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打印本页]

作者: 塞北老秘    时间: 2014-10-13 17:00
标题: 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县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承担外籍学生教育、难享上级资金扶持
%¥&县是!@#市的教育大区,也是!@#市内教育体系完备的县区,现有幼儿园35所(国办幼儿园8所,民办注册21所,企业部队6所),小学31所,初中11所,初高中六年一贯制学校2所,普通高中2所,中职学校4所(学生1300人),大专院校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2所(%…一中、%…四中)。全区现有小学生24875人,初中学生10972人,高中学生7153人,共计42987人。
2013年,全区高中文化类本科一批上线554人,本科二批上线人数1381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31.9%和21.9%。%¥&县高中教育成绩优异,义务教育成绩突出,成为周边县区家长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首选之地。
2013年,全区非%¥&县户籍学生共计14960人,其中小学:9135人,初中3534人,高中2291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34.8%。其中,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共计10442人,小学7345人,初中2227人,高中879人,占全区学生总数的24.29%,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26.70%。
%¥&县与%…县同处一城,%…县有县无城。%…县的学生共计7664人在%¥&县范围内学校上学。其中,户籍为%…县的学生有5160人(小学3686人、初中947人、高中572人),父母在%…县工作且子女户籍在%¥&县的学生有2504人(小学1752人、初中494人、高中258人),两项占全区学生总数的17.83%。
%¥&县作为主城区,教育投入由%¥&县本级财政负担。因%¥&县2013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还没有完成决算,在区财政对教育投入保证三个增长情况下,现按2012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5101元、初中7350元、高中9521元计算,%¥&县为非%¥&县户籍学生投入为小学9135×5101=4660万元,初中3534 ×7350=2597万元,高中2291×9521=2181万元,三项共计9438万元,减去2013年%¥&县接受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央财政奖励资金540万元,%¥&县共为非%¥&县户籍学生投入资金8898万元,按以上过程计算%¥&县财政为%…县的学生投入资金4362万元。按全区2013年投入教育事业费3亿元计算,%¥&县财政为非%¥&县户籍学生投入占总投入的29.66%,为%…县的学生投入占总投入的14.54%,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区财政负担。
解决思路:
市财政局和市教育局要考虑%¥&县为全市教育做出的贡献,在上级拨付教育专项资金时,适当为%¥&县增加教育投入,以缓解%¥&县本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资金困难。
二、没有校长和优秀教师的专业优质扶植项目和经费保障,缺乏和先进教育地区的常态交流渠道和机制体系
随着各级领导对教育的支持,一批优秀的校长和教师队伍逐步成长和成熟,引领我老秘网区乃至我老秘网市教育的发展,但由于与教育先进地区交流不畅、专业培训不足、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度占用充电学习时间等原因,致使我老秘网市缺乏专家型校长和科研型名师,学校虽大大师尚无,严重制约我老秘网区乃至我老秘网市教育的再发展和再提升。
解决思路:
可以借鉴天津校长成长工程(专项经费专人定期培养)等,将名师名校培养作为教育立市工程,建立专门经费和保障体系,在一定区域培养和选树优秀教师,引领区域教育普遍发展。
三、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城区生均公用经费投入与农村公用经费相比,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多年来,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城区生均公用经费投入与农村公用经费相比,缺口较大,现以201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据加以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公用经费与城市免杂费补助资金比较
单位:元
  
农村公用经费生均基准定额
  
城市免杂费补助资金生均标准

  
差额
区城市学生
  
人数
城市学校需增加
  
经费总额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合计
小学
初中
560+85
760+85
255
330
390
515
20401
9402
12798420
7956390
4842030
备注:1、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560元,取暖费补助标准为生均85元;农村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760元,取暖费补助标准为生均85元,中央省市区分担比例为:中央60%、省20%、市区各分担10%;
2、城市免杂费补助资金小学生均255元,初中330元,中央省市区分担比例为:中央50%、省15%、市区总分担35%;
3、%¥&县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费达到相同标准,需增加经费总额1279.842万元。   
解决思路:市财政应当充分考虑%¥&县是教育大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教育附加费的下拨比例,增加城区生均公用经费,促进%¥&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四、近年来,企业学校归属地方,财政投入经费较多,给区财政带来较大负担
从2004年企业学校归属地方管理后,%¥&县财政对其投入逐年增加,其中项目建设、教学设施设备购置投入,从2006年至2013年就达到3580万元,2013年财政拨款达到5500万元,给区财政带来了较大负担。
解决思路:市财政应当充分考虑%¥&县办学实际困难,增加教育专项资金下拨比例,确保全区教育事业的良性有序运行。
五、全市中小学教师工资“同工不同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城区学校、县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市市直学校教师月工资收入高于!@#市主城区、其他县区教师工资600-800元,计算公积金、医保金后,年实际差额达万元左右。从我老秘网市居民收入水平来看,市直学校、主城区学校、其他县区教师工资水平差距很大。

解决思路:
市委、市政府应提高主城区以及其他县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以达到教师工资“同城同工同酬”目标,进一步缓解县区教师关于薪酬待遇的不满情绪。
六、全区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较低,还要承担“!@#市教育城域网”运行费用,影响了全区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2013年,%¥&县接受了省政府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评估组认为%¥&县虽然是张家口的主城区,教育工作处于全市领先地位,但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缺口较大,与唐山市等发达城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同年,市教育局完成“!@#市教育城域网工程”后,我老秘网区中小学以光纤方式接入城域网(最低20兆,学校教师人数不同,租用光纤带宽不同,租金费用不同),光纤租金由学校承担。每年租金额近100万元,造成了区级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解决思路:
市财政安排教育专项资金,以下拨、补充县区财政配套资金的方式,加大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承担全市中小学校的光纤租金,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七、目前制约全区教师交流的因素较多,从而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很难形成
一是核岗不变。%¥&县区委组织部和%¥&县人事局在2009年5月,根据《!@#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制定出台了《!@#市%¥&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我系统自2009年5月按照文件规定完成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后,各单位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聘用均是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进行申报的。近年来,随着全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队伍也随着不断壮大,这样一来,2009年5月的岗位设置方案就与这些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不相符,导致很多符合评职称条件的一线教师因岗位设置数额限制而不能评职称,而已经评上职称的也不能聘任,影响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交流低聘。!@#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3月出台《关于〈!@#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第五章十七条第五款关于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调动聘用的规定:在无岗位空缺的范围内,在原工作岗位已办理了聘用,兑现工资待遇的,按照原聘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等级下一层级最高档办理聘用,兑现工资待遇(不占岗位职数)。
三是管理空岗。根据《!@#市%¥&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规定,%¥&县教育系统共设置管理岗位193个,但教育系统是以专业技术岗位为主,管理岗位只有3人聘任,造成190个管理岗位空岗。
我教育系统自2011年起至今,交流调动57人,因调入单位没有相应的空岗,导致交流调动的57名教师至今还未办理正式调动手续。交流调动工作的教师因人事关系不在该校,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聘任等方面均受到影响。又因各学校各级岗位均为满岗,教师交流后的学校没有空岗故只能低聘,使交流教师个人工资待遇受到了影响,制约了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交流的积极性。
另外,随着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各学校的学区范围在不断的调整。有的学校学生人数在增加,就需要不断调入教师;有的学校学生人数在减少,需要不断调出教师。以%¥&县胜利路小学为例,2009年该学校岗位设置总数44个,而该校学生由2009年的700人增加到1418人,这就需要不断调入教师,随着教师的不断增加该校现有教职工62人,但该校岗位设置并没有调整,仍为44个岗位,影响了调入教师的岗位聘用。庞家堡镇的蛤蟆口中心小学和杨家营中心小学因农村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两校现均无学生,两校大部分教师也调整到其他学校任教,但以上两所学校岗位设置均未变,现专业技术岗位空岗12个。这就出现了缺岗学校岗位不能增,空岗学校岗位不能调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合理交流。
按《!@#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管理办法(试行)》第六章第二十一条第六款规定: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现有聘用人员的结构比例达到控制标准(满岗),退一进一;在现有聘用人员的结构比例超过控制标准(超岗),退二进一。据2013年底统计:我教育系统55岁-59岁的教师有101人,51岁-54岁的教师有209人,共计310人;目前共有434名中级职称的教师未聘。按退一进一的政策,在近10年内仍有124名中级职称的教师不能聘任,而这部分教师均为35岁-40岁的学校中坚力量,职称不能聘任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些教师不能聘任,那么符合中级职称评审条件的教师也就不能评职称。
解决思路:
1、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岗位设置实行动态管理,适时调整各单位岗位设置方案,使参与交流的教师,经济上不受损失、精神上受到鼓励、地位上得到彰显、事业上得到发展。
2、建议加大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以缓解够评审条件的人员不能评职称,已评上职称的人员不能聘任的问题。
3、市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多的现实情况,适当减少管理岗位职数,增加专业技术岗位职数,使各学校中级职称的教师得到聘任。


作者: 不锈钢锅1    时间: 2016-8-19 16:11
到2011年底,我国所有的省份通过了“两基”国家验收,城乡全面普及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彻底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但是,就总体而言,义务教育普及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很多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未达标,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质量水平差距大。这些问题,有待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使义务教育不断趋于公平。     努力缩小区域义务教育差距         1.国家投入向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倾斜。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校舍安全项目、薄弱学校改造项目、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应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在继续大力投入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同时,要特别关心支持中部人口大省义务教育,防止出现“中部凹陷”。目前,还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家庭贫困学生补助力度。在为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的同时,也应一并考虑非寄宿学生的午餐补助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争取为每位学生每天免费提供一顿午餐。各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对生活补助标准、覆盖范围、发放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充分发挥资金效益,确保补助经费用到学生身上。     2.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11年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有1167万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 7.7%。现在,各地应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按照随迁子女实际人数拨付教育经费,采用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证他们平等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还不能完全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情况下,可规范管理、积极扶持依法举办的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非公办学校,帮助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公办学校托管、加强教研指导、开展教师培训等途径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将与各地一道探索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中考和高考的问题,各地也要全面清理针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各种不合理门槛。     3.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培训合格教师。继续实施好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争取每年能有6万―10万名大学毕业生派往中西部农村地区任教。中央财政应继续支持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国家级培训,2010年中央财政下达5.5亿元,2011年下达7.2亿元,用于中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在一些民族地区,应重视双语教师培养,为他们制订专门的成长计划,帮助他们实现专业发展,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东部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到西部欠发达地区支教,有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予积极提倡。     4.运用信息化手段输送优质教育资源。现在,各地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多已装备了,以后要加强使用。教师应善于使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扩充视野。学校要舍得让学生充分使用计算机,宁肯用坏,不能放坏。“有路更要有好车”。从教育部到各地应开发更多优秀电子资源或载体,通过卫星或网络及时提供给基层学校无偿使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将过去只有发达地区学生才能享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比较边远的学校。     加快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         1.审慎开展学校布局调整。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要适应城乡发展合理规划、稳妥调整学校布局。当前,新一轮较大规模中小学布局调整已经基本完成,总体上应保持稳定。已经进行调整的地方,要重新审视布局调整是否统筹兼顾了城镇化发展、学龄人口变化、办学效益与教育质量提高、方便学生入学等方面,是否充分考虑了自然状况、交通状况、财政状况、学生就学方式等因素。因布局调整造成教育资源紧张和学生就学困难的地方,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准备进行调整的地方,要建立健全布局调整论证、征询意见、方案审批、矛盾调解制度和机制,充分听取村民委员会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学校所在地1/3以上村民反对的不撤并,去其他学校上学路程较远且不能提供住宿或校车服务的不撤并。经科学论证和严格程序确定布局调整的地方,要先建后撤,平稳过渡。     2.妥善解决大班额问题。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11年统计报告,全国小学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小学全部班额的 13.03%,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占 5.42%;全国初中56人以上的大班额占初中全部班额的51.34%,其中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占14.76%。布局调整后学生人数增多的学校,应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保证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有条件的学校,可推行小班化教学。对于出现“大班额”的学校,要实施扩容改造。对于需要保留的教学点,要提高生均经费拨付标准,按班师比和课程实际需要配齐合格教师,并通过城市或中心学校教师巡回教学及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保证教育质量。     3.探索校车服务管理有效方法。要摸清辖区内学生出行方式和学校及家长租用车使用情况,提出管理意见和办法。现在一些地方的“黑校车”存在安全隐患,各地应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切实加强校车及驾驶人源头管理,杜绝农用车、拼装车、问题车接送学生上下学行为。校车问题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正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建立校车制度已不能再拖了。中央政府花钱成批提供校车并涂上“中央政府提供”,便于保证校车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对国家的认同度。可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范围。鼓励各地政府加大对校车的投入力度,购置安全性能好的校车,也允许当地根据实际,实行保障安全、方便学生的多种校车运行管理模式,探索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     4.促进农村闲置校舍再利用。当前一些闲置村小、教学点的校园校舍要充分利用或妥善处置。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2011年统计,全国共有不再继续发挥中小学教育功能的中小学校13万所,其中有 55%已改作幼儿教育、卫生所、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基地等,但还有 45%是完全闲置不用的。为避免浪费或流失,闲置校园校舍再利用要教育优先,使之成为学前教育机构或其他教育机构,如具备条件,也可以改为开展劳动教育的学农基地或者扩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外活动场所。     5.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制定建立或完善城乡统一的省级标准。各省应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或完善更为详尽的省级标准并向社会公布。省级标准应不低于国家标准,体现本省域特色,满足本省域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求。要使城乡学校建设基本标准、条件装备基本标准、校园安全基本标准统一起来。二是硬件资源向农村倾斜。各地要坚持财政拨款向农村倾斜,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增加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差距。坚持学校建设向农村倾斜,新设教育基建项目优先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满足农村学校需求,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三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各地要进一步统筹、整合现有义务教育专项工程资金,加大农村学校食堂和相关设施建设力度,使农村学校基本具备提供营养膳食的硬件条件。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饮水、宿舍、厕所等基础设施,保证学校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落实到位。四是要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实行县域内城乡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增加农村教师津贴,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鼓励合格教师在农村长期任教,减少优秀教师外流。此外,实施农村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有利于支持农村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总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保证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     切实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         1.以资源共享促进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不行,而实现高水平均衡只靠增加投入远远不够。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这方面,很多地方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路子,一种是突破原有的学校管理格局,以学区或片区为单位进行资源整合重组, 本帖隐藏的内容  统一教学要求、人事管理、教研活动、校园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如天津市河西区的“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北京市东城区“学区化管理”,河北承德市通过学区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均衡,河南郑州市“学区化联合办学”等。鼓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协同发展,建立帮扶带动机制,发挥名校的辐射作用,通过兼并、重组、合作、托管等多重形式,向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应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通过学区管理、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结对帮扶等多种有效方式,切实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2.以教师交流促进均衡。在硬件条件改善后,教师资源就成了影响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因素。为此,建立健全校长、教师流动交流制度,鼓励优秀校长、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任教。除新任教师、即将退休的教师外,鼓励所有教师在某所学校任教若干年后到县域内或者学区内其他学校任教。对于具备交流经历的教师,优先安排业务进修,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并作为学校管理者后备人选的必要条件。     3.以缓解择校促进均衡。就全国来看,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入,择校现象已得到缓解。但是,在某些大城市,无序择校现象仍比较严重。在这些大城市,应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科学划定每所学校的服务范围,每学年向社会公布区域内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范围、招生时间、招生计划及有关信息。加大实行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力度,并逐步提高分配比例。坚决制止以各种学科类实验班名义招生,制止举办或参与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就近入学、生源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