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县域戏剧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决策参考    时间: 2015-1-28 14:43
标题: 县域戏剧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思考
    地方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民间艺术的瑰宝,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大田地处闽中,境内存有大腔戏、丰场戏、高甲戏、汉剧、越剧、布袋木偶戏和提线木偶戏等剧种,是福建戏剧文化生态保存较好的县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大田地方戏剧濒临日渐消亡的危险。传承和保护大田戏剧文化迫在眉睫,需要我们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以指导传承保护工作的有效规划和实施。
    一、大田戏剧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现状
    大田戏剧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是大田重要的文化记忆。长期以来这些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不断吸收大田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逐步衍化成大田本土的地方戏剧艺术,与当地人民群众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大田现存剧种近20个,其中比较活跃的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大腔戏。大腔戏被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是福建古老的珍稀剧种之一,也称“大门戏”,与其他剧种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唱腔上。大田大腔戏历史悠久、分布最广、剧种文化资源最丰富,现存有《双箭记》、《合刀记》等100多个剧本。福建省文化研究学者宋经文说,“大田大腔戏的唱腔不仅在京剧、湖北汉剧的西皮腔中找不到,在全国各剧种的唱腔中也是少见的。”大田大腔戏发展历史可追朔至600多年前,清初到清代中期是大田大腔戏最为繁荣的时期。特别是清嘉庆、道光年间,大田办起30多个大腔戏班、遍布18个乡镇,甚至还到永安、尤溪、沙县等演出教戏。辛亥革命后,逐渐衰弱,仍有建设、广平、奇韬等地20多个流动戏班。文革期间,大田大腔戏遭到毁灭性打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只剩广平、太华、梅山、前坪等5个大腔戏农民业余剧团还在流动演出。
    (二)“丰场戏”。“丰场戏”在大田称之为“阔公戏”,是早期的村民为了祭祀阔公神创造的一种歌舞鼓乐形式,并在传承中吸收地方戏曲的唱腔和表演方法,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献神戏。其唱词以本地方言为主,内容优美,韵律感强,既蕴涵了宋词神韵,也表达了乡村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艺术研究院非遗专家叶明生教授认为,“‘丰场戏’剧种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可谓‘21世纪戏剧界重大发现’。”“丰场戏”源于宋代,文革前是十年一演,每演一次近三个月;后中断了一段时间,1988年后才陆续恢复;目前是五年一演,从正月初一演至正月十五,吸引了周边乡镇及永安、尤溪、沙县等地的群众前来观看。2012年5月,“丰场戏”经省文化厅专家认定,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
    (三)汉剧。大田汉剧传承于陕西地方剧,繁衍于明末清初,原来称为“乱弹”,至今在大田已有三四百年历史,是大田境内比较活跃的剧种。特别是建国后,百废俱兴,通过继承与发展,汉剧艺术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大田地方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大田盛行时民间业余汉剧团达四五十家,主要集中在太华、文江几个乡镇,其中以太华万湖汉剧团最为出名。汉剧团保留有《紫金彪》、《祭头巾》、《两狼山》、《程咬金娶亲》等18个传统剧目,因戏曲唱腔结合地方方言而在广大民间流传,特别是戏曲中的对白,角色上演时,尽量以地方方言述说故事情节。表演入木三分,又穿插打浑、不失诙谐。目前,存有太华、均溪等乡镇十余个汉剧团,只在逢年过节和农闲时演出,大都以半班、四季班的形式出现,甚至主角客串“龙套”,缩减乐队人员,以减少开支。
    (四)高甲戏。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最初是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发展起来的剧种,也是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高甲戏前身是“宋江戏”,明末清初由闽南沿海农、渔村庄的迎神赛会喜庆节日简短表演传至大田。20世纪20至40年代,高甲戏在大田发展较快,全县共有10余个剧班,竞技演出激烈。建国后,大田高甲戏得到振兴与发展,1958年成立大田县高甲戏团(前身为晋江专区艺术学校第二期高甲戏演员班)后,先后推出了《青云路》、《鸳鸯榜》、《冤家会》等数十个剧目,并在省级戏剧会演中获得演出剧本创作、舞美设计、演员等多项奖项,《边关审子》、《孽缘》等还被搬上了荧屏。2000年,因人员老化、缺乏活力、经营困难,大田高甲戏剧团改制,逐步走向市场,现常年在闽南地区演出。
    二、当前大田戏剧文化传承和保护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经费投入不足。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传统戏剧艺术的经济投入不足,戏剧传承、发展、研究的基础设施缺失。许多乡(镇)、村的演出戏台在城镇化过程中被拆除,传统戏剧演出氛围被打破。“丰场戏”等被认定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遗产项目,因缺少专项经费支持,难以实现全面的保护和正常的演出。
    (二)演出市场萎缩。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基层群众在大量接触外来文化后,开始认同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尤其是年轻人大多钟情于现代艺术,追求时尚,对戏剧等传统艺术和技艺不再有昔日的热情。群众戏剧文化需求减弱,传统戏剧日渐失去统领城乡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致使大量的剧团解体,剧种特色减弱,创作质量下降。
    (三)人才青黄不接。传统戏剧是唱、念、做、打、舞等多元艺术的综合再现,历代戏剧艺人无不经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艰苦训练,难度高、耗时长,加之传统戏剧从业人员生活待遇较低,令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戏剧后继人才匮乏,艺术传承出现断档。相当一部分戏剧从业者缺乏理论功底,素质较低,制约了戏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保护意识缺乏。传统戏剧文化生态被打断,特别是“大腔戏”、“丰场戏”、“汉剧”的声腔艺术、表演技法传承困难,加上政府宣传、保护力度不够,传承群体缺少足够的主体意识,社会认知度明显不足,一些特殊剧种的艺术成就没有获得及时整理和传承,传统戏剧艺术在当代文化格局中渐趋边缘。
    三、对大田戏剧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一)始终坚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要组建戏剧协会。积极吸纳戏曲会员,通过组织、联络、指导、协调、服务等形式,牵头管理整合戏曲剧种资源,团结和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开展戏剧创作、戏剧评论和戏剧演出等活动,发展和繁荣大田的戏剧事业。二要建立戏剧档案。建立大田戏剧剧种、剧团及传承人档案,着手搜集、整理、抢救传统戏剧包括剧本、历史、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剧种方面的资料,陆续整理出版,并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大田戏剧的传统音像资料库。三要开展申遗工作。根据大腔戏、丰场戏等剧种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和总结不同剧种的艺术特征、历史内涵、呈现形态、文化价值、表演体系等,做好地方戏曲文化品牌打造的规划工作,全面推进申遗工作。四要重视艺人培养。高度重视传统戏剧的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研究适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戏剧中专体制、学制,出台戏剧人才培养优惠政策,鼓励引导职业教育学校、技能培训机构等开设戏曲编剧、导演、作曲、舞美人才培训班,对开展的各类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地方戏剧人才培训项目进行资助,破解戏剧人才青黄不接难题。五要落实资金扶持。要设立地方戏曲剧种保护和扶持专项资金,鼓励各剧团上演带公益性的剧目并给予经济扶持,为地方戏剧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不断加强戏剧文化的研究宣传。一要邀请专家学者定位。组织筹办高水平的大田戏剧学术研讨会,积极邀请国内戏剧领域专家学者深入大田进行民间戏剧调研,研究其特点、规律以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大田戏剧文化进行科学鉴定和定位,制定长远规划,为政府扶持、引导戏剧市场决策提供依据,为剧团提供艺术指导。二要推动戏剧内涵创新。要根据群众对文化艺术的喜好,走本土特色道路,创作编排一批优秀戏剧作品,打造精品剧目,力求用当代精神挖掘传统经典,让传统文化的根向下伸、花向上开,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方面,提高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三要开展演出活动推介。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大田地方戏剧,积极参与省、市戏剧汇演,依托“林博会”等各类展会和大田高山茶文化节、民俗文化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激情文化广场等本土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大田民间戏剧展演,不断为戏曲文化艺术提供比赛、表演和展示的机会,扩大影响。四要发展戏剧文化旅游。要坚持戏剧和土堡等旅游资源互融共生,引导现有的民间业余剧团登记注册为文艺表演团体,大力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适时建立集演出市场经营、戏剧产品制造销售、演员培训等为一体的闽中戏曲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具有大田地方特色的标志性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增长点,让更多的戏剧从业人员提高经济收入。
    (三)持续提升传承人员的自觉自信。一要树立传承人员的文化主体意识。教育引导戏剧传承人员积极主动参与大田地方戏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恢复并激活具有再生能力和生存价值的大田地方戏剧文化事项,使它们尽可能地长期存在。积极配合专业研究人员全面收集、整理、记录大田地方戏剧文化及有关文化活动。吸收并有意识地培养新一代传承人,尽可能使其活态生存。二要拓宽民间剧团的各种营销渠道。不断挖掘和整合本地文化资源,规范引导民间剧团熟知各地民俗、民风、语言、礼仪、节庆、民间信仰等地域文化特质,运用多渠道、多样式、多品种的演出形式,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奉献赏心悦目的好戏,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主动与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加强合作,造浓市场氛围。三要增强从业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呵护戏曲从业人员自觉加强文化学习,积极开展剧本创作,积极参与各类戏剧表演班、剧本创作班、舞美灯光设计班等培训班学习,互通有无、交流信息,提高自身的戏剧与文学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戏剧文艺人才。●章 玲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