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词牌就是曲调名称 [打印本页]

作者: 别趣人生    时间: 2014-10-31 07:30
标题: 词牌就是曲调名称

词牌就是曲调名称

王一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词最初是伴着曲子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打个比方:现代人所谓的“诗”“词”,就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这里,我们还必须弄清几个概念:

    一是词牌就是一个曲调名字,它与词的内容无关,名字和内容是分家的。比如苏轼、王安石、辛弃疾、柳永等,都有《西江月》词作,但内容完全不一样。这是因为,从宋代开始,词经过不断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二是词牌格式众多。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词谱表收录词牌1664种)。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为了方便填词,人们常把词谱收录成册。古代著名的词谱有钦定词谱、白香词谱、诗韵新编等。有了这些词谱,就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填词效率。所以,我们学习填词,没必要费那么多功夫去记,一、两千个词牌,记也记不住,需用时查词谱就行了;或者背一些你感兴趣的词牌名作,记住一些词牌的基本格式就行了。

    三是词牌的格式是固定的。相同的词牌名,尽管词的内容不同,但是字数、韵律、平仄都是相同的。不管谁按某词牌填词,或者填什么内容,都必须按照这个固定格式填。例如《卜算子》的格式规定: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平仄要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陆游的《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就是按照这个格式填的。

    四是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即同调异名;或者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即异名同调。它们都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如《长相思》又称作《长相思令》《相思令》《吴山青》等,《如梦令》又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等,《乌夜啼》又称作《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等,属于同调异名;反过来,他们又是异名同调。

    五是词牌后面有的带有词题。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书名号之内的小括号文字,就是词题。现在排版格式一般在词牌名和词题名中间,用黑圆点隔开。还有的古人词作本来没有词题,但后人为了便于区分,一般利用词的第一句话,给它加上了词题。

    关于词牌名字的来历,主要有六种情况:

    1、摘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因李白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词句得名。《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因白居易“能不忆江南”词句得名。《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酹江月》,这是由苏轼《念奴娇》词中第一句“大江东去”和后三个字“酹江月”得名。《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改名。《绿罗裙》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词句得名。《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诗句得名。《青玉案》取之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鹊桥仙》因欧阳修词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得名。又有一说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如梦令》原名《忆仙姿》,传是唐庄宗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少年游》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因宋人晏殊《珠玉词》中有“长似少年时”之句得名。《水龙吟》又名《龙吟曲》,因李白“笛奏龙吟水”一诗句而得名。《一剪梅》又名《玉簟秋》《腊梅香》,出自宋代词人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词句。   

    2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例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本身就是词的题目。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罢了。

    3、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菩萨蛮》因此得名。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唐玄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而《西江月》《卜算子》《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4、边疆民族曲调或域外音乐传入内地。例如《苏幕遮》原本是指从今天新疆吐鲁番(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所以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面,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被称为《苏幕遮》。

    5、宫廷音乐机构或词曲家根据古曲、大曲改制。例如《临江仙》,乍一看以为是讲江畔的仙人,其实它是唐代教坊曲,原为赋水仙花而作,故名临江仙。原《破阵子》为唐教坊曲,截取龟兹部大型舞曲《秦王破阵乐》片段而成,多写豪壮之情。《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牌名。宋词中又创《采桑子慢》,始于晏殊。《长相思》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得名。《定风波》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因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得名。此调取名有平定叛乱的意思。《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一箩金》《黄金缕》《卷珠帘》等,唐教坊曲名,后改名《蝶恋花》。《六州歌头》原是唐代的鼓吹曲,宋时入词牌。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一著名歌妓,玄宗时常诏见命歌,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创《念奴娇》为词牌。《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唐教坊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得曲名。《水调歌头》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大曲分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是中序的第一章。《望江南》本名为《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所作,后用为词牌,进入教坊。《行路难》又名《梅花引》《小梅花》,本是古乐府杂曲歌名,内容多写世途艰难,英雄末路,后用为词牌。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