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发展路径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5-3-17 07:30
标题: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发展路径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新丝路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一带一路”,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新丝路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沿线各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进文化先行,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都源自于不同民族的人们对文化交流交融的向往与参与,更需要依托于促进文化艺术取长补短、商贸活动热络开展、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促进不同文明的发展。古丝绸之路既是一条通商互信之路、经济合作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文明对话之路。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首先,善用恰当话语体系,阐释倡议内涵。“一带一路”建设的障碍和不确定因素主要是来自沿线有关国家的疑虑。减少疑虑、建立互信至关重要。突出“一带一路”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强调政治上相互信任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经济扩张”,也不是“中国一家独大”,更不是谋求海洋霸权、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的核心是经贸,其性质是和平的。不要把丝绸之路的话语“战略化”。强调中国不搞单边主义,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避免使用“西进”“崛起”等带有单边色彩的概念引起外界疑虑。
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入发展。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稳定和牢固的官方文化交流平台;与上合组织、东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等多个组织成员国及中东欧地区建立了人文合作委员会、文化联委会机制,这是我们今后可以进一步借重的重要基础。未来,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制定政府文化交流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落实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执行计划,视情况在相关计划中纳入共建“丝绸之路”的内容,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注意发挥上合组织、东盟“10+1”、中阿合作论坛等现有机制的作用,丰富现有机制框架下的人文合作内容。
再次,积极发挥市场主体性作用,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企业应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去参与、互动。一是做好“走出去”的准备,必须事先对国际商务的各种通行惯例和规则了然于胸,对目标国家或者地区的政局状况、法律规章、风俗人情等充分熟悉,同时,为提高属地化水平,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环境意识等特点特色,这方面的了解越透彻,越有利于在当地长期扎根发展。二是文化企业“走出去”在产业层次、科技含量、供应链管理、品牌打造等方面还亟待提升。企业必须适应当前在国际价值链中位置的上升势头,顺势而为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与层次,并最终形成综合性的良性互动。总之,对于众多有意向并有实力“走出去”的文化企业来说,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企业怎样收到这种信号并积极落实到市场活动中去。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党校)
作者:王克修 来源:学习时报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