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领导干部要“学问”修身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4-10-13 09:13
标题:
领导干部要“学问”修身
何谓“学问”?《易经》有言: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荀子》也有表述: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两部经典古籍都提及“学问”一词。究竟什么是学问呢?
按《辞海》解释,“学问”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学问指系统的知识,也泛指知识;它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
学问是学习积淀。
厚积薄发、广揽成事、博览群书、才思敏捷、知识深厚、思路开阔、眼界高远、善于思考,是学问的一种境界。有学习才有学问,有学问才有智慧,有智慧才能成就事业、推动发展。
学问是文化底蕴
。学问来自于长期的理论领悟、实践修为、文化熏陶和思想滋养。文化是一个人精神的源和本,它决定人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有学问的人必然会懂得文化内涵、知晓文化本质、加强文化学习、掌握文化知识、夯实文化基础,使自己的文化底蕴厚重。
学问是处世哲学
。做人、做事、为政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既会做人又能做事,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创造骄人的成绩,体现自我人生价值,展示个人的魅力风采;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个有缺陷、需要充实完善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是一个四处碰壁、容易犯错误的人;既不会做人也不会做事,是一个废人、甚至危险的人。
学问是事业根基
。渊博的学识来自于日积月累,事业的成功得益于厚积薄发。要成就事业,就要积累知识,厚积学识,使自己真正成为有信仰、懂政治、会管理、通古今、晓中外、知天文、识地理、明律法、达事理、辨经纬、精技艺的复合型人才。
毛泽东谈到“学问”时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韦伯说,19世纪以来,一切知识上的进步都是由专业人士推动的。黄侃说:“学问文章,当以四海为量,以千载为心,以高明远大为贵”;熊十力说:“做学问,要像战场上拼杀一样,要义无反顾。”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老先生有这样一个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学问”最忌有三
:一忌自满自足。要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只满足于已有、满足于现状、满足于眼前。二忌学风不正。学习上浅尝辄止、骄傲浮躁、放弃求知,有的甚至好逸恶劳、不学无术、品行不端。三忌不求进取。追求上没有精神、疲疲沓沓、磨磨蹭蹭、浑浑噩噩,缺少责任心、进取心、求知心。
有学问才可能有才华
。我想,大凡事业有成就有建树者,必为有学之士、智慧之人,必为勤学善思、旷达之人,必为博学睿智、魅力之人,必为德才兼具、灵性之人。那些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大学问家,多具有执着的追求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他们不单纯把学问当作唯一的谋生手段,而是赋予学问以一种与生命同价的内在的神圣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学问做到极致、将人格做到极致、将事业做到极致。
学,然后知不足;问,然后知有疑
。只要知不足、常有疑,就会有学识、人生、事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只要有求学之心、博学之志、善学之方、勤学之行,就一定能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更好地充实、完善和提高自己。领导干部“学”什么,“问”什么?其自修应包括十个模块:政治信仰,毫不动摇;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群众关系,鱼水交融;实践能力,担当大事;理论功底,源头活水;调查研究,把准脉搏;拒腐防变,敢于亮剑;反思修正,勤于解剖;创新勇气,活力无限。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和学习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发扬挤劲、钻劲、韧劲,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先辈有言:“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厚积、博学、睿智、聪慧、持久的“学问”之路,历来没有什么平坦的捷径可走,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瞄准胜利的彼岸和成功的巅峰,躬行实践、不遗余力、矢志不移、奋勇攀登,才有希望达到学识、人生、事业的顶点。
(作者系北京市大兴区委党校副校长康井泉)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