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公文结构用语与表述准确 [打印本页]

作者: 雾端凝眸    时间: 2015-1-21 07:30
标题: 公文结构用语与表述准确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一是开头用语, 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如: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三是过渡用语。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参照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一、 标题
1. 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 灵活式
A 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 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二、 正文    
1.主送机关 (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 正文  
A. 原由:一是依据:
#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 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 ;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 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 意义:议论:常用"是..."      
      # 作用 :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 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 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 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表述准确,包括表达方式正确,适合公文特点;表达效果不走样,准确、规范。结构严谨,包括各部分内容划分合理,布局安排恰当,条理清楚,注重内在联系的外部形式,使全篇首尾相应、浑然一体。
    (一)直述不曲,表述准确
    一般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五种,既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公文经常使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说明,也有少量的议论。至于描写和抒情,在公文写作中则基本不用;即使在个别事务公文中使用,如调查报告,或在讲话稿中使用,也是极为少量。
    1.公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叙述 叙述是一种叙说、介绍人物经历情况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通常认为,叙述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即新闻的"五个W一个H"反套而成的要素)。古文中使用叙述,多采用复数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的类别。按语言详略分:有概括叙述,也叫"简叙"、"略叙";有具体叙述,也叫"详叙"、"细述"。按结构形式分:有纵叙,有横叙。前者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或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来叙述;后者按事物的空间位置来叙述。按时间顺序分: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实际上是把常用的纵叙法按时间顺序进行的再细分;此外,还有一种平叙,即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先叙述一件再叙述另一件,如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叙述的基本要求是:主线清楚,"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交待明白,详略得当,起伏有变。
    说明 说明是对事物、事理进行解说的表达方式。在应用文章中使用较多。当公文中叙述一件事,介绍环境和背景材料时往往用说明方式。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诠释说明(也叫"下定义")、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对比说明、类比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图表说明等。
    说明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科学。注意通俗易懂,语言平实。
    议论 议论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观点、辨明是非,借以说服人的表达方式。公文中较少使用;使用时也要少而精。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的三要素。议论可以分为立论、驳论、兼论三类。公文中常用的是立论。立论,就是建立自己的论点,证明这一论点的正确性,所以也叫"证明"。立论的方法有直接论证的例证法(注意典型事例)、分析法(完全归纳法和演绎法),有间接论证的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等。
    这里还要说明一点,个别文种根据表达需要,采用描写方式时,一般也是用白描,即不交代背景的粗线条勾勒,一笔即可,往往是与叙述结合在一起,或干脆以叙代描,将描写的文字压缩成短语放在叙述的句子中充当一个成分,显得只叙不描,文字简练。调查报告等文种中有时采用这种方法。
    2.直述不曲,表述准确
    撰写公文,要用"直笔",不用"曲笔"。直笔叙述,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不用比喻、借代、转类、比拟等"曲笔"。新《办法》的这一提法对公文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写文章的同志都有体会,文章写短难,表达直笔难。这就要求观察更深入更细致,一下子抓住主要特点,并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思考更深刻,认识更全面,表达更准确,要一语中的,看似平常却不易更改。这一要求是很高的。
    表达准确,牵涉问题较多。要而言之,与公文写作的语言有直接关系。
    公文写作的语言有群体性、书面性、明确性、客观性、程式性等特质,其特点表现为准确、庄重、简要、平时等。这里集中谈谈准确。
    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的"三性"要求,公文更重视的是准确。
    表述准确,是一条十分严格的要求。因为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反映情况的,一词一句,一个概念、判断、推理,搞得不准要误大事。所谓准确,就是只能有一种解释,不能产生歧义。产生歧义,是公文表达的大忌。要做到语言准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词的内涵与所要表达的意图完全一致。二是对词的外延要作适当和明确的限制。对外延有了明确限制才会做到无懈可击,内涵与用意完全一致才不会产生歧义。
    (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作者: jiang_ink    时间: 2015-1-22 16:47
努力学习学习{:soso_e116:}
作者: 期望派大    时间: 2015-1-23 15:02
条理清晰,叫人一看便知,顶!
作者: 天山剑客    时间: 2015-8-15 22:50
值得学习和借鉴,努力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作者: 陈康维    时间: 2015-8-19 09:08
准确、鲜明、生动是语言的"三性"要求,公文更重视的是准确。
作者: 加米聪聪    时间: 2015-8-20 12:26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作者: 山水王    时间: 2015-8-20 16:53
这真是一篇公文写作大全的最精华版本!值得学而不思则罔,认真研究!多谢楼主!
作者: 香菇朵朵    时间: 2015-8-21 10:03
抽出时间来学习,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作者: swimng2000    时间: 2016-3-13 09:13
很好的文章,值得学习借鉴
作者: 温润如玉    时间: 2016-4-20 22:49
确限制才会做到无懈可击,内涵与用意完全一致才不会产生歧义。
作者: jidirongjun    时间: 2016-4-21 18:07
对外延有了明确限制才会做到无懈可击,内涵与用意完全一致才不会产生歧义。
作者: 黑侠    时间: 2016-4-26 17:13
,感谢楼主分享! H; a0 n6 Z! F4 [4 b' i
最普通反而是真理
2 i5 _1 n$ H5 o+ Z* p
作者: 。。。。。。    时间: 2016-4-29 08:13
这真是一篇公文写作大全的最精华版本!值得学而不思则罔,认真研究!多谢楼主!
作者: kexue060099    时间: 2016-5-1 21:46
深刻体会“要做到语言准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词的内涵与所要表达的意图完全一致。二是对词的外延要作适当和明确的限制。对外延有了明确限制才会做到无懈可击,内涵与用意完全一致才不会产生歧义。”
作者: Lincy    时间: 2016-5-4 10:15
本来就没词写,用直笔就更词穷了
作者: sys513527    时间: 2016-5-26 22:56
很好的东西( C+ X) ~6 X$ K7 U# L9 M7 H
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非常好,收藏啦!
作者: 相对论    时间: 2017-1-13 23:48
讲的非常全面、体统。值得学而不思则罔。谢谢分享。
作者: 爱赏雪    时间: 2017-4-3 16:54
表述准确,是一条十分严格的要求。因为公文是用来指导工作、反映情况的,一词一句,一个概念、判断、推理,搞得不准要误大事。所谓准确,就是只能有一种解释,不能产生歧义。产生歧义,是公文表达的大忌。要做到语言准确,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词的内涵与所要表达的意图完全一致。二是对词的外延要作适当和明确的限制。对外延有了明确限制才会做到无懈可击,内涵与用意完全一致才不会产生歧义。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