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农业现代化要靠创新驱动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5-1-5 11:44
标题:
农业现代化要靠创新驱动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的主题是农业现代化。会议分析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阐明了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并且明确指出农业现代化要靠创新驱动。中国正在发生千古巨变,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是短板,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会议为当前和未来农业农村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外部环境和自身内部发生的重大变化,善于在变化中捕捉机遇、逆境中创造条件,不断挖掘新潜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产品供给丰富起来,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也使得农民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到城市务工,推进了中国城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能量释放已近完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负面效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显现出来。一些农产品国际国内价格倒挂,农产品生产成本不断提升,小规模的小农经济发展压力日益加大。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化肥等,土壤层变薄、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出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愈发突出。在中国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出现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相对于城市,农村发展滞后。
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正酝酿着农业农村的大变革,意味着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步入新常态。第一,新的粮食安全观。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尽管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我国粮食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提出了新的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确保口粮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在新的粮食安全观下,要更多地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资源环境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紧箍咒”,农业农村经济迫切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依靠资源投入转向依靠技术、管理、人才投入,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第三,创新驱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要从要素驱动、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会议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务,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作为农业产业,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农民考虑农业经济效益,消费者注重粮食质量。只有农民、消费者和国家利益得到保障,农业才能持续发展,粮食安全才有保障。
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农业产业化。作为一个产业,农业要遵循产业发展的规律。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从产业链看,农业产业链涉及农业科研、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生产、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从价值链看,涉及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从产业融合看,要从单纯发展农业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于一二三产业融合,有人提出第六产业概念,1+2+ 3或1x2x3等于6。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农业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小,但是,农业产业链或者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国民生产总值贡献比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农业产业链发展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第二,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许多地方已经和正在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济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多种多样,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允许“探索、探索、再探索”。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必将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第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农业资源和环境受到了损害,为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第四,增加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农业是个弱质产业,需要国家扶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不管财力多紧张,都要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创新农业农村投融资方式,促进资金流向农业农村。
农业现代化要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
会议指出,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辐射带动作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使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从要素流动看,不仅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且城市现代生产要素要向农村流动。农业现代化要与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特别是“三个1亿人”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促进以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提升,也将有助于缓解农村人地矛盾,促进农业现代化。城市现代生产要素流向农业农村,特别是技术、管理等流向农村,将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现代化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也要同步发展。实践证明,并不是新型城镇化自然而然带来新农村,许多地方是繁华城市与落后农村并存。因而,在重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也要重视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重视物的建设,相对忽视人的建设。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要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要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最关键的是教育农民。农业现代化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市民化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素质决定产业工人水平和城镇人口素质,因而也决定着中国国际竞争力。要不断提高务农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素质,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培训农民。对农民进行技术等职业培训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统一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和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韩国新村建设提出要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同样精神,中国新农村建设中也要注重农民自立、自强精神培养。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时,中国还有扶贫重要任务。只有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动力之源
会议提出了“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农民创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的创造,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也是农民的创造,现在正在推进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是农民的创造。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也要依靠农民创造。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农民的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创新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是如此。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调研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向创新要活力、要动力、要出路、要效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农业“五个新”都离不开创新驱动,比如: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要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结构调整也要依靠科技支撑,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需要创新;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探索要充分发挥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齐头并进,特别是使农民成为职业农民和较高素质城市产业工人更需要创新。
政府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创新需要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环境,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各级政府要从体制机制上对创新予以引导、支持和保障。就如同在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符合改革方向,农民群众欢迎,不管什么形式,都要鼓励和支持。只有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创新驱动力才能发挥出来。
法治是农业现代化根本保障
会议提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和法治思维,健全和落实责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造就一支过硬的“三农”干部队伍。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依法治国。要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善于用法治思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要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任务,比如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等,这些改革要真正落实,必须首先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然后才能进行实施。对农业农村进行管理时,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要培育农民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村。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农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保障。实践证明,凡是发展好的农村都有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农业现代化也离不开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经济社会中作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施红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5-1-5 11:59
近期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4年“三农”绩效进行评估总结,对2015年“三农”工作重点作出部署。虽说农村工作会议与一般人的关联度远没有上周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那般直接,但农业是物价稳定的基础,农村是国家的广阔天地,农民安康是社会安稳的前提,因此关注国家的“三农”现状和趋势,就是关注我们的切身利益。
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牧副渔全面丰收增产,让全社会粮食及主副食品供应丰富且价格稳定,农民增收实现“十一连快”。农业农村发展延续11年来,总体状态未有继续恶化之势头,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稳控物价提供了支撑和底气。
我国农业资源禀赋不足,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均数的1/3和1/4,为收获同样的单位粮食产量,我国使用的化肥数量是世界均数的4倍,使用农药的利用率不足世界均数的一半,造成地力持续下降,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主要农产品虽然连年丰收,但农产品价格长期国际国内倒挂,“黄箱”政策(导致农产品价格扭曲的各类涉农政府补贴)使用已逼近极限。
再有,由于人多地少,致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务农对农村青壮年没有吸引力。眼下,2.7亿农民工占农村总劳力约一半,而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另一半农村劳动力,仍有近六成没有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谁来种地”的矛盾有增无减。总体而言,当下我国农业同时面临生态“天花板”、补贴“天花板”和劳动力年龄“天花板”的三重挤压,若再不借助目前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总体稳定趋好的有利时机,尽快补上农业现代化之短板,避免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由此可能造成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以及现代化进程受阻,并非危言耸听。
何以破解阻碍农业现代化的“紧箍咒”?唯有深化农村改革。如果说,2004年以来的前十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要致力于增加农产品供给和农民增收,并初步使农业恶化态势得到遏制且逐步有所好转,那么,以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为起点,在未来的十年间,在继续巩固和确保农业增产及农民增收的同时,则要重点破解农业现代化的难题。本次农村工作会议,很可能是我国农业由以往重点确保增产增收,转向科学种田、精耕细作的一道分水岭。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发出的“五大信号”中,最为城乡青年一代及城市工商资本看重的信号是,“第六产业”已经呼之欲出。当代前沿经济学把一、二、三产的整合互动称为“第六产业”,主要是把市场产业链、价值链、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领域,实现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服务业的彼此融通,从而实现农产品产量质量、农民收入和农业附加值的三重提升。“第六产业”的主旨是拉伸和延长现代农业的产业链,在过程之中形成资本、技术、物流、服务、农研、种田能手互相糅合的“链式化学反应”,使农业由国家的“补贴产业”转变为“新兴产业”,成为中国经济2.0板块中一个新的增长极。
农业要从传统的第一产业涅槃为“第六产业”,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土地信贷抵押、土地规模化经营等制度创新,成为吸引城市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先决条件。这一系列围绕土地展开的探索性改革,都是为了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经营权流转。总之,农业现代化与城市年轻一代并非隔山隔水隔肚皮,我们乐见一批脚踏实地的有志者,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圆自己创业兴业的奋斗梦。(2014年12月25日《北京青年报》特评)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