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构建法治良序 提升治理能力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4-10-20 02:06
标题:
构建法治良序 提升治理能力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多次就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共同发展的努力方向和改革要求。四川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依法治省作为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和关键性工程来抓,大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纵观世界,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政体,走向法治都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党执政已经60多年,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就党和国家事业永续发展来讲,最根本的是要走出一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治国路子。长期以来,为实现依法治国,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聚焦研究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就一个地方而言,法治建设的力度,直接决定着社会治理的深度。四川作为西部大省,自古就有“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努力,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步,助推了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但客观地讲,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多,面临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可以说全国在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四川几乎都有。没有法治的保障,犹如坐在“火山口”,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改革发展也难以顺利推进。实现四川长治久安,加强法治建设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紧迫而重要。
基于这些判断,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坚定地把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去年初省委提出建设法治四川的目标,随后历时8个多月研究制定了《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今年1月召开会议进行全面部署。目前,依法治省各项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共同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指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路径。对四川来说,抓法治建设最重要的就是结合实际,把“共同推进、一体建设”这个新要求,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好,真正落到实处。
依法治省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具体到各个领域、不同时期,工作的重点和进度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背景下,法治重心无疑是法律的实施。党委如何依法执政、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如何公正司法,三者共同推进是关键所在。只要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信法守法、带头依法办事,以严格执法和法律实施树立起法律权威,就会在全社会作出示范,进而让群众信仰法治、坚守法治。这也是四川推进依法治省的重要突破口。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这就要求各级党的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推进依法治省,党委要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依法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人民团体的领导。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推进党务公开,严格按制度规定议事决策,落实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今年,省委推行党务公开制度,省委常委会带头建立了重大议定事项通报机制,能公开的都通过适当方式公开,并以此带动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
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省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大部分法律法规由行政机关实施,依法治省必须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四川把“治权”作为依法行政的核心,全面实行法律顾问制度,对99个省级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等8类行政权力进行清理,构建起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同时,深化行政执法改革,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监督和管理,认真解决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和良好经济社会秩序。
人们信不信法,很重要的是取决于法可不可信。在依法治省中,司法机关必须先行一步、走在前头。四川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司法系统集中开展专项治理,着力解决执行难、办“三案”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为重点,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司法公开、“诉非衔接”、“检调对接”等,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法治认同和信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则活在心中,才有“不逾矩”的行动约束。法治本质上是“法律至上”之治,根基在全民守法,但“徒法不足以自行”。人们形成对法律的尊重与服从,无外乎两种途径,一是自愿,二是强制,相较而言,前者更带根本性。因此,持续开展普法教育,让群众学法懂法进而守法用法,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四川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等“法律七进”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实。主要抓了三件事:一是确立了普法的路线图、时间表,出台《“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对每一“进”都分年度确立了任务、提出了要求;二是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对象和不同时期重点,分层分类编写教材,民族地区还编写了“双语”教材和读物;三是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制定专门实施意见,落实执法机关普法责任,通过以案说法、以案普法等,让群众受到法律的浸润和感染,营造学法用法、尊法守法的浓厚氛围。
基层是依法治省的落脚点,必须作为普法的着力重点。四川把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分别对县、乡、村等9个方面明确了创建要求。作为起步之年,今年省上主要抓村(社区)的创建。在实践探索中,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来推动效果不错。由村“两委”牵头,引导群众自主依法起草、讨论、表决建立村规民约,政府进行合法性审查。由于村规民约是群众参与建立的,有矛盾问题大家都自觉以此协调解决,这样就形成了依法立约、以约治村、民主治理的良序,群众也在依法立约、按规办事中强化了法治观念,增进了法治认同和信赖。
依法解决突出问题立规矩正方圆
法律权威来自于不可动摇的普遍效力,信法守法需要从点点滴滴规范行为做起。推进依法治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问题中引导群众按规行事、依法办事,逐步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自觉。
我国传统文化中“青天”情结较浓,人们历来有厌讼甚至耻讼的观念。现在“信访不信法”“法不责众”等问题比较普遍,特别是矛盾突出的领域或地方以“闹”维权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去年以来,全省着重抓了积案清理处理、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治理、网络环境治理、信访秩序治理等4方面的依法治理,建立完善了责任追究、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等制度。通过“立规矩”,坚决纠正“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怪现象,群众信法守法、依法办事意识得到增强。
对四川来讲,藏区是依法治理的重中之重。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这里社会发育程度相对滞后,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推进藏区依法治理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必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任何组织、不管什么民族什么信仰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域、法外之人。去年以来,针对寺庙管理、行政执法、反分维稳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大工商、税收、国土、林业等行政执法力度,坚决依法开展反分裂斗争,逐步树立“违法就要受到追究、付出代价”的法治规矩和意识。经过不懈努力,四川藏区各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这既坚定了各级依法治藏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全省依法治理积累了经验。
不廉洁本质上是对法治的践踏。加快法治四川建设,必须强化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管权管事管人。省委结合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总结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经验教训,着眼管根本管长远,制定了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两个意见”,从制度层面助推党风政风持续好转。集中开展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专项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依法治理,探索对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构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的制度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不廉洁。
依法治省需要党委统筹抓总、主导推动
依法治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稍不注意就容易做虚做空。因此,必须在“实”上下足功夫。首先是组织保障要实,真正作为实事来干。省、市、县各级党委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党委办公厅(室)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力量打“总体战”。在省级层面,我们还建立了“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纪检、组织、宣传、政法、统战等部门参与的“4+5”工作机制,以及群团部门参与社会治理的措施办法,构建了党委统筹抓总、系统垂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重要的是工作推进要实,在总体谋划基础上有具体抓手。按照《纲要》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今年确定了29项具体任务。有了目标任务,就要在检查考核上做“实”文章。省委制定了依法治省《指标体系》,从8个方面确定了60项具体指标,为检验工作成效提供了“度量衡”;建立了交叉检查、督促指导等制度;把依法治省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体系,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廉还要述“法”。这一套“组合拳”的指向,就是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质性推进,行之有效、行之久远。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四川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强力推进依法治省各项工作,不断夯实治蜀兴川的法治根基,奋力谱写法治中国建设的四川篇章。
作者:王东明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