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对新农村建设作出专题部署。7月下旬,省委在举办我省领导干部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之后,紧接着又召开省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对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专题研讨和全面部署。这次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重点是研究部署我市新农村建设,并讨论《三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纲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上来,统一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努力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任务。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作了深刻阐述,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担负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重任。联系三明实际,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认识。
1、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如果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农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就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只有立足于我市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只有着眼于我市所有城镇乡村,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搞活农村经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进新农村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2、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更全面、更平衡、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如果农业发展得不到足够重视,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繁荣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我们必须通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3、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加快三明崛起的重大举措。推动三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快崛起,农业是重要基础,农村是重要部分,农民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动三明加快崛起的奋斗目标,不断完善了三明新的发展阶段的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这些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的有效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态势。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依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农村依然是最大的难点。只有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效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不断激活农村的巨大消费需求,有效推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必须通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合力,促进农村的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为实现三明加快崛起创造有利条件和奠定坚实基础。
二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中央和省委对新农村建设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全面理解,坚决贯彻,共同把我市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集中体现在“五个更”:一是思想认识更深。这次强调建设新农村,既与我们党过去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二是发展起点更高。这次强调建设新农村,是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总体上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能力,同时农村生产力持续发展,农村经营体制日趋完善的新阶段作出的科学判断。三是指导方针更明。这次强调建设新农村,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推动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四是目标要求更全。这次强调建设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五是扶持力度更大。这次强调建设新农村,明确提出要加大国家投入,明确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
2、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融入全局、立足多予、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三市”发展战略、“四地”发展定位、“两带一圈”发展格局、“五个对接、五个突破”发展举措和“六求和谐”工作重点的总体部署,突出发展、突出为民、突出和谐、突出主体、突出责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具有三明特色的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3、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在实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六项原则:一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二是坚持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影响新农村建设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建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实现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四是坚持科学规划,一切从实际出发,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五是坚持注重实效,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六是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相信农民、依靠农民,切实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进一步明确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服务保障能力、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农村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社会面貌进一步转变。具体要求是:一是发展新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工业和新兴服务业,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纽带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建设新村镇。立足于切实改变镇容村貌,努力把村镇建设成为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河道净化、路灯亮化的新村镇。三是创造新生活。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个核心,逐步让农民群众过上吃有营养、住有楼房、行有车辆、乐有处所、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新生活。四是塑造新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大批存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五是培育新风尚。积极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力求在农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新风尚。六是完善新机制。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新机制。
三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三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实施纲要》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已经作了明确规划和安排。各级各部门在推动落实的具体实践中,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大力推进生产发展。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推进生产发展关键在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壮大特色工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积极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立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特别是要巩固发展粮食、果茶、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建莲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烟叶、笋竹、肉牛、肉羊等重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药材等新兴产业,着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立足于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加快推进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和林产工业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实施林业“五三”工程,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积极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努力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发展。要立足于突破农村特色工业,不断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乡村工业,切实带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要立足于提升农村服务业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农村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咨询、法律服务、劳务派遣等新兴服务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培育一批各具特色、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村专业市场,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2、稳步实现生活宽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关键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要着力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增加农民务农收入,在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中增加农民务工经营收入,在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中增加农民开发性收入,在提高农民素质中增加农民持续性收入,全力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要着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探索被征土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办法,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和“五保户”供养水平,积极发展农村福利事业、慈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努力提高困难农民的生活保障水平。要着力完善农民“减负”工作机制,继续稳定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认真完善和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四项制度”,不断健全农民负担监测和重点监控制度,注重从源头上遏制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
3、积极倡导乡风文明。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在促进乡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上下功夫,让现代文明渗透到农村千家万户。要注重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扎实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星级农户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等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要注重深化“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积极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组、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认真做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维护农村安定、稳定、和谐。
4、着力促进村容整洁。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落实“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要重视改善村容村貌,扎实推进“三清六改”整治工作,继续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不断完善村庄卫生基础设施,积极推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重视搞好村庄绿化,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农村交通设施,加快农村邮电通讯、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重视村镇建设,加快推进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村居建设,加强对村镇和农宅建设的监控和服务,努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村镇。
5、扎实推动管理民主。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实现乡村管理民主,关键在于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要切实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执行政策能力、加快发展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要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抓好村党支部、村委会和青年、妇女、民兵、计生协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建设,认真做好农村“六大员”队伍的选聘、管理和培训工作,不断健全干部驻村任职制度,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形成推动农村加快发展的合力。要切实完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健全和落实村民自治制度,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要切实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落实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切实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四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各级各部门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加快推进。
1、妥善处理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同时,新农村建设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必须加快推进。我们不能因为是长期任务而放松现在的努力,也不能希望所有问题都能够在短期内解决。因此,我们既要着眼长远,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明确长远目标任务;又要立足当前,精心研究近期工作思路、计划和措施,集中精力抓好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地加快推进。
2、妥善处理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涉及到不同的乡村、不同的农户,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坚持整体推进,通盘谋划,总体部署,统一安排;又要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没有整体推进,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分类指导;没有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就失去了真正的价值。因此,我们既要认真研究谋划总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又要指导各地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和建设途径,闯出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3、妥善处理党政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新农村建设牵涉面广,任务繁重,必须在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各级党政的正确领导和指导,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离开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就难以持续推进。因此,我们要把充分发挥党政主导作用与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4、妥善处理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面的目标,不仅涉及到农村的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体、医疗、住房等硬件条件的改善,而且涉及到农民素质、民主管理、村风民风等软件系统的建设,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果不抓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就会失去基础和支撑;如果不抓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和保证。因此,我们既不能只重视软件建设而忽视硬件建设,更不能只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而要“软硬兼施”,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5、妥善处理注重运作与讲求实效的关系。推进新农村建设既要注重运作,真抓实干;又要讲求实效,惠及农民。如果不会运作,理不清思路,想不出办法,抓不了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实效就无从谈起;如果不求实效,再怎么运作,花再多的气力,也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可能劳民伤财。因此,我们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的时候,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在提出目标任务的时候,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在选择发展模式和建设途径的时候,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在指导工作的时候,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在推进工作落实的时候,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五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重大课题,是一项综合性的浩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凝聚各方智慧,动员各方力量,真正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上下的统一认识和共同行动。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新农村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有序推进。要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乡村组织实施、农民自主创业、部门搞好服务、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县、乡两级领导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新农村建设上,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要配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强化措施,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2、健全整体联动机制。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把农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机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结合部门业务和职能,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指导和工作支持,认真制定和落实部门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要组织发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参与新农村建设。要动员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
3、健全多元投入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要在“多予”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地方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调整、增量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把更多的建设资金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按照渠道不变、资金整合的要求,整合各类支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农民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实事,提高资金使用率。要不断拓宽投入渠道,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资金筹措机制。
4、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要坚持载体推动,按照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实施“132”计划、开展“六项”服务、办好“十件”实事的工作意见及其考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要坚持典型带动,按照“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思路,认真总结推广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坚持督查促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牵头组织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每季度一次的督查,并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政绩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宣传发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宣传各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齐心协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本文为市委书记叶继革8月21日在市委六届十四次全会上的讲话节选)
(责任编辑:黄少斌)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