶书记在永安调研时强调的“突出发展、突出为民、突出和谐、突出主体、突出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大胆突破,不断开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下阶段,重点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1、以项目带动为载体,努力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求突破。坚持以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各地要以项目带动为载体,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唱特色戏,打优势牌,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整合财政资金、国债资金和各种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粮食、烟叶、肉牛、肉羊、无公害畜禽、笋竹、建莲、红豆杉、生物医药、绿化苗木花卉等重点特色优势产业中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大的龙头企业。针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块头”较小的现状,积极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建、技改等形式,努力实现龙头企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壮大企业规模。同时,筛选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列入国家或省“十一五”规划盘子,获取更大支持,努力打造具有三明特色的一流龙头企业,力争一批龙头企业跻身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要拓展延伸产业链。围绕三和食品、永安林业、健盛食品、南方科技生物、景秀园林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策划、生成一批壮大龙头企业的项目,做好延伸产业链的文章,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加工环节,最大限度地榨干用尽现有的初级产品,实现增值增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完善产业化服务体系。以提高带动农户能力为核心,鼓励发展并规范农产品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风险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行业协调机制,将千家万户农民有序带入产业化链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引进项目,整合农村流通资源,建立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农家店”,为农产品流通和农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优质服务。努力培育一批永安市兴龙飞桥莴苣农民专业合作社、尤溪八字桥金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等农民自己创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提高产业化服务能力,增加农民收入。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有效模式。通过实行“公司+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积极探索龙头拉动型、工业带动型、三产主导型、特色产业型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总结推广三明市健盛食品有限公司,依托3万吨菌、笋深加工项目的建设,在将乐、三元等地建立了25.5万亩的水煮笋生产基地和3.5万亩的食用菌栽培基地,带动农户4412户,实现农户增收2448万元,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产业、产业带动农民、公司、农户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做法,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促进作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注重招商引资效果,使招商引资成为推进新农村工业化、产业化进程的助推器。要积极组织现有龙头企业拿出好资产、好项目来招商引资,通过资产转让、整体出售、评估参股或外资控股等多种形式,加快与区内外大龙头企业或大财团合作,快速推动现有龙头企业在技术、质量、经营等方面与国际市场接轨,促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在抓紧江苏通州农业专场招商和广东深圳林业专场招商签约项目全程跟踪,促进项目深化、升格的同时,突出抓好“9·8”投资贸易洽谈会的参会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业项目引资成效;突出抓好“11·6”林博会的客商邀请、项目对接等筹备工作,确保办会规模、档次、水平和签约项目都有新突破。
2、以规模特色为目标,努力在推进农村主导产业培育上求突破。依靠现代科技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走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道路,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要以规模化做大主导产业。把发展壮大主导产业的立足点和着力点放在规模扩张上,在认真研究区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科学选定初具规模、特色明显、市场前景看好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按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产业优势、尽快形成竞争优势”的发展思路,引导各类资源向主导产业集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服务形式,形成生产专业化和服务专业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经济实力,使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凸显出来。要以特色化做优主导产业。围绕我市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特色农业,积极推广“一村出一品、一品成一业、一业育一企”的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学习借鉴八一村重点发展以莴苣为主导产品的高效粮经栽培模式的做法,加快特色主导产业的培育。要以品牌化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步伐,继续抓好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32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片建设,发挥它们在生产服务、技术示范方面的带动和导向作用,为培育主导产业提供技术支持。重点支持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保护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快提升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继续用好、用活省“6·18”成果交易会这个平台,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知名品牌,以着力培育三明市三真生物科技公司的“皇盖牌食用菌系列产品”和明溪南方生物科技股份公司的“紫杉醇”等11个产品为突破口,用品牌造势、用品牌聚势、用品牌蓄势,扩大品牌效应,促进主导产业发展。
3、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努力在推进农民就业创业上求突破。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适应新农村建设多样化的需求,充分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广校、农函大、县(市、区)委党校、各类职业学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的作用,通过实施“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巾帼科技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引导计划”等,开展新型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有条件的乡村要建立村级农民夜校和农村音像书屋,组织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大力培养具备致富能力的乡土人才。着力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完善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制度,实施好“科普惠农工程”,加快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实施“阳光工程”,注重培训质量,重点抓好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技能培训。学习借鉴沙县通过小吃技能培训转移劳动力的做法,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使走出去的农民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留下来的农民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搞创业的农民掌握一定的经营管理知识。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制定优惠政策,放低创业门槛,积极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选准创业门路,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鼓励农村各类人才成为创业主体,既倡导农民外出创业,也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还要支持外出的农民回乡创业,努力走出一条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发展的新路子。
4、以科学规划为先导,努力在推进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上求突破。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是直接体现新农村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突出规划的先导作用,把新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放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放到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中综合考评。要树立大规划理念,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合理利用资源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划新农村建设,避免建设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片面性。在具体规划上,要统筹考虑乡村道路、自来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的科学规划,实现各种要素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共享度;统筹考虑农民住宅和农业生产区域之间的合理布局,做到方便生产、方便生活;规划还要充分体现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防止照搬照抄,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在新村建设上,要走出新农村建设就是新村建设的误区,不能只片面地追求盖几栋新房;要结合总体规划,搞好建设布局,使农民新建住宅与自然地貌和田园风光和谐地融为一体;要切实加强农村建筑技工的培训,提高识图和建筑水平,确保新村建设的质量。在村庄整治上,要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河道净化的“五化”要求,制定村容村貌整治的近期和中长期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定期检查落实。要重点抓好以“三清六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广泛动员全村力量,定期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活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合理设置垃圾箱、垃圾池、垃圾中转点等固定设施,做到人畜分离,畜禽圈养,沟渠水流通畅,道路行走方便。要探索村容村貌整治的长效机制,在做好日常的卫生保洁的基础上,建立绿化、排污、保洁等专项管理制度,使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和长期的保持。
5、以合力共建为基础,努力在推进十件实事上求突破。实施新农村十件实事,促进了反哺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强大合力的形成,值得珍惜,务必持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认识上提高,按照“六项服务”的要求,切实增强合力共建新农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突破过去单纯依靠涉农部门抓农业、农村工作的传统模式,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综合集成、务求实效,把十件实事作为民心工程,作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紧紧抓在手上,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要在措施上加强,各级各部门要以市电业局为榜样,学习电业部门的“四种精神”,自我加压,大胆作为,着力解决支持新农村建设措施不实、力度不大等突出问题,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形成合力共建的推力,支持农村发展卫生、体育、社会保障、广播电视、道路交通等社会各项事业,加紧建设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信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网络,着力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要在协调中推进,办好新农村十件实事,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领导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共同把实事办好;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引导扶持与农民的主体作用与社会的支持结合起来,使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倾斜,确保十件实事顺利推进、年内取得突破,给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6、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依靠,努力在激发主体作用上求突破。农民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利益主体,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实践主体。能否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用中央和省、市委1号文件精神宣传引导农民群众,用胡锦涛总书记给八一村村民的回信精神激励鼓舞农民群众,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影响带动农民群众,大力宣传永安市桂口村、三元区乌龙村、泰宁县水际村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典型,让农民看到新农村建设的美景,让农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既是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既是创造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从而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实践的热情与干劲,把新农村建设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要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市里近期将举办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书记培训班,由市直有关单位领导、专家授课,对30个示范村书记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知识培训,深入探讨问题,不断提高认识;培训期间还将组织他们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努力把他们的思想搅动起来,把思路激活开来,把干劲鼓足起来。各县(市、区)也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引导农民摒弃封闭保守心理,树立开放创新观念;克服依赖观望心理,树立自立自强观念,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要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切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就业市场、住房市场、教育机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逐步形成城乡一体的政策,给农民以平等的权利和待遇;认真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加大公共财政支农的力度,努力缩小历史形成的差距,为农民主体能力的发挥创造平等的条件,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充分迸发,主体作用持续增强。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力量作为第一要素,坚持走群众路线,学习借鉴大田等地以村为单位,建立村民理事会运作机制的经验做法,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积极推进农村社会自治,做到农民的事情让农民做主,农民的事业农民来办,切实落实农民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实施主体的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7、以强化领导为保证,努力在加强组织保障上求突破。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责任,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市委1号、7号文件要求,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村、到人,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联系村、部门包村、干部驻村、企业援村制度,形成党政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格局。要加大投入,按照明委发20061号文件、明委发20067号文件、明委发200413号文件的要求,逐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入重点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并通过向上争取、部门扶持、社会资助、村民兴办等形式,多渠道、多方面筹措建设资金。要典型示范,试点镇、示范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先一步、高一层,出经验、出成果”,力争在环境整治、新村建设、土地整理、产业发展及管理民主等方面培植一批在全市叫得响、有影响的过硬典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各地要及时总结试点镇、示范村的建设经验,评价建设效果,加以宣传推广,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要转变作风,学习借鉴泰宁县选派后备干部包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引导广大农村干部深入乡村、农户,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积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当好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员、宣传员、协调员、服务员、信息员,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得细之再细、实而又实,一项一项抓具体、一项一项抓深入、一项一项抓突破。要强化督查,根据市里出台的两个考评办法,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干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每季一督查、年终一总评,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到位、进度慢或成效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政府重视、干部积极、群众主动的村优先安排项目建设,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要形成合力,结合村级换届选举,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使村两委成为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兵、青、妇和“六大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村民理事会等民间团体的积极作用;动员和引导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形式联系农村、支持农业、扶助农民,引导人财物等流向农村、涌向农业、服务农民,努力形成全民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本文为市委常委、秘书长8月8日在全市第二次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节选)
(责任编辑:黄元庚)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