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一个表扬萌生了学习研究这个问题的兴趣。省委表彰全省“支持工会工作先进单位”,省直百家部门争此荣誉,只有三家获奖,我室排名第一。室领导在大会上“搭光”表扬我为获奖出了一点力,说我“妙笔生花写了一个总结报告,获得了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的批示肯定”。我哪里有什么妙笔,不过我体会,有妙事才有妙笔,有妙思才有妙笔,有创新才有妙笔。报告要写好,“三要”不可少:情况要清楚,思想要深刻,写作要创新。总结报告如此,其它报告类似。
一、 总揽情况
何为总结?总结是把一个阶段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或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总结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实质上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它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
为何总结?为了人的提高总结,为了事的发展总结,为了社会的进步总结。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高度精辟论述:“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总结工作是各级领导者的重要责任,是教育和提高干部的重要方法,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重要途径。起草总结报告更是办公厅(室)、政研室系统包括所有文秘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重要职责,是我们这些“笔杆子”们必备的基本功。
总结总结,先总后结,总是总揽情况,结是结晶思想,此外还有一个材料写作,先总再结然后写,这是总结报告的“三部曲”。
这里先说总。总的情况要清楚。我的体会是“三要”。
一要“两下功夫”弄清“半熟”情况。
总结很多时间是为自己写。月度小结,年度总结,一事小结,一个阶段总结,每个“上班”的同志都有这种工作总结的任务。跟自己总结,情况当然是清楚的,再扩大一点,写本单位工作总结,情况至少是比较清楚的。但这种清楚和比较清楚对于写总结来说还只能算个基本情楚,我把它叫做“半熟”状态,还需要朝着“更加清楚”的方向“下更深功夫”。
功夫一:“纵横大新”四遍疏理。“纵”从时间上疏理,“横”从事件上疏理,“大”是大事上疏理,“新”是创新(亮点)上疏理。“纵横”疏理是基础疏理,“大新”疏理是上层疏理,真正要写进总结报告的事情,主要是所做大的事情和富有创新亮点的事情。其余事件可能提及也可能被“等”掉。
功夫二:跳出局外对照比较。古诗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话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必要跳出来看一看,请别人说一说,和外面比一比,这样,就更清楚哪些是真正成绩,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事大哪些事小,哪些当写或不当写。尤其是经验总结和先进材料,一定要比较,找出“个性事”、“特色事”、“独立事”、“亮点事”。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再创新”。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听本单位干部述职,或者听某一主题会议的经验介绍,听了前面一两个,后面就不愿听,因为大家写的说的差不多,有时候主持人会这样讲,“如果内容一样就不照着念了,有新鲜事可拿出来讲讲”。如果我们没有新鲜东西拿出来,证明我们的总结报告写得就很一般了。我在前面说了一句体会:有妙事才有妙笔。这是总结报告的第一基本特点——客观性特点所决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无中生有”地“造事”,不能像写小说或者像写报告文学那样来点文学创造和加工,但有些时候是我们确实做了而没有总结上来,这就是“对照比较”的总结功夫下得不够,只顾着埋头“纵横大新” 地疏理,把一些确有特色的亮点事情给忽略了。
二要“六听三看三查”弄清“陌生”情况。
总结不熟悉的工作是每个层次“笔杆子”的“家常便饭”。办公室和政研室系统的同志经常受命去总结某个部门某个地方的工作,以推广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推进事业发展。怎么在很短时间内把一片从未接触的领域摸清楚,变陌生为熟悉,变外行为内行?我的体会是多听多看多查。
“六听”:听主要领导宏观讲,听中层干部中观讲,听职工和群众微观讲;听正面的了解成绩,听中间的了解情况,听反面的了解问题。有了前三听情况就有了个“八九不离十”,加上后三听情况就更加明了清晰,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六听”就是全方位去听吧,意在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情况。
“三看”:看材料、看数据和看现场。看材料包括看总结性材料、看单型材料、看典型材料,有时不妨看看举报材料。看材料其实是走捷径,写得好的材料是可以剪辑粘贴为己所用的,但也容易被牵着走,自己要有定力。看数据包括看年度月度的报表,看一天的原始数据,看一个阶段数据变化。当前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总结,越来越重视数据这一块,君不见各级政府工作报告,总结部分都用数字在表述。看现场包括看准备了的现场,看随机抽样抽到的现场,有时也要看负面现场。现场最具真实性和生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看现场。
“三查”:查上情,了解上一级直至中央精神;查外情,了解外地经验甚至外国经验;查史情,了解历史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查三情”很重要,它决定总结报告对“六听三看”所获材料的取舍。
“六听三看三查”是弄清情况的综合性过程,是总结工作和调查研究的常规过程,其间并无先后程序之分,也无区划界线之别,因人因事因地而宜,一个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最有效地把情况弄清楚。前不久我参加全省林业改革发展总结调查,有感而发写过几句“顺口溜”,记录类似“六听三看三查”的“总结调查全过程”,也是“参谋决策全过程”:“先开省市座谈会,再访两县村委会。然后专家研讨会,最后提交常委会。四家联合搞调研,省委领导当主帅。百年机遇当抓住,万里河山在等待。”
三要从情况总汇到情况总揽。
我理解情况总汇是“半天说不完”,情况总揽是“几句话可以说明白”。前者是说情况了解得全面丰富,后者是说情况掌握得准确要害。用两个词形容,前者可以“铺天盖地”,后者一定“顶天立地”。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总汇需要花功夫,总揽需要有能力,这种能力是从总体上驾驭,从宏观上把握,能够提纲挈领的能力。这是一种高度,是我们经常说的“一览众山小”的高度。攀上这样的高度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坐拥其中”走不出来,或者说“陷足里面”拔不出来。这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圆,这也稀奇,那也新鲜,一会儿就转晕了、转不出去了。而总揽的感觉好象王安石的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或者如他的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从总汇到总揽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一个培养与成长的过程,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从每一篇总结报告的写作中追求,更须从长期的学与思的过程中养成。
二、 结晶思想
说到结晶思想,我油然想起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新时期“3+2”的深刻总结和对改革开放三十年“10个结合”的高度概括,3是三个最: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2是两个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更是我们学习工作总结的光辉篇章。
总结,总是事实,是依据,是基础和前提,结是思想,是理性,是本质和规律。从总起来的事实中寻找发掘带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今后的工作,指导性是总结报告的核心基本特点。这其中的功夫,就是结的功夫。总结总结,易总难结,相对而言,结比总难,所以说结是总结中的“上乘功夫”。如何结?我的体会是“八个坚持”。
首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就是搞好一切工作总结的总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特别是以社会主义特色理论理系为指导,这个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当前任何一项工作总结都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否则,我们的总结不会有正确的思想结晶,肯定会出现偏差,偏离主航道,甚至会误入歧途,走向反面,于个人成长、于工作进步、于事业发展都是有害无益的。这是大道理,也是硬道理,还是实道理。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毛泽东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也就说我们研究问题“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理论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9页)以事实为依据,是成绩说成绩,是问题说问题,成绩不可夸大,问题不可回避。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求本质求规律。既要“就事论事”,更要“就事论是”。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灵魂,更是搞好总结的根本原则。
第三坚持运用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方法?毛泽东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研究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我的理解是,看待事情和分析问题要做到客观第一而不是主观臆断,要全面地系统地去看而不是片面地断章取义地看,要从联系的发展的角度去看而不是一成不变地僵死地去看。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看到前景美好,又要看到道路曲折。任何事情都不要说得太过太满,哪怕是特别喜欢的东西;更不要说得太死太铁,哪怕是特别厌恶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工作中的发现,新事物需要敏锐发现,老问题需要挖掘发现;大事中发现小问题,小事中发现大价值;坏处不忘发现好,好处留心发现坏;都在搞的工作要发现个性特征,单个搞的工作要发现推广价值。这其实也是总结中的辩证法运用。
第四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成功法宝。当年毛泽东同志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后来,我们党以此法宝,推进中国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大到党的事业总结,小到我们工作生活小结,都应该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同“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成绩的取得总有来由,问题的出现总有原因,经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教训也不会凭空生长,任何脱离了时代背景、周围环境、具体情景的总结分析,都是无作用的,也是不准确的,只会哗众取笼,甚至误导社会,有害读者。
第五坚持与时俱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总结报告要与时代和社会“同频共振”,体现时代性,保持先进性,力求前瞻性。有人说年年岁岁事相似,所以岁岁年年“总”相同。今年照着往年套,这届照着上届抄,年年总结一个样,届届总结差不多。这种“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的总结确实不少。与时俱进要求写作者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要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不要等到“人间四月芳菲尽,你在山中才知春”,甚至穿着大棉袄过着你的冬天呢。这当然是些比方,意在说明要“识时”,或者叫“识时务”,大丈夫相时而动,写总结也要相时而动,怎样识时相时而与之俱进呢,最主要的还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政治敏锐性;加强科学文化和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站在经济社会最前沿;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践锻练,提高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工作生活的总结分析,养成观察思考写作的好习惯。真的下足了这些功夫,不仅能跟着时代走,还会领着潮流走、走在时代和历史的前列。
标题上创新。总结报告的标题有一个基本固定的“三加”格式,那就是总结单位+时间+内容+总结。这种标题让人一目了然,但千篇一律地做,就显得太刻板了,太枯燥了,太机械化了。创新就是改变。我的作法是,一要尽可能做个主题,把“三加”格式放下来做个副题。二要尽可能把主题做好、做活、做美。前天看报看到,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一份美国教育法案,标题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我为这个标题叫好。看了这样一个标题,你就会想到这个法案的公平性,还有政府责任。我当时想,如果把这个法案的执行情况写一个“工作总结”,仍然可以套用这个原题,多好的标题啊。总结之功重在结,我觉得,首先就应该把思想的结晶浓缩在标题上,让标题直接传达总结的主题思想。这当然只是标题的一种形式,一种作用,标题的形式和作用很多,标题创新的天地也很广。光是标题形式就多种多样,有提问式,有感叹式,有对仗式,有叙述式。我能够“冒险”地用出《卒子你大胆地往前拱》这样“异类”的总结标题,说明我是不肯在标题制作上落入俗套的。最近一段时间,我比较喜欢用对联形式作标题,我总结洪湖市“林水结合”模式,标题是《让我栽上两岸树,帮你疏洗一条河》,我总结鄂州城乡一体化经验作法,标题是《农民市民同发展,城市乡村共繁荣》。最近我室总结性调查报告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标题局面,类似《推一把,让新华书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居民说事说出邻里和谐》、《红土地上谱新章》、《黑马奔腾正当时》、《峡尽天开朝日出》都作得比较鲜活,至少打破了清一色的沉闷刻板的“三加”标题状态。
语言上创新。文章要有妙语,总结更要出经典语言。一篇好的总结报告看后听后,要让人记得几个名句子。古人说“得一妙字全诗生辉”,比方说风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又说“得一妙句全文风流”,比方说《滕王阁序》,妙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岳阳楼记》,妙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先天下之乐而乐”。前些日子我读《曾国潘全传》,读到有个奏折为左宗棠开罪,有一妙句让人拍案叫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还有一个名载史册的经典修改,改“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这一改,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不见无能反见忠烈。好句子真是一句要顶一万句,所以古人做诗作文,“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语不惊人死不休”。人民日报前副总编梁衡先生有句话,我的文章不仅让人读,还要让人抄。没有让人站起来握拳激赏的名句,哪有人肯坐下来找笔找本子摘抄。最近我为写这篇小文章读了几十篇总结报告,摘抄了两个本子,多是抄的精彩的好句子,有的是整段整段地精彩,你没得法,只有一字不漏地整体抄下来。我是比较看重文章语言的,我的文章语言包括总结报告语言有着明显的乡村味、百姓味、泥土味。湖北日报曾分三期连载我的一篇《税改后公益事业怎么办》的总结性调查报告,那里面最核心的是五句农民的话“大伙都说干,选出代表办,过程请人看,搞完从头算,干部靠边站”。报社给我加了三段编者按,其中“表扬”我的语言“远离八股,不事雕琢,带着泥土的芳香”。我曾在人民大会堂作过一场发言(团十三大会上),讲我们镇的共青团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篇共青团工作总结报告,我讲四句话“心里热乎乎的,肩上沉甸甸的,眼睛亮堂堂的,脚步实在在的”,讲了一个多小时,当时的团中央书记李克强同志、团委省书记陈训秋同志给我很高评价,说是“小沟里刚捞上来的泥鳅鳝鱼”。语言创新的源头在于思想创新,先有好思想,再有好语言,着力点应该放在思想上,但,语言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有了好思想,不一定就会产生好语言,所以有“道之无文行之不远”之说。文以载道,文章和语言是思想的翅膀,它让思想飞得更快更高更远。总结报告的语言特色,应该是平实,简洁、生动、深刻、精辟、有力。其表述手法多用叙述、议论,可用描写,还可抒情。其修辞手法可全面采用、“应有尽用”。现在上上下下的领导讲话流行用排比句,三句四句,像打“双升”扑克出的“拖拉机”“BB机”,很有气势,很有力量,也很美。可以尝试用点设问句,引人入胜。但,总结语言大可不必“文采飞扬”,大可不必“咬文嚼字”,大可不必“引经据典”,大可不必“闪烁其辞”,更不可言过其实、夸大其辞。语言是别样的艺术,须下别样的功夫。有语言天才一说,天才不可能多,更多的是从广泛学习中来,从深入实践中来,从勤奋锻炼中来,从刻苦磨砺中来,从长期积累中来,一如梅花香自苦寒来。(作者: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余爱民 来源: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