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加强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 推进创新社会治理 [打印本页]
作者: 辽宁丹东秘书 时间: 2015-3-27 05:26
标题: 加强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 推进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 推进创新社会治理
xx区xx省xx市的中心区,是xx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交通、商贸、旅游的中心。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xx万,辖1个镇,9个街道办事处。
2013年,全地区生产总值19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00.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
xx区围绕“服务到位,便民利民惠民”这一主题,结合边境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对创新社会治理的组织和管理,积极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抓好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探索出形成切合xx区实际、具有xx区特点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一、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组织管理
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发挥区委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统筹社会治理方面的制度性设计、全局性事项管理等职能。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xx区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为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0个专项治理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xx区委、区政府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与19个党(工)委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各镇街党委、企业党工委分别与所辖地区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签订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共建地区平安和谐。xx区开展“大城管”活动,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公安、工商、城建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常驻机构“城管办”,建立联动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派专人常驻各镇街或设置城市管理联络员,与镇街城管执法中队进行联合执法。
建议:一是成立“联审小组”,由市纪检委牵头,市委组织部、市社工委、市编委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局组成。审核每一项需要进入村、社区的行政事务,管住“管理”,市场能办的事,交给市场;社会能办的事,还给社会。二是开展“清牌”活动,把每一个部门安排到村、社区的工作重新审核,明确基层工作职能,确保门前只挂一块“办事导引”牌。
(二)定期组织召开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区委常委将创新社会治理纳入例会内容,每季度就全地区社会治理工作进行讨论不少于一次。区综治委对10个专项组的工作全面指导,逐项明确,抓好落实,确保解决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三)加大投入支持力度。2013年,xx区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万元。全区10个镇街、66个村、社区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中心、站的办公用房,都达到了30—150平方米,公示板整齐划一、统一标准,建立了由524个社区骨干为主的综治工作点和185个村组长为骨干的综治工作户。
(四)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建立健全宣传网络,上至街道、下至社区,发挥工、青、妇、商会、社区等组织作用,织密宣传网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xx区全年共出动宣传人员2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出版报120期,宣传栏80期,悬挂横幅及张贴标语200多份,设咨询台120余个,接待群众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宣传《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60多部(册)。全区政法各部门撰写反映政法综治维稳工作的信息简报100多期,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80多篇。
二、健全服务体系,积极调动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健全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功能齐全、覆盖全面的管理服务网络,构建城镇社区网格化的服务管理平台、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平台、集中化的政务服务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积极发挥社区组织作用,夯实工作基础。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重点培育和优化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一)强化硬件建设,提高“两新”组织覆盖率。xx区委 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区域统筹”和“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方式确保“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截至2013年末,我老秘网区共有新社会组织143家,全部建立党组织。从业人员3487人,党员697人。xx区强化硬件建设,投资100万余元建成近千平米的花园街道“两新”组织党群活动中心和综治维稳工作中心。新中心按照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四到位”及牌子、标识、制度、程序和台帐“五统一”的标准建立,共设有“两大工作服务区”(综合服务大厅和中心办公室)和“六大功能活动区”(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图书阅览室、书法绘画室、文体娱乐中心、多功能会议室、议事厅),为“两新”组织党员群众提供扶贫帮困、纠纷调解及教育指导等六项亲情服务;设立了考核评比、联席会议及结对共建等八项长效制度,从而使中心的服务功能和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成为全市首家面向地区“两新”组织党员群众开放的活动中心。
(二)发挥社区作用,构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一是要构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理顺社区关系,整合社区资源,着力构建为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二是要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经常进行减灾宣传教育,定期开展避灾救灾演练,使城乡社区居民熟悉灾害知识,掌握救灾自救技能。三是要发挥社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作用。在城乡社区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四是要立足心理干预开展志愿服务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支持和发展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作用,开展专项社会关爱行动,对残疾流浪儿童、精神病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吸毒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和矫治,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xx区做法:
1.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明确规定各镇、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应履行的职责不得转嫁给社区,不能在社区设立独立机构,确需社区居民委员会帮助完成的行政事务及一些临时性工作,实行“准入”制度。凡是有经费保障的工作任务,依照有关规定应当由社区完成的,必须将经费同时随“事”转给社区。统一设计制作了社区公示板(社区党务公示板、社区政务公示板、社区制度公示板),统一制作了社区干部工作牌,社区干部实行工作时间挂牌上岗制度,为居民办事提供方便。筹资兴建成面积为2000平方米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具有先进水平的区级社区服务中心。全区48个社区“一站四室”配备齐全,社区公共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400平方米。
2.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以建立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搭建社区服务平台,参与社区服务,作为行政手段的有效补充。通过“三个分中心”,即:社会救助中心、市民求助中心、网络服务中心,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多样的社区服务。设立2399999服务热线电话,提供24小时咨询服务。4个街道办事处兴建了集行政服务、社会求助和学习教育为一体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之外,增设社区工作站,作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办事机构。形成“1+2”的社区管理架构,即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居委会开展自治和工作站负责行政。强化社会组织建立培养,整合地区内现有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力量,通过公示平台、网络平台、热线平台为其向社会服务提供衔接引导。统一规范设计活动载体和服务品牌:主要包括卫生和计生服务;社区矫正和心理辅助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老年人和儿童课外辅导、教育服务;文化艺术培养服务等。(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统计艺术学校、卫生所、托管、热线平台向社区居民发布,衔接和协调作用,整合社会组织力量,统一规范社区服务平台。
3.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建议:一是规范管理。引导各社区建立专业性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实行志愿者申请制度,统一印刷申请表,统一编号,挂牌服务。二是加强建设“全能型”队伍。如儿童梦想志愿者、法律咨询、技能学习、环保、治安、邻里互助、公众分享、退休创业等。三是创立社区志愿者品牌活动,如“刘彤志愿者服务队”“星期六志愿服务大集”、“万人志愿者”工程、“千支文体”社团、特殊节日服务专业队等。四是建立共享信息库,将全区各类服务组织录入系统,和市志愿团体建立链接,资源共享。
建议:
1.建议xx区创新社区服务模式。如:借鉴中山市社会治理“2+8+N”模式,“2”是指各社区组建一个农村社区建设协调委员会,搭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8”是指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四站”和“四室”,即社区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监督站、志愿者服务站、农技服务站、文体活动室、计生卫生室、治安警务室、法律服务室。“N”是指根据当地居民需要,增加若干服务项目。
2.建议开展“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生活的一天”记录片活动,公开社区工作实际情况,拉近社区机关干部和百姓的距离。
3.建立社区监督管理机制。建立社区监督管理机制,主要负责统计基层反应的问题。畅通举报渠道,公开专线电话、举报内容及处理结果,将举报内容的实际情况、奖惩兑现情况定期在指定的公示栏内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4. 深入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灶等改善环境工程,积极开展“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水体净化、建筑美化、管理强化”等社区环境建设工作,逐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解决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推进村民自治域社区化管理有机结合,促使村民自治逐步转向居民自治。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建议:一是着力做好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完善社会组织运行、管理、服务、监督体系,建立分类发展、分类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加强建立广泛地社会沟通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和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三是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四是探索一业多会,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政府和社会组织协作机制,在教育、体育、文化、就业等民生工程上,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建设。
建议:以慈善为主线,开展“慈善万人行”活动,确定服务主题(关爱老弱病残等社会困难群体),定期活动日,坚持自愿捐助,形成动作机制规范严谨、活动形式不断创新、民间习俗有机融合、参与范围日益扩大、善款使用公开透明、媒体宣传气氛热烈等六大特点。各镇区要因地制宜,积极调动群体力量,开展“慈善嘉年华”、“百家企业义卖”、“电视直播晚会”、“博爱火炬传递”、“博爱真情送温暖”、“大型综艺表演”、“彩车巡游”等品牌活动,使慈善成为市民的习惯。
三、创新社会服务,改善和提高民生水平
突出关键环节,全面落实务实管用、便捷高效的管理服务措施,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抓好各项民生工作,突出边境特色,打造服务品牌。
(一)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1.创新“居民管理”模式,改造旧城区。对3个老旧小区开展集中改造,其中为福春七社区投入500万元,绿化率达到了40%,被市里誉为旧小区改造典型。扎实推进6个旧小区改造和213户廉租房分配工作。在一次财政投入改造后,xx区组织相关社区、居民委员会或由居民群众成立小区管理单位承担管理工作。利用各种义工队伍、发动群众维护小区环境。
2.招商引资,建设旧城区。xx区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企业资金,开发建设老城区。成立了城区改造领导小组和城市改造服务中心,对重点地块进行项目摸底与论证,统一规划、分类包装,通过开发建设完善老城区功能,实现人居环境改善。
3.共建共管,扮靓小城镇。以汤池镇为例,汤池镇成立了环境管理队伍,乡镇财政承担清扫保洁费用,由驻镇企业、单位承担部分管理费用。在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对31亩闲置荒地进行了重新回填平整,规划建设了两处绿化景观带,安装80盏路灯,实施了镇村、村屯主要路面硬覆盖。为解决汤池镇环境卫生基础薄弱、管理困难的问题,投入资金1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卫生保洁。
4.发动群众,整治城乡环境。在整治乡镇环境卫生方面,建议开展“门前四包”、“门内四治”工作,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加环境整治工作。在整治商家乱摆乱放方面,建议制定“商家轮流负责机制”,“以街面的商家经营户为单位,每十户为一组,每组自行推选出一位代表,制定每月每组商户管理费缴纳和贴补制度。”在绿化亮化工作方面,建议开展“魅力xx私人定制”活动,征求群众意见,有针对性的开展美化绿化工作。目前,xx区完成了锦山大街、高速东西出口等12条街路的节日亮化工作,有3条街路获“十佳精品工程”称号;完成了胜利街等街路绿化工作,栽植乔灌木近十万株,打造了樱花一条街。组织开展了城市内河整治。对3条内河开展集中整治,投入20余万元为五道、白房、花园河增设环卫设施,并关停了部分污染企业,使3条内河水质明显改善。组织开展了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迎检,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工作,超过3万人加入了文明传播、示范和守护志愿者行列,xx区获xx市2012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
(二)积极抓好各项民生服务
1.就业工作。xx区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通过促进就业创业实现富民,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75万元。注重发挥各类社会培训组织作用,由劳动部门与培训机构合作,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辅导,并安排一部分就业。
2.卫生医疗。加强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六道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工程,获省慢性病防控示范区称号;完成区属关停企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补助费登记工作。新农合工作中,提高了农民重大疾病补偿比例,拨付新农合补偿资金393万元补偿参合农民,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78%以上。
3.文化教育。xx区投入5600余万元用于校舍翻新改造、塑胶操场铺设、“班班通”设备安装等项工作,投入195万元为站前、红房、逸夫小学安装了90套“班班通”设备,投入1000余万元的汤池中学食堂、宿舍楼及附属工程全部竣工。顺利通过了省基础教育强区建设审核预检。向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54.3万元,扶持镇街文化艺术基地20个,文化队伍 支,筹资18万元为社区优秀文化团队配备音响、演出服装等。每年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200余场次。
4.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覆盖面。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低保学生助学为主的社会救助体系,增加扶贫救助站20个,为全区784名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约27万元。
建议:
1.创新社会和谐保健机制。具体来说,是以“低保”、“助医”、“助学”、“助房”、“助老”、“助残”的“一保五助”体系为抓手,构建困难群众基本保障体系。如设立农村工作坊,推进就地就业;实施“强镇富村”战略,以镇带村;建立老年人维权网络,全面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2.在教育、体育、文化、就业等领域,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企业就业培训、优秀教育经验进学校、文娱活动进社区等。
(三)突出边境特色,打造服务品牌
一是打造xx市最充满异域文化与活力的街区:朝鲜民族风情一条街。对二经街进行改造,形成朝鲜族商品、朝鲜族风味小吃集聚街路,让来xx旅游的客人充分体验具有边境特色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文化展示区”:包括朝鲜服装、用品、钱币、历史文化等。“民族歌舞表演区”组织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歌舞及其它娱乐节目,充分展示朝鲜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风采。
二是创立xx区服务外国人品牌。xx区成立了全省惟一一个外国人警务工作站,加强对境外来华人员的服务管理,为在辖区居住、工作、求学的外国友人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加强对二经街、韩国城等朝、韩人员聚居区域的外籍人员登记和管理。
建议:开设“xx区孔子学院服务中心”,招聘退休老党员、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社会志愿者、外国人,向老外提供政府事务咨询、中国法律法规咨询、矛盾纠纷调解、外国人临时登记等,并利用服务中心的人大代表定期接访、走访和探访机制,畅通外国人沟通联络渠道;为外国人提供免费服务。服务站要设有外事民警办公室,为辖区外国人办理签证咨询、治安治理咨询、外国人居住登记等业务,统计信息、统一管理。服务中心在提供制度内的服务外,可将中国传统节日和国际性节日相结合,开展中秋节、七夕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六一儿童节等特色活动,也可以搭建外国语和中国语学习平台,向更多的外语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更多的外国人学好中国语言。
四、抓好环境建设,提升居民安全感和幸福感
推进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加强法治保障,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一是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决策全部纳入评估程序,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舆情调查分析制度,广泛收集社会信息,敏锐观察和分析社会热点、焦点,及时捕捉和把握群众的呼声要求、心里情绪以及负面苗头倾向,获得社情民意的第一手资料,做到信息反映快,研判质量高。二是各镇街、各单位全部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联动、信息畅通的网络化调解组织机构,并广泛吸纳村民小组长、居民楼组长、企业工会成员、平安义工等加入到排查队伍中来,实现对矛盾纠纷信息的全覆盖。三是发挥区信访大厅和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点功能,在全区普遍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听证交办督办、纠纷回访、重大信息报告等各项制度,坚持做到周排查、周报告、月排查、月报告,重大问题随时上报,没有问题“零”报告,实现了化解工作制度化、规划化。四是扎实有效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处访。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杜强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希明为组长的“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领导小组,并落实了领导包案责任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深入到信访问题比较突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镇街、单位现场办公,现场研究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区级领导干部共参加接访93人次,解决积案11件。解决信访事项89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6%以上。
建议:
1.目前,xx区开展了“大城管”工作,可以借助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大调解”的工作格局。建立“六联”(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流动人口联合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四个一”的运作方式,即“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监督”,形成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扇形”调处工作流程。借鉴“枫桥经验”,实行领导大接访制度、每月例会制度、首问负责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2.依靠工会、共青团、妇联、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平等对话、协商谈判、规劝疏导,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安全生产
xx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安监部门能力建设,加大安全投入,以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持续推进“打非治违”、开展事故隐患大排查大治理等专项行动为重点,狠抓安全生产各项治本之策,全面完成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并连续3年杜绝了死亡事故的发生,真正实现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
(三)平安创建
一是加强警民共管网络建设。建立了以公安民警、平安义工、单位内保为主的点、线、面、综合防控基本架构,以人防、物防、技防为基本手段,以全时空巡逻防范为基本模式,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大防控体系。在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平安义工的独特作用,织密防范空间,形成工作合力,尤其在“全运会”和博览会期间,全区近万名平安义工错时巡逻,全力挤压了违法犯罪人员的活动空间。
二是创建“平安”品牌。xx区开展一镇街一品牌活动,提升各镇街平安创建品牌特色。在平安文化年建设活动中,开展以“物”载安,以“艺”颂安,以“教”促安活动,打造平安文化品牌。
(四)各类人群服务管理
xx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建立覆盖全区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政策。
1.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方便流动人口办理住房、上学等事宜,公安xx分局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是建设流动人口“信息化”工程,对实有人口进行管理和登记,暂住人口、承租人、从业人员身份等信息采集率达到100%,录入信息质量达到99.9%以上。二是建立了由区政府、上级指挥中心、情报中心、基层所队“四体合一”的信息共享体系。三是建立“一人一档”管理制度,区司法局先后组织开展了1500余人次的5次摸底行动,为每个社区矫正对象建立了规范的“一人一档”档案,制定了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四是建设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站,形成了依托社区、民警主动、考核推动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新模式,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创业、办事导航、生活等服务。五是开展“红袖标”活动。共发放1万个红袖标,启动了红袖标一片红活动,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了社会处处见袖标、人人争带红袖标,街路有人巡、点面有人看、楼宇有人管的良好氛围。
2.加大学校周边安全防控力度,保证学生安全。每学期开学前,对全区重点学校及校园周边进行专项检查整治,重点清理和取缔各类违章搭建和违章占道现象,清除和治理学校及周边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乱倒垃圾等问题,共出动2000多人次,对全区105所学校和幼儿园进行了安全大检查。
3.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对全区10名重度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员,落实“四包一”管控制度。协同社区、街道、卫生、民政、等部门研究具有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员的管控措施。5月份,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陈刚送往精神病院,开创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强制治疗先河。
建议一:发动群众、专兼结合,构建特殊人员服务管理新格局。xx区各级党委可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家庭、社会的作用,坚持各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施策。按照“区财政保障、区综治办统筹协调、乡镇(街道)招聘、社区日常管理、民警业务指导”的模式,将城区和城郊社区划分为网格,出台《xx区网格员管理办法》。在城市社区招聘网格服务员,在乡镇招聘专职特殊人群协管员,组建特殊人群管理专职队伍。
建议二:xx区在对矫正人员、留守学生、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方面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好,但在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管理中,帮教工作、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就学就医援助等服务工作做得还不够。对于吸毒人员,还存在重打击、重强制戒毒,轻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关爱的问题。建议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帮扶服务意识,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优化服务。一是帮扶援助。二是教育疏导。三是回归引导,做到“回归有人接、就业有人扶、创业有人帮、困难有人助”。
建议三:增设特殊人群服务站,大力推进“帮困解难工程”,建立各类帮扶实体、帮教基地,努力解决好特殊人群及其子女就业、就学、就医、居住、生活等困难,使其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和依法履行权利义务。
建议四:组织成立“打工者艺术团”,自编自创舞蹈、小品、相声等,参加企业、农村和社区等活动,消除外来工、本地人之间的“身份鸿沟”。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