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09-2-19 10:45
标题: 关于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6 y: A. e- T9 O' T2 F0 B, ^) `4 @6 b2 N9 S& {0 Z0 j6 m R1 Q6 U6 O/ T! E4 t9 j9 e0 _; j
7 P; H1 N. K9 L8 {+ i: q" [

关于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6 ?0 V6 ~' }# w$ I% b7 E
( I$ A/ G, {0 l; b# ]

●吴思廉

, l+ D1 W; |1 G: B


  学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标准。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此,高中校园文化建设要服务并且服从于这一核心要求,改进甚至重建起新的校园文化。目前,我国高中校园文化的内容有许多是相同或相似的,这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克服“整齐划一”、“千校一面”的状况,努力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对每一所高中来说,建设符合本校实际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一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内容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师生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学校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文化具有层次性,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处于核心地位的理念文化,中间层的行为文化,表层的形象文化。校园理念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师生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等;行为文化指在理念文化指引下的校园的一切文化活动和师生的行为习惯,如爱护公物,遵守作息时间,保持卫生等;形象文化最为直观,是一种表层性的文化,主要通过校园内的建筑物、环境等表现出来。
  二、打造特色校园理念文化
  “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①《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普高的定性说明:学校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当聚焦在为学生将来的生存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发展的需要。同样,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能够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同时,我们从该课程方案细化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中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学校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追求幸福生活打基础出发,树立现代的办学思想、人才观、课程观、学生观、教研观和评价观。相应的,要努力营造体现这些教育观念的、中心集中的校园文化,尤其是有导向作用的理念文化。如,我校致力于把责任教育转化为责任理念文化,由此形成师生们以“责任”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形成学校特有的校园文化。这样把责任意识注入到每位师生心灵深处,使其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教师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就会把责任意识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对学生来说,对自己负责,就必须对生命负责,对前途负责,就必须勤奋学习,提高自我存在的价值。对他人负责,就要想到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对家庭负责,就要尊重父母,尽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对集体负责,就要摆正个人与集体的位置,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就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勇于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献身。对环境负责,就要自觉树立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实践特色校园行为文化
  校园行为文化以特定的理念为基础,以此形成校园的文化活动和师生行为习惯,它是学校的“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和具体表现。当一所学校养成良好的师生行为习惯并上升为行为文化层次,对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1、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校德育观。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更多强调人的满足社会需要的一面,过分突出德育的思想政治功能。新课程强调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人自身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纠正德育的社会本位倾向,把促进学生个体道德完善这个德育的最直接、最本体的功能提到应有的位置。相应的,学校德育内容要从单纯服务于中心工作的需要,转变为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德育途径要从封闭式的教育转变为开放式教育;德育评价要从片面的认知评价转变为较全面的知行统一评价。
  2、编制特色校本教材。“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②,以此为指导,学校可编制符合学校实际并体现本地特色的校本教材。比如,我校为营造以“责任”为理念的校园文化,编印以《做有责任感的人》为书名的校本教材,在新课程实验中将这门课列为选修Ⅱ中必修的校本课程,安排2个学分。同时,抓住当地是南宋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特点,开设《朱熹和朱子文化》选修课,重点挖掘朱熹思想中的做人与责任感方面的内容,形成特色校本教材。
  3、家校携手。实施新课程要取得社会与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样,营造特色校园文化也必须有社会与家长的支持。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等渠道,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要求与影响达成一致。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具体且富于可操作性,如在寒暑假期间,可向家长发出教育子女履行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具体化措施的公开信等。
  4、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新课程“学习领域”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共有23个必修学分,可见其重要性。这个领域也是贯彻、体现特色校园文化的最好载体,可根据本地、本校和学生实际,结合本校校园理念文化,创造地安排该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首先,扎实开展研究性学习。学校应遵循“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③的精神,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争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和评价方案,编辑研究性学习成果专辑。内容可涉及环境、教育、心理、生物、经济、能源、乡土地理、历史、旅游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等领域,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其次,用好社区资源。学校应积极取得社区支持,安排出专门时间或是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组织到乡镇、居委会、企事业单位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学校组织专门的评价机构,对学生的社区服务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并逐步形成经验性总结报告。第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应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实践,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的人。在实践过程中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每学年安排一周时间,发动学生走出校门,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用好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力量,从中接受自我教育,达到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目的。要求参加实践的学生均应写出调查报告,学校组织专门人员加以精选汇编。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教育主题班会,专场文艺晚会、演讲会,开展文化体育艺术节等,给学生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机会;积极开展歌手赛、影评、征文、书画展、工艺制作展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铜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校园广播站、小记者团、文学社等文化艺术团体等等,使校园理念文化通过这些校园文化活动加以体现。
  6、加强校本教研。“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④新课程方案的实践者是学校和教师,把学校建成学习型组织,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教师,是新课程理念下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课程改革实践已经将学校由教育活动的工具转向本体,由教育决策的边缘走到教育决策的中心,使学校成为自我、自律、自为的文化主体。校本教研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在研究中成长,在研究中提高,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学校成为研究型学校,这样才有可能形成特色校园行为文化,才有可能使特色校园行为文化持久而深入。
  四、构建特色校园形象文化
  校园形象文化是理念文化与行为文化的依托和重要表现,要形成特色校园文化,校园形象文化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校园形象文化包括校园中的各种教学设备、文化体育设施及校园的物质环境。在营造校园形象文化时可围绕本校确立的校园特色文化,在这些物质和载体上加以体现。比如,新课程强调“履行公民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⑤,这与我校长期坚持的“责任”教育相符合。学校在打造“责任”特色校园文化时,便在学校显目位置上刷印以责任为核心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做有责任感的人”的校训。学校的礼堂、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和教学走道墙壁上,选择性地张挂富有责任心的中外文化名人、科技名人画像及优秀工农兵画像等。校园公共场所、绿地等树立如“拾起脚下的一张小小纸片,就拾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等体现特色校园文化内容的标语牌,高考时张挂“对人负责,对己负责”的条幅等等,使校园形象体现出浓厚的责任氛围。
  有人认为,现代的学校要有现代化的精神、现代化的观念、现代化的制度、现代化的思想意识和道德情操、现代化的价值观念,一句话,现代化学校要有现代化的校园文化。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理解将不断加深。只要我们确实理解了新课程,确实实践了新课程,不断探索,便完全可能构建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校园文化,进而构建出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校园文化。
(作者为尤溪一中校长)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