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打印本页]

作者: 宁泰秘书    时间: 2009-2-26 11:20
标题: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探索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刘 辉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市场化竞争而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村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市已涌现了一批带动能力较强,运作较规范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逐步成为推动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市是农业大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发展的新跨越,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农村生产力怎么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建设?其中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只有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才能改变千百年来传统的经营方式,形成新的生产力;才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真正建立起由农民自主掌控的长效增收机制。特别是在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的新形势下,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目前,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32个,其中规模以上(即年销售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39个,会员总数16960人,带动农户123069户,现有固定资产总值达2.33亿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4.28亿元,带动农户增收达4.3亿元。按行业构成划分:种植业344个,占64.6%;养殖业53个,占9.9%;流通运输业72个,占13.6%;加工业13个,占2.5%;水利服务业8个,占1.5%;其他行业42个,占7.9%。全市农产品行业协会已发展到174个,会员数达15151人,带动农户86994户,带动农户增收4.5亿元;已呈现出形式多样化、行业特色化、管理民主化的发展新格局。
  二、主要成效
  (一)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难以进入市场的问题。农业是一个弱质行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弱质行业和弱势群体进入市场,增强其应对市场的能力,是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是生产者为更加有效进行自我保护和发展而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它有效地弥补和克服农户分散、农业相对弱势的弊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进步。如尤溪县八字桥乡金柑佛手瓜专业合作社,入会社员600多人,专业从事金柑和佛手瓜营销的农民有320多人,在上海、苏州、杭州、广州等26个大中城市建立农副产品营销网点,带动了全乡2200多个金柑、佛手瓜种植户,带动金柑基地8000多亩,佛手瓜12万藤;年销售金柑1.4万吨,佛手瓜9000吨,年销售额4500多万元,年销售收入1300多万元。为提高市场竞争力,该社建立了专业运输车队,拥有大货车26辆,运输收入达630多万元。该社社员还筹资330万元,建立了一家泡沫包装箱厂,年生产泡沫箱80万个,对经销农产品实行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的收入。
  (二)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生产者和市场消费者的中间载体,在进行农产品加工和运销过程中,不断获取市场信息,并进行反馈和分析,对引导并促进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永安市兴龙飞桥莴苣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了生产种植大户、销售大户和专业技术人员210人入会,把“飞桥莴苣”从生产、种植、收购、销售及种子繁育等环节有机地链接起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为了延长市场供应期,合作社充分利用地域温差,错开播种期,基本实现了均衡上市。同时为了方便运输,降低成本,该社把“飞桥莴苣”种植到销区,已在浙江省温州市、广东省梅州市、江西兴国市等主销区租地2500多亩种植飞桥莴苣,既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市场的竞争力。
  (三)密切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关系,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第一目标,一旦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受到利益损害时,往往会把风险转嫁给农民。而作为自主生产经营的农民,也不一定履行“订单”契约,出现了谁的价格高就把产品卖给谁的违约行为。因此,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为企业和农户之间搭起了连接的桥梁,较好地维护了双方的经济利益。如沙县竹凉席协会是由沙县青竹集团有限公司发起并吸纳竹凉席加工企业和竹农参加的农产品行业协会,为沙县竹业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沙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比较成功的范例之一。几年来,该协会为搞好毛竹基地的培育,一方面积极开展竹农科技培训,让他们学会科学种竹,把竹当菜种,现已建成了毛竹高产示范基地5万多亩。同时为了保护竹农的利益,协会与竹农签订了供销合同,确定了毛竹最低保护价。另一方面,协会还积极向外组织货源,确保了企业的原材料,促进了企业做大做强。在协会的有力支持下,2005年协会依托青竹集团生产销售“天河牌”竹凉席260万床,实现产值2.6亿元,创利税5200多万元,出口创汇200多万美元,带动农户3万多户,带动毛竹基地20多万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6万多人。
  (四)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步伐。目前,农业科技含量低,科技成果转化难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单纯靠一家一户自发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农户自发地组成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再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科研单位协作,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质量。如建宁县黄花梨专业合作社,围绕黄花梨这一支柱产业,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文章。目前该社现有社员200名,其中种植大户160人,营销大户35人,从事包装物配套的有5人。2005年,该社为社员和果农直接销售鲜果2.6万吨。为配合县里实施《黄花梨标准化生产》以及推广果树专用肥、矮化修剪、果实套袋、病虫综合防治等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果品质量,该社举办了各类培训班达12期,参加人数有800多人次,其中举办有全体社员参加的“矮化修剪”、“人工辅助授粉”、“疏果套袋”等现场会十二场次,并创办了“建宁果业”会刊,定期编印果树技术资料无偿发放给社员和果农,与县广电局合作,在县电视台开办《农事广角》栏目,开展技术指导,同时还经常组织合作社技术组专业人员结合果树不同生产期,进园入场进行实地巡回技术指导,对提高全县果业生产水平,提高黄花梨品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覆盖面不够宽。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只有1.75%,还有绝大部分的农户没有加入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合作层次不够高。个体规模普遍较小,参加的农户数量不多,而且大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属松散型合作结构,且制度也不够健全,合作层次较低。三是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由于我国合作经济组织法或针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专门条款尚未出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也没有明确,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影响了合作经济组织作用的发挥。四是发展程度不够平衡。从全市的情况看,永安、沙县、三元、梅列、尤溪、建宁等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发展较快,带动作用较大,而其他县则相对发展较慢,带动作用也较弱,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四、对策措施
  (一)创新工作机制,实施四个突破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民在农村体制改革实践中的又一伟大创举。这一新型的合作组织,在不触动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财产权的前提下,通过农民的土地、劳力这两大基本生产要素的投入而增加收入,是对农村经营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和完善,因此,在工作机制上,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创新,从突破传统体制性障碍入手来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一是突破地缘村落的限制,鼓励跨地域联合;二是突破所有制的框架局限,广泛吸纳公有和非公有经济成份的合作;三是突破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的束缚,实行城乡联动,优势互补整合发展;四是突破传统分工制约,把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链接起来,实现农村三次产业的良性互促互动。
  (二)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
  一是明确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在目前国家尚无专门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工商部门要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简化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注册登记手续,使其享有独立的合法地位。二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项用于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初期的合作知识普及推广、业务培训以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三是税收扶持。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产品经营,按农民自产自销、自买自用对待,不收取税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原则上也适用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是金融信贷扶持。加强银农合作,积极争取金融部门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支持。
 (三)创造良好环境,营造发展氛围
  大力整顿市场秩序,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坑害农民的行为,遏制各种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新闻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先进典型,普及合作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发展环境。
  (四)认真总结经验,运用典型引导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我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涌现出了一批实际效果好,影响力大,带动作用强,民主管理规范的先进典型。也探索了诸如“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新型的合作组织利益联结机制,有许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掌握其发展规律,用以指导实践。同时,必须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更有的放矢地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健康发展。
  (五)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广泛探索
  从现阶段看,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工作指导方针,不定框框,不搞统一模式,只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不论形式、鼓励探索。主要是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积极与稳妥的关系。要遵循客观规律,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实际出发,组织方式灵活多样,不搞强迫命令,不下指标,不搞统一模式。二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自主发展道路,实行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促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健全利益分配机制、民主管理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三是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发展龙头企业的关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两个轮子,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既要大力推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促其做大做强,又要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与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不断探索完善更加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使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真正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三赢”。

作者单位:三明市委农办
责任编辑:陈 锋


作者: 溪尤秘书    时间: 2009-2-26 11:20
楼主 删了吧 都结冰了
作者: 宁泰秘书    时间: 2009-2-26 11:20
象楼主这样出色的帖 无论沉到么地方 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 那样的鲜明 那样的出众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