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
撰写干部考察材料是为干部“画像”的过程,是否刻画到位、形象逼真,不仅关系到各级组织部门能否选准用好干部,甚至还会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
但现实工作中,一些考察材料往往模式化、雷同化、空洞化,“粗看谁都像,细想不知谁”。究其原因,既有考察者专业素质不高,写作方法不对,责任心不强,图省事,走捷径,按照模板“填空”;又有干部考察内容多倾向于了解干部工作实绩,对其个性特征了解不深不透、不够全面等。此外,还存在有些谈话对象心存顾虑,避重就轻,不讲真话、不道实情的情况。
对症下药需良方。笔者认为,避免考察材料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必须考察各环节、各因素全程联动,从强化责任、多维度了解、改进文风上下功夫、求实效,才能让干部形象“有血有肉”,让考察材料“活起来”。
强化责任增“正气”。考察者是撰写考察材料的主体,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有认真态度。摒弃应付心态,增强为选准用好干部“把紧关”“守好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发扬“安专迷”精神,用心、用脑、用力,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有专业素质。要加强学习,广泛涉猎心理学、经济学、哲学等综合知识,切实提高理论功底和水平。注意总结积累,掌握技巧,善听话外话、弦外音,善于引导追问。强化辩证思维,剥茧抽丝、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练就“火眼金睛”。三是要有担当精神。要公道正派,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敢于负责,有一说一,不回避问题,不当“老好人”,做到对组织负责、对考察对象负责。
多维度了解增“底气”。一篇上乘的考察材料,必须以充足、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作支撑。一是多角度了解。精心设计谈话提纲,详细了解考察对象工作风格、个性特征、群众口碑等情况。厘清工作实绩,侧重了解其牵头完成的主要工作,或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防止“一顶帽子大家戴”。实行反向测评,解决讲成绩多、谈问题少,下笔时没得可写的问题。二是多层次识别。讲究方式方法,考察分组不宜过多,对考察情况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判。注重听取干部“管的”“服务的”“身边的”知情者意见建议。重视干部自我认知评价,与考察对象谈话时听其思路、看其立场及认知水平。三是多渠道印证。功夫下在平时,在坚持原则前提下,多深入了解被考察干部工作和生活情况。综合参考运用关联度调查、近几年考核材料、自我剖析材料等相关信息进行印证、综合分析。
改进文风增“灵气”。考察材料“多点灵气”,干部形象才能逼真、传神。一是语言要生动。尝试尽量少用格式化语言,多用白话、俗话、俚语,还可直接用群众的话,保持原汁原味。比如,用“有的同志开玩笑说他像打了鸡血似的”,形容考察对象工作热情高。用“对他比较服气,大事难事都愿找他帮助解决”,形容考察对象业务能力强、做事有担当。二是事例要典型。不一味搞高大全、面面俱到,结合考察对象任职经历、岗位职责、工作实绩和个性特点,提炼归纳出其显著特征,在“画出轮廓和骨架”的基础上,选择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性化描述。三是用词要斟酌。语言表达务求精准,“见文如见人”,尽量不用“急躁”“不够大胆泼辣”等比较笼统、模糊不清的词语。 (作者:山东省淄博市委组织部牛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