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讲的大多是个人学习和实践的体会。我长期做农村工作,喜欢讲自己的话,讲大实话,用故事讲话。
关于调查研究,我想主要回答为什么要搞调查研究,如何搞调查研究,怎样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三个问题。
我有一个“余氏定义”:所谓调查研究,就是弄清情况、找出办法、解决问题。
教科书上的解释当然更准确:调查研究实质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它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直接或间接地搜集客观事物的各种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处理,以获得关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从而指导社会实践活动。这个过程有两个环节,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收集各种数据和素材,进行感性认识的过程,叫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 、概括、整理、归纳、升华的过程,叫研究。两个环节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调查研究至关重要
我在学习中领会,调查研究的至关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调查研究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活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调查研究。老奶奶上街买菜,总是要这边看看,那边瞧瞧,这是最简单的调查;夫人商场买衣服,这家走走,那家问问,用手摸,用身试,用镜照,甚至用火烧检,这是比较认真的调查。家庭买房更慎重,看广告、看资料;考察现场、考察周边环境;分析房子结构、朝向、通风、采光;研究价位、贷款、月供;还要进行多处比较、亲友咨询、合家讨论。这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可以说,人人都得调查研究,家家都需调查研究,事事都要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长了嘴巴一半为了讲话,长了脚一半为了调查,不让讲话憋得难受,不搞调查活得不爽。
调查研究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国人就是从调查研究走过来的,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调查研究史。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带领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结合各国的实际,宣传推广也丰富发展自己的思想,这趟周游,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次“国际性”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调查研究大行动。孔子主张“每事问”,他要求“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政第二》)、“众恶之,必察之;众好之,必察之”(《卫灵公第十五》),这些动词都有调查研究的意思在里面。中国古代知识份子大多有两段经历,先是寒窗苦读,后是天下游历,这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作法,天下游历就是调查研究。所谓“行万里路”“绝知此事要躬行”“搜尽奇峰打草稿”都有要求调查研究的意思。科举考试考生们写的那些策论,有一些就是调研报告。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那更是“术业有专攻”的调查研究专著。近代知识份子很多注重调查研究,魏源写的《海国图志》实际上就是世界性的调查报告,“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正确英明的论断,只可惜不为清朝政府所重视,却为日本明治维新领导者“人手一册”以珍爱。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更是在中外调查研究上下了大功夫,他所著《建国方略》凝聚了他毕生调查研究的心血,他在书中提出长江三峡“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以逆流而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所以益人民者何等巨大,而其鼓舞商业何等有力耶”,在上海建设“未来的东方大港”、把武汉建成“东方的芝加哥”等等,没有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能作出如此伟大、科学的断言吗?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灵魂。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知的,把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和和主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何谓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的解释是,实事是客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呢?就是研究,包括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群众路线包括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走的就是群众路线。毛主席曾经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做了许多调查研究工作,才完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斯大林也同样做了许多调查。”“认真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作具体的分析,而不是抽象的主观主义的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共产党是靠调查研究起家的。毛泽东同志亲自动笔写了很多经典的调研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还有《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等。并且写有不少调查研究的专著,《反对本本主义》《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还有他亲自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关于农村调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等等。建国后,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全党重大调查研究活动,比如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用了四十五天时间,听了中央三十四个部门汇报,写成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 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就是调查研究的一生,他的最光辉的著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既是中华民族走进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也可说是他用半生心血凝成的关于党情国情正确分析判断的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必要前提。毛主席说“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 ,“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胡锦涛同志特别要求全党同志“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切实提高政策水平,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努力把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实好”。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无数次证明,调查研究则胜,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必败。
调查研究是党的“生命工程”。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和决策程序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的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我们党关于调查研究有“三不三亡”的极端重要说法:“不调查不研究不得了,就要亡党亡国亡头”。因为什么?因为调查研究是联系群众的主要桥梁,也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途径,搞调查研究就是做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生命线。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最高政治问题。联系群众有多种方式方法,通过调查研究来联系群众,改进领导干部作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是行之有效的老办法、长期管用的灵办法,一万年都不能丢掉的好办法。
调查研究深入透彻
调查研究有三个重要环节,先要确定调研课题,这很关键;然后进行调查,必须深入;接着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务求透彻。
(一)瞄准课题
农民说,秧好一半谷。我们说,题好一半文。题好不仅仅指标题好,更重要的是选题好。扶贫工作有句新鲜话,叫瞄准式扶贫。我借用一下,调查研究要瞄准式选题。
“三个围绕”确定范围。有些调研任务是领导安排的,我们不需要选题,但更多的调研需要我们“找题目”,政务重重,题海茫茫,怎么找?
围绕中心。我们经常说,跟着书记干,围绕中心转。书记就是中心,一把手就是中心。党委政府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工作中心,调查研究只有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才会有所作为乃至大有作为,否则“顶磨子唱戏——人吃亏 戏不好看”,甚至有“偏离主航道,容易被搁浅”的危险。所以我们要自觉而勇敢地“到中流击水”。湖北省新任省委书记李鸿忠上任后的第一个重大活动就是组织开展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为主题的“三万”活动,10万干部进驻到全省2.6万个村行政村,走访1060万户农户,实行前所未有的“两个全覆盖”。这项活动本身就是湖北省历史上规模宏大的调查研究“壮举”。活动开展前,李鸿忠书记委托农民日报何红卫站长调查全省农村政策落实情况,何站长特邀我参加,调查报告得到了李鸿忠书记的长篇批示,称“这份报告是沉甸甸的”“我们要用好”“在抓‘三万’活动时当做‘指引’用、当教材用”。此报告作为全省“三万”活动的一号《参阅件》下发。
围绕大局。调研选题要有四性:宏观性、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也就是说调研课题四大核心要素:一大、二广、三重、四远。调查研究需要胸怀大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善于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抓住带有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寻求统筹解决的思路。所谓“身在卒位,心谋帅事”“开门我最小,关门我最大”,我们经常笑自己“写一篇报告便当一回书记”。说来好笑,因为我从基层来,“胆子很小”,一直不敢像同事们那样动不动就作什么《关于全省什么什么》的大文章,来了半年后,在大量调查学习后,小心翼翼地写了篇《湖北新农村建设的十点思考》,没料到领导看了大加赞赏,正声同志批示:此文很好,很多内容可吸收到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中。后来室里就把书记在会上的讲话交给我写。有此开篇,我信心猛增,紧接着又写了一个《建设平安和谐的湖北新农村—关于湖北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虽然看上去是个专题,但也是一个重大课题的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的调研,这篇报告又一次得到正声书记和省委副书记杨松同志的充分肯定。
围绕难题。解决难题是调查研究的本质属性。调查研究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空对空”,要搞“地对地”。能够解决问题就是成功的调查研究,“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攻克难点,尤其是要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具体的调查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要有敢吃螃蟹、敢尝“禁果”、敢淌深水区、敢闯地雷阵的探索精神和无畏勇气。应该说,我写的调查报告更多的是想在难题上突破,是想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这次走访农户,看到了黄冈地区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也了解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了解的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有这么几个:两水问题,种田没有水,种子播不下去;吃水也不安全,压把井的水又黄又苦。两债问题,绝大多数村负债,村民小组也有债务,我们住的那个有个小组欠债数额还比较大。两路问题,公路只到了村没到组,进进出出仍不方便;生产公路也要修,至少要让农机开得进去。两房问题,新房无规划,杂乱无章;老房子不拆,东倒西歪。三留守问题,留守老人缺少关照,留守小孩缺少关怀,留守妇女缺少关爱。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是我们联系的那几个村的,也是全省甚至全国普遍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调查的重点课题。
说到我们农村金融这一块,我是外行,但我一直在农村调查,农村基层的干部群众反映比较多的难事里,就有我们金融方面一大难事——贷款难啊!在调查中发现,农村金融有这么“几多几少”的难题,金融机构多,真正跟农民打交道的少,一农(农信社)支三农“独木难支”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县市存款相对多,贷款相对少,一个县存上百个亿,贷出三四十个亿,有人说,在多予少取的大方针下,农村金融不是在输血,而是还在抽血;农民手上的东西多,但能做抵押的少,农民的承包地、山、林、水等,还有房子、农机具,这些都不能作抵押贷到款;农村农业农民需求的多,金融品种少,虽有小额贷款等几个品种,远不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要。一句话,农村贷款难,这是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制约,这是我们金融界的同志们,特别是银监系统的同志们、农村信用系统的同志们,需要认真调研的课题,应该认真解决的问题。古人说,诗歌当为时而作,文章当为事而写,我要说,调研当为难事做,金融应解贷款难。
“两点一线”锁定目标。打枪要两点一线瞄准,调研要两点一线选题。两点即下面一个点和上面一个点。下面一个点是老百姓的着急点,上面一个点是领导的关注点。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两句话:急百姓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倘若能急在未急时,想在刚想间则更有价值。一线,是两点之间的连接线,不同于几何里面任意两点都能连成一线,我要作的连接线,是指我的工作责任线。我觉得,脱离了本职一线,纵有千万个两点也不容易连接,而如果我们每一个行业的干部,都能自觉地连接属于自身责任范围内的上下两点,那我们的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两点一线连接起来,就找到了问题,也就是找到了要调查的课题——有价值的课题。
我写第一篇调查文章《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成因及解决办法》,那是从报社总编调到县委办公室的第一个月,因为我兼任县税改办主任,下乡调查,哎哟喂,老百姓为承包地的事扯皮太多了,汴河镇平均每村5起纠纷,全镇100多起;白螺镇有个女农民为要回自己的承包地喝农药;尺八镇有个种田大户为保住自己“规模经营”的土地也喝农药,矛盾是这样的普遍而又尖锐。往上一看,中央和省委正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正是税费改革负担减轻后带来的问题,正是我这个税改办主任应该“管”的问题。两点一线,应该调研,应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没有想到的是,调研开笔第一稿,便获得正声书记和时任省委副书记邓道坤同志的高度评价:“此文很好”“文章花了功夫,情况清楚,思路清晰,方法实在”。文章按正声书记要求发全省县市区参考。
我写的《60件土地信访件综合与分析》,没有写结论,也就是没有写建议,只对这60件土地信访件作了分类整理,作了直接的、间接的、本质的和当前工作上的原因分析,后来发了荆州市委2005年《领导参阅》第一号。我写的另一篇调查报告《九条政策不理解,十个方面受影响——农村土地延包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些问题》,只写了十九个涉及政策的问题,没有分析没有建言,这篇文章引起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书记、省长、副书记、副省长四位领导在上面作了批示,省有关厅局联同报社电台电视台作了近半年的宣传引导工作。——举这两例的意思是想说,六菜一汤,每道菜都要做好,能够做好其中一道菜也有价值。当然,有汤的酒席是完整的,我们应该更尽力地去做好最后一碗汤。(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副处长余爱民)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