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加强机制创新 推动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 [打印本页]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3-26 15:40
标题: 加强机制创新 推动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
     社区是社会的微观呈现,是执政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不仅是社会发展和在职党员自身素质能力提升的需要,更是实现党对基层社会领导的需要,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一、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原先由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转入社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产生的大量下岗职工进入社区,政府机构改革转移出来的公共服务职能交由社区。与此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而大量出现的城市核心家庭因无力承担养老责任也向社区提出了居家养老需求。因城镇化而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在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困境重重,也需要社区的帮扶救助。三明作为经济欠发达城市,不仅政府财力有限,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区自治所需要的公民精神也相对缺乏。而社区居委会由于承担着大量行政性事务,服务群众能力也明显不足。构建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机制,不仅能弥补社区公共服务不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而且有助于发挥社会引导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的共同体意识、友爱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实现党对基层社会领导的需要。党是社会的领导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组织能直接领导社会的任何事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实现社会管理从政府单向管理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空间,既存在着政府和市场力量, 也存在着包括志愿者组织在内的公民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党对社会的领导必需适应时代变化,从传统的通过权力直接控制、命令,转为主要通过政治领导和公民社会机构中的党员引导等方式,与社会合作、协商,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完善党对基层社会领导,就是要建立将国家机构与公民社会机构有效联系的机制,实现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构建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制度,能很好地为党员及党组织提供引导社会力量的机会,既能在基层社会实现良好的政治沟通,又能为党组织体系奠定执政合法性基础,实现党对社会的领导。
    3、个体党员自我成长的需要。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中,奉献是基础,友爱是动力,互助是途径,进步是目的。个体党员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扩大生活范围,培养兴趣,丰富精神生活和对社会的认知,也有助于拓展人脉,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志愿服务能培育个体的责任、友爱、公共精神等现代公民意识和优良道德品质,而这些意识和品质“不是通过外在力量强制赋予给公众个体的,而是公众个体在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深刻理解和积极认同基础上的自觉承担”。
    二、以机制创新推动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
    当前,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广泛性严重不足,列东街道社区居民志愿服务参与率不超过2%,且基本上是退休老人和在校学生,在职党员以个体身份参与所居住社区志愿服务的比例几乎为零。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没有在城市社区空间显现。这极大地影响了广大社区居民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不利于执政党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利益关系,削弱了党对基层社会的领导和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推动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
    1、创新动力机制。(1)加强党内教育,增强内动力。通过党性教育和志愿精神的普及,使每一个在职党员都深刻认识到,在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而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志愿服务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既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实效,又能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同时,志愿服务也并不仅仅是“学雷锋”,它提倡互助与自助,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成长。志愿精神是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社会的精髓。在西方国家地区,社区性志愿服务已成为普通公民实现理想与抱负、显示自己才能、扩大社会交往、积累工作经验或者赢得社会尊敬的重要场所和途径。(2)开展“在职党员户社区亮相”活动,为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志愿服务提供外驱力。当前,在职党员尽管居住在社区,但与社区缺乏联系,缺乏作为一个社区人的自我责任意识。建议打破单一的单位管理党员体制,建立党员单位、社区“双向管理”制度,由党员管理部门领导统筹、社区(街道)党组织与单位联合,开展社区“在职党员户亮相”活动,在每一幢居民楼的楼道口挂上“在职党员户亮相板”,将本楼道党员的房号、姓名、联系电话和职业特长等信息公之于众,从而建构在职党员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外部推动机制。

     总之,在职党员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专业背景和社会背景,是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构建和完善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机制,不仅能促进服务资源向社区下沉,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还能有效带动广大社区居民提高参与意识、活力和能力,帮助社区形成多元共治格局。与此同时,也有利于执政党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和支持,从而发挥其整合社会资源,引导民间力量, 引领社会精神的作用,促进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作者:陈沈慧

作者: 绿翡翠    时间: 2015-3-26 16:05
看后感觉很有用,想多学习一下!
作者: 我唱的她心醉    时间: 2017-5-15 22:02
在职党员进社区
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是真的必要
作者: udcao214    时间: 2017-5-18 15:52
强党内教育,增强内动力。通过党性教育和志愿精神的普及,使每一个在职党员都深刻认识到,在执政条件下,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而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志愿服务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既能满足群众多样化、
作者: wangqiang    时间: 2018-5-3 16:31
“在职党员户社区亮相”活动,为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志愿服务提供外驱力。
作者: 双刃剑2544923    时间: 2018-5-6 10:07
城市核心家庭因无力承担养老责任也向社区提出了居家养老需求。因城镇化而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在就业、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困境重重,也需要社区的帮扶救助。三明作为经济欠发达城市,不仅政府财力有限,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区自治所需要的公民精神也相对缺乏。而社区居委会由于承担着大量行政性事务,服务群众能力也明显不足。构建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社区志愿服务机制,不仅能弥补社区公共服务不足,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谐;而且有助于发挥社会引导作用,提高整个社会的共同体意识、友爱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实现党对基层社会领导的需要。党是社会的领导核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组织能直接领导社会的任何事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实现社会管理从政府单向管理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社会空间,既存在着政府和市场力量, 也存在着包括志愿者组织在内的公民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党对社会的领导必需适应时代变化,从传统的通过权力直接控制、命令,转为主要通过政治领导和公民社会机构中的党员引导等方式,与社会合作、协商,建立伙伴关系,实现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和公共利益最大化。完善党对基层社会领导,就是要建立将国家机构与公民社会机构有效联系的机制,实现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构建在职党员参与
作者: huangwenlong    时间: 2018-5-23 09:28
写的太好了,非常好,有用,很好
作者: 乐爽    时间: 2020-3-1 14:49

“在职党员户社区亮相”活动,为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志愿服务提供外驱力。
作者: 鹏鹏爱吟诗    时间: 2020-4-18 10:58
愿服务项目的要求,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
作者: 想飞的羊    时间: 2020-6-17 16:33


“在职党员户社区亮相”活动,为在职党员参与居住地志愿服务提供外驱力。
作者: 我是你大爷    时间: 2020-6-24 13:44
在职党员进社区是一个大难题
作者: creeneason    时间: 2020-11-2 11:19
谢谢分享,非常好的稿子。
作者: u9aT69    时间: 2021-9-28 09:56
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区服务站为
作者: 江苏秦    时间: 2022-3-31 21:57
这是一篇很好的调研文章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