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三部曲”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5-4-6 16:46
标题: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三部曲”
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形势深刻变化,各种利益相互碰撞,各种诉求竞相发声。基层如何有效化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已经成为摆在地方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擦亮“法眼”善用法治思维分析复杂问题
基层面临的各种问题比较多,也很复杂,我们应养成用法治的思维和眼光看问题的习惯,进行分析梳理,剥茧抽丝,为依法解决各种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勇于担当,认真审视遗留问题。伴随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有不少问题遗留下来,不少矛盾积压下来,慢慢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须树牢“新官要善理旧事”理念,认真负责、敢于面对。并善用法治视角分析梳理,拨开层层迷雾,还原事实真相,公平公正、依法依规进行解决。
积极面对,主动化解现实问题。当前基层社会大量问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治理有关,大多反映在利益诉求方面,如生活困难、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住房保障、入学教育、医患纠纷等,只要有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存在,这些都属于“治理”过程中的常态现象。因此,防范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我们能够树牢依法办事的思想,提升依法治理的水平,敢于面对、用心解决群众诉求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正确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以百姓之心为心,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第一位,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民心基础。
规范权力,有效防范新生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就会像脱缰的野马、决堤的洪水,肆无忌惮、祸害百姓。引发各种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确有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依法用权、秉公办事,甚至与民争利、腐化堕落等,引起了群众不满,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因此,除了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干部,培养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思维和习惯外,更重要的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给行政行为立规定标,加强权力约束,规范权力运行,防止因权力滥用损害群众利益。
增强“法力”善用法治手段化解各种矛盾
作为基层,最根本的就是要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提高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依法依规果断处置。社会秩序最终要靠法治保障,群众诉求也应在法治轨道内解决。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坚持依法办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法律底线都不能突破。因此,须着力纠正过去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用钱财摆平、用权力压迫,甚至用违法手段“以暴制暴”等极端做法,注重引导群众走诉讼程序,在法治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在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只有对群众的合法诉求解决到位,对不合理诉求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到位,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到位,才能真正使化解矛盾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对那些诉求虽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众,作为党委、政府不能够推出去不管,要注重法外施情,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等帮扶措施,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也是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是把散布在各部法律、各项政策里面的有关规定加以综合利用。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必须完善平台,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形成长效。目前在县区基本上都建立了群众工作部(站室)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工作平台,应不断完善这些平台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提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还应加强对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发展的领导和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此外,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建设,切实发挥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组、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注重把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还应把法治建设与持之以恒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遵纪守法成为公民良好的习惯和崇高的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法律的约束下、在道德的驱使下,更加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委书记作者:秧励 来源:学习时报
)
作者:
老斌
时间:
2015-4-15 16:44
可的范围内,是把散布在各部法律、各项政策里面的有关规定加以综合利用。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各自为战,
作者:
渔鱼
时间:
2015-4-16 08:01
现在正在搞依法治理,正好可以学习下
作者:
逝风天下
时间:
2015-4-17 22:38
谢谢楼主的分享,学而不思则罔一下。
作者:
jakechan88
时间:
2015-6-15 16:17
可的范围内,是把散布在各部法律、各项政策里面的有关规定加以综合利用。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各自为战,
作者:
清泉
时间:
2015-6-23 21:59
是的哈我问问鹅鹅鹅谔谔诶日惹freight
作者:
蓝为水
时间:
2015-7-29 22:46
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必须完善平台,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形成长效。目前在县区基本上都建立了群众工作部(站室)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
作者:
桥桥
时间:
2015-8-26 09:24
依法治国一直是热点。
作者:
。。。
时间:
2015-9-14 08:48
依法依规果断处置。社会秩序最终要靠法治保障,群众诉求也应在法治轨道内解决。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坚持依法办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法律底线都不能突破。因此,须着力纠正过去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用钱财摆平、用权力压迫,甚至用违法手段“以暴制暴”等极端做法,注重引导群众走诉讼程序,在法治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在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只有对群众的合法诉求解决到位,对不合理诉求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到位,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到位,才能真正使化解矛盾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作者:
想飞的猪1986
时间:
2015-11-12 11:25
看看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
作者:
km长腿
时间:
2015-12-7 22:26
好东西自然要认真学习!
作者:
lichangxin000
时间:
2016-7-16 23:38
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需要加强法治文化
作者:
wsaiqht
时间:
2016-8-4 20:11
标题起的很抢眼,法眼法力,赞
作者:
西瓜太郎07
时间:
2016-8-13 19:31
盾不出村组、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
作者:
wfd12345
时间:
2016-9-17 15:14
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
作者:
小小公务员
时间:
2016-9-19 07:53
写得很好,方法论文章,游泳
作者:
虚幻
时间:
2016-9-20 10:19
提高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是每个基层干部的必须选项
作者:
lvshao
时间:
2016-9-21 15:18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石与难点,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关键环节,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根本的影响。 “枫桥经验”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枫桥区人性化改造特殊人群“四类分子”的大胆创新与实践,可以概括为“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因其效果显著得到毛泽东的肯定。50余年来,“枫桥经验”也在自身的检视中日益丰富和拓展,从阶段斗争经验演变为基层社会管理经验。在纪念毛泽东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新的历史时期,历史积淀的“枫桥经验”及其走向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创新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都具有参考意义。 检视“枫桥经验”:新问题与新挑战 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基层社会在经济社会体制转型中不但积累了许多旧问题与矛盾,同时还不断凸显出大量新问题与矛盾。这对转型中的中国维稳提出更大的挑战,全国各地在探索社会管理经验过程中,虽然形成了颇具成效的做法,但仍普遍存在着共性问题:第一,社会管理具有较浓的维稳色彩,没有跳出“刚性维稳”的窠臼,干群关系变得紧张。第二,忽视社会管理效率原则,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投入大量维稳成本而成效不明显。第三,侧重方式创新而非体制改革,治标不治本,产生“内卷化”现象。第四,因信访压力选择短期化策略,加强事后化解环节,甚至偏离法治轨道。 “枫桥经验”同样也面临着转型过程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群众诉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利益诉求成为主体诉求。随着群众了解政策、信息渠道的畅通,群众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进一步觉醒,政府由原来“依靠群众解决矛盾”变成现在“解决群众提出的矛盾”。二是群众诉求反映的渠道变多、手段更新,对解决问题提出了新课题。“从逐级到越级”“从信访到信访”“从书面到网络”,小矛盾演变为大问题的风险不断增大。三是群众诉求解决的矛盾呈现复杂化、关联化、尖锐化等特征,解决矛盾的难度日益加大。从“家庭琐事”“邻里纠纷”等小事演变为“征地拆迁矛盾”“劳资冲突”“环境污染”等大事,群体性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针对上述新问题和新挑战,“枫桥经验”作为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一度也陷入了治理困惑,但又囿于宏观体制和自身能力,一时难以创新有效应对机制。 正是关注到全国基层社会普遍面临的维稳压力,以及“枫桥经验”个案的现实遭遇,在2013年“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首次提出要“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有20多处强调“治理”,并明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这些都给“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枫桥经验”再出发:走向社会治理 在新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再出发,探索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目前重点推进以下社会治理工作。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标准化。借“全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为契机,枫桥镇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建立一站式社会服务管理平台、构筑多元化社会矛盾治理体系、创新融合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推进现代化基层综治信息平台建设,使基层社会治理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导向性和时效性。 实施社会治理“一张网”工程。从整合资源入手,将“千条线”融入“一张网”,有机整合市镇村三级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确保社会治理工作中基础性、根本性、底线性的职责融入网格。 本帖隐藏的内容 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作用。避免政府包揽式治理,进一步探索与行业协会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与权益保障,在原来组建六个专业调委会(社会团体)的基础上,鼓励民间和事佬、老娘舅组织参与社会矛盾化解。 突出民主法治的基础性治理作用。开展“枫源式”行政村创建活动,通过“三上三下”民主决策机制协商推进村级实事工程,通过“村民代表网格化”就地调处村级矛盾。开展“规矩型”村干部队伍建设,促使村干部更好地遵纪守法。落实村级“五件事”工程,严抓农村“三资”零违规、“四不”承诺零违背、“四违”零容忍、村级工程零投诉和村级公务零招待这五件事,对违者进行纪律处分甚至法律制裁。 “枫桥经验”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嬗变过程,既是“枫桥经验”的自我革新,也为全国各地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启示。 从“碎片治理”向“系统治理”转型。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枫桥经验”的核心是群众路线,在今天又特别突出了公众参与,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形成多元主体治理格局。 从“凭人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型。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也是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标志。社会治理创新必须尊重法治、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不能为了摆平问题而偏离法治轨道。“枫桥经验”作为化解矛盾的典范,又特别注重调解法治化、仲裁法治化、审判法治化等环节,形成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路。 从“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型。社会治理不能采取单一行政手段,需要进一步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枫桥经验”作为综合治理的经验,更加重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民主、道德、文化和村规民约等多种手段。 从“末梢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型。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枫桥经验”作为“立足于早,立足于小”的经验,非常注重基层党建创新、政府权力规范、民生事业改善、劳资关系和谐等源头性、基础性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掌握社会治理的主动权。 “枫桥经验”的精髓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方向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始终要尊重民意、发动群众,尊重法治、敬畏法律,通过合作治理与规范治理相结合,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本相结合,传统群众工作与现代治理技术相结合,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唯有如此,“枫桥经验”才能与时俱进。作者:卢芳霞
作者:
可怜的新手
时间:
2016-10-21 09:39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注重把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还应把法治建设与持之以恒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遵纪守法成为公民良好的习惯和崇高的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法律的约束下、在道德的驱使下,更加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作者:
陈小秘
时间:
2016-10-26 14:50
注重体现人文关怀。对那些诉求虽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众,作为党委、政府不能够推出去不管,要注重法外施情,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等帮扶措施,给予他们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也是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是把散布在各部法律、各项政策里面的有关规定加以综合利用。
作者:
任小平
时间:
2016-11-4 15:12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必须完善平台,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形成长效。
作者:
文如其人
时间:
2016-11-5 08:10
借鉴参考下,貌似小标题很好
作者:
迷茫蚕
时间:
2017-3-10 10:28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必须完善平台,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形成长效。目前在县区基本上都建立了群众工作部(站室)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工作平台,应不断完善这些平台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提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还应加强对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发展的领导和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此外,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建设,切实发挥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组、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
作者:
zh3218826
时间:
2017-4-11 15:36
提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还应加强对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发展的领导和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此外,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建设,切实发挥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组、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
作者:
愚溪隐人
时间:
2017-4-19 21:45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基石与难点,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是关键环节,对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具有根本的影响。
作者:
hopebewinner
时间:
2017-6-6 11:36
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
作者:
艾嘉
时间:
2017-6-20 10:27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三部曲”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三部曲”
作者:
2012510297
时间:
2017-8-16 17:32
依法依规果断处置。社会秩序最终要靠法治保障,群众诉求也应在法治轨道内解决。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坚持依法办事;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法律底线都不能突破。因此,须着力纠正过去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用钱财摆平、用权力压迫,甚至用违法手段“以暴制暴”等极端做法,注重引导群众走诉讼程序,在法治的框架下解决问题。在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只有对群众的合法诉求解决到位,对不合理诉求通过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到位,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到位,才能真正使化解矛盾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作者:
雷大彬
时间:
2017-9-21 23:10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注重把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还应把法治建设与持之以恒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遵纪守法成为公民良好的习惯和崇高的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法律的约束下、在道德的驱使下,更加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作者:
春秋
时间:
2017-11-29 20:06
。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须树牢“新官要善理旧事”理念,认真负责、敢于面对。并善用法治视角分析梳理,拨开层层迷雾,还原事实真相,公平公正、依法依规进行解决。
积极面对,主动化解现实问题。当前基层社会大量问题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社会治理有关,大多反映在利益诉求方面,如生活困难、征
作者:
门口是页
时间:
2019-3-31 00:21
擦亮“法眼”善用法治思维分析复杂问题
基层面临的各种问题比较多,也很复杂,我们应养成用法治的思维和眼光看问题的习惯,进行分析梳理,剥茧抽丝,为依法解决各种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勇于担当,认真审视遗留问题。伴随改革发展的快速推进,有不少问题遗留下来,不少矛盾积压下来,慢慢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对历史遗留问题,我们的基层党员干部须树牢“新官要善理旧事”理念,认真负责、敢于面对。并善用法治视角分析梳理,拨开层层迷雾,还原事实真相,公平公正、依法依规进行解决。
作者:
清舜华
时间:
2019-7-4 13:36
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
angrod
时间:
2019-7-27 12:03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
小猫猫猫
时间:
2020-6-8 10:30
发挥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组、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
作者:
王宇
时间:
2020-7-5 11:50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
木有想好
时间:
2020-11-26 16:59
这篇写的好,写出了新高度,写出了新水平,写出了新意境
作者:
骐骥
时间:
2020-12-10 21:25
团体等社会组织发展的领导和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此外,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建设,切实发挥其
作者:
jhonson84
时间:
2021-4-16 10:37
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用法治手段化解矛盾,有道理。
作者:
czl20
时间:
2021-5-31 10:59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作者:
芜湖大司马
时间:
2021-6-14 15:09
批准了我老秘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批准了市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表决通过了《宜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和《宜昌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定案)》,新设立了宜昌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选举了部分市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不负人民重托,始终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行使权力,忠实履行职责,充分体现了胸怀发展大局、情系人民利益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的良好精神风貌。大会开得很成功、很务实、很振奋,是一次凝心聚力、提神鼓劲的大会,是一次集思广益、务实创新的大会,必将进一步汇聚和激发全市干部群众奋力实现“两个率先、两个进位”奋斗目标,加快推进“135战略体系”的热情和动力。
作者:
亚洲之鹰
时间:
2021-6-30 16:02
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
作者:
maomaochong9437
时间:
2022-5-22 11:56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零敲碎打、各自为战,必须完善平台,健全机制,强化保障,形成长效。目前在县区基本上都建立了群众工作部(站室)和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工作平台,应不断完善这些平台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提高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还应加强对行业协会、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发展的领导和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中的作用。此外,应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基层政法综治组织、政务服务中心和社区(村)建设,切实发挥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前沿阵地作用,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村组、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
作者:
hitoyou
时间:
2022-10-7 21:10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注重把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还应把法治建设与持之以恒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遵纪守法成为公民良好的习惯和崇高的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法律的约束下、在道德的驱使下,更加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作者:
王倜倜
时间:
2022-10-16 19:16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
作者:
maomeng
时间:
2022-10-26 14:16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同时需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注重把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建设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断提升法治建设的文化含量和精神品位。还应把法治建设与持之以恒地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相结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遵纪守法成为公民良好的习惯和崇高的追求,让人民群众在法律的约束下、在道德的驱使下,更加自觉地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作者:
倾听者
时间:
2023-1-19 14:50
推进全民守法。推进全民守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担当起法治建设的责任,加强法纪约束,带头引领示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进而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