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常态中的文化定力与动力
核心提示:当今时代,融合发展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过去那种分工过细专业化、行业界限明细化、区域壁垒行政化的时代已风光不再,跨界融合、跨业融合、跨域融合正以波澜壮阔之势串连联通着各行各业。
成熟、健康、理性的市场经济,一刻也离不开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滋养和思想支撑。没有文化引领、充盈的市场经济,有如无头苍蝇,四处碰壁。因为,文化从市场经济的制度设计、创新驱动、人力资源、营销战略、品牌增值等方面,为经济发展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提供智力支持和价值引导。一旦经济高速增长与文化的冒进冲动结合,将会出现可怕的激进主张和高危态势。反之,当经济正发生减缓、战略结构调整之时,如果能以科学理性的文化心态和文化策略对待之,就会促进经济稳步坚实地走进“新常态”。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握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和要求、把握好我省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把握好明年经济增长的支撑和可能,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牢牢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这里的观念适应、认识到位、方法对路,都可以说是从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上强调认识新常态战略意义、范畴、九个趋势性变化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先觉先知、先知后行、知行合一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文化思维与认知水平对于掌握新常态发展主动权的特殊功能。
认识新常态需要文化定力。新常态的文化定力表现在理性认知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新的经济周期,而是一个新的时期。需要保持平常心态,冷静理性地对待增速变化。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态”,预示着相对稳定。它不是一时兴起,也非权宜之计。理性对待经济回落,看待中国经济结构转折性变化,看待增速换挡、转型阵痛、改革攻坚,就必然要求我们从世界经济发展走势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来认识四川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重大转折,决不能冒进超常求胜,也不能低迷庸常假打,需要运用中国哲学中的快与慢、增与减、速与达、多与少、丰与约、刚与柔、分与合等辩证思维和智慧,以平常心、平和心、平实劲来看待和推进新常态新时期的经济发展。
新常态的文化定力体现在坚韧执着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转型发展是新常态下抢占发展先机的最佳路径,最需要有定力、有历史责任感、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要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咬定目标、坚定前行,扎扎实实打基础增后劲,绝不能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又回到粗放发展的老路上。从文化思维的角度看,事物的发展往往因高速运行而减缓,就容易出现“一根筋”思维惯性,认为慢了就是错了,还想不计成本、不讲后果、不看因果、大轰大闹地“快”上去;或者出现“牛角尖”思维,既然快不了,就让他慢下去,无所用心、无所作为、左看右看、撒手不管,只要碗里有了不管锅里的事。这两种态度绝不是新常态需要的领导思维和实践意志。只有在“转型”中换角度、求生机、落棋子、助发展、巧突围,才可能在新常态中实现四川经济的顺利换挡和华丽转身。新常态的文化动力来自于创新驱动力。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等八大重点任务;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优势升级,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使创新驱动的着力点落实到新产业新项目上来,内在隐含着“内需推动、产业带动、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思想。经济转型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科学谋篇布局,需要战略思想贯穿,需要智慧充盈其间。这就要求经济与文化相生相融、协调发展。一是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思维方式。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时代,竞争要素将会发生改变,生产方式和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也随之转变。在新常态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因素不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而是创新和创意,这使得人才获得了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譬如工业设计、创意农业、体验服务、品牌营销以及专业人才和大数据的进入,可以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业态,为经济转型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
新常态的文化动力关键在融合发展力。当今时代,融合发展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过去那种分工过细专业化、行业界限明细化、区域壁垒行政化的时代已风光不再,跨界融合、跨业融合、跨域融合正以波澜壮阔之势串连联通着各行各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鲜明地体现了经济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战略思维,在部署产业兴省之路时要求,要放宽市场准入,落实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重点支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尤其要把旅游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坚持文旅结合、农旅结合,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和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型经济时代,竞争要素将会发生改变,生产方式和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也随之转变。在新常态经济时代,推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因素不再是技术也不是信息,而是创新和创意,这使得人才获得了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二是文化与传统产业相结合,譬如工业设计、创意农业、体验服务、品牌营销以及专业人才和大数据的进入,可以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业态,为经济转型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
四川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如此鲜明突出,这是根据四川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作出的科学决策。只要更加注重人文精神、文化创意、诗意品味、乡愁乡恋、民俗民风、非遗保护和利用等与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场所的深度融合,而非仅把文化当作装饰和摆件,就一定能推动四川旅游产业在新常态转型发展中发挥好文化引领经济发展、文化创造经济价值、文化提升幸福指数的独特作用。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