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推进客家祖地建设的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明老秘    时间: 2009-2-19 10:20
标题: 关于推进客家祖地建设的探讨

关于推进客家祖地建设的探讨

●张仕权


  宁化县委作出建设城市新区、工业新区和旅游新区等“三个新区”的战略部署。客家祖地的建设是“旅游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客家祖地建设作为宁化树立的唯一世界性旅游品牌,县里已将其提升拓展为全县旅游业的引领品牌。客家祖地自1995年客家公祠建竣以来,从纯粹的学术名词正式走向祭祖旅游业的初步实践,其影响力从学术圈逐步扩大到全球客家人。进一步探讨客家祖地建设,对宁化县实施旅游新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实现闽赣边界中部经济强县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客家祖地建设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宁化县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客家人寻根谒祖潮流的需要,利用客家学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兴建了客家公祠等一组建筑群,并着手客家文化的整理。十多年来坚持每年定期举办公祭活动,使客家祖地的知名度越来越大,成为宁化县唯一的世界性旅游品牌,客家公祠的独特创意和抢占先机的落成有力地奠定和开启了石壁作为客家人祖籍地的现实价值,为客家祖地今后的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据统计,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客家祖地接待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客人达20余万人次,尤以客家公祠建成后较多,而从客家公祠管理处门票收取情况看,公祠建成后到2000年每年约7000人次,2000年后逐年有所减少,这一现象表明,客家祖地建设与客家祖地是全球客家人“朝圣中心”的地位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
  1、客家人祖先崇拜情结的诉求与客家祖地祭祖简单化之间的反差。祖先崇拜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信仰,更是历经千万里迁徙的客家人的浓厚情结。寻找祖先遗迹,祭祀祖先英灵,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祈求祖先庇佑赐福,是客家人祖地行的最主要期待。正如客家学者刘善群指出的那样:“通过寻根问祖的活动,去追求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和知识。”然而,目前客家祖地只是让祭祖客对着小木板的姓氏牌位烧香祭拜;同时县域内客家祖先的遗迹大多荡然无存,使祭祖客的祖先崇拜激情无法得到痛快淋漓的渲泻。
  2、旅游业对特色鲜明客家文化的追求与客家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之间的反差。除了祭拜祖先,客家人到了祖先生活过的地域,必然会有了解当地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增强感性认识的需求。建设客家祖地的初衷也并非仅仅局限在呼应客家人寻根谒祖的层面,而是旨在借题发挥,发展祭祖旅游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多重目的。但是目前不仅每年一度的公祭等项活动比较单调,而且平时并没有让游客领略客家文化的场所。总的看来,客家文化建设较零碎,缺少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系统安排和细节设置,久而久之,容易削弱客家祖地的魅力。
  3、客家研究成果斐然与客家祖地变化缓慢之间的反差。客家研究热情不减,成果不断。仅宁化县的客研成果就已累计达800万字数,客研成果为宣传客家祖地,提高客家祖地知名度,奠定客家祖地的历史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观祖地建设,十余年来没有大的动作。据了解2000年前客家祖地建设总投资达到1300余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不到100万元;2000年后基本没有新建项目,也没有收到大笔捐款。
  4、 一些客家姓氏祖祠祭祀景象与客家公祠公祭场面之间的反差。尽管是公祠,搞的是公祭,但每年公祭的参与者无非局限在这样一拨人:即港、澳、台、海外的一些客属社团人员、国内客研学者以及各级党政人员。且不说国内客家人少有参与,就连本地客家人也只是看客,逢年过节当地客家人几乎没人去公祠上香祭祖。公祠的公祭倒有点让人感觉是客家研究机构和部分境外客属团体的年会活动场所,此种情景难免使主办方略显尴尬。如果观察各姓氏祖先祠堂的家族祭祀活动,就会让人体会到那份隆重与红火。不说他们若干年一度的大型祭典,就单看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定仪式和虔诚,就能清楚地发现家族祭祀的那种持久活力、生动局面与影响深度。
  二、深化对客研成果的认识与应用,修正客家祖地建设的定位与思路。
  宁化石壁客家祖地是人文景观,属特殊的文化旅游类别。客家祖地建设和祭祖旅游业这篇文章是否已经作完?还是仅仅为“序言”?如果只是开篇,又如何深入铺排更加精彩?这一问题悬而未决,一直困扰着宁化的各界人士。这里试图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剖析探讨破题的思路。
  1、找准增强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世界各地的旅游景区之所以吸引人,正是由于拥有与众不同之处。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吸引力何在?客家祖地建设的实践源于客家研究,我们应该从客家研究成果中来梳理排查增强吸引力的要素。客家研究成果指出,“宁化石壁孕育了客家文化、孕育了客家民系,也就孕育了第一代的客家人”,“宁化或石壁的客家祖先大多数被其后裔尊为始祖。”“客家祖地,是指客家始祖开基发祥之地”,“石壁是客家人的总祖地”,“客家族谱在记载本族渊源时,一般分四级,一是得姓始祖,二是郡望始祖,三是石壁始祖,四是当地开基祖。明显地把石壁当做里程碑”。“客家人与宁化及石壁有渊源关系的姓氏达200姓以上,当今客家人口与宁化及其石壁有渊源关系的占88%以上”。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客家人主动寻根到此,是一种怀宗敬祖的情感表达。众所周知,人的情感是可通过一定手段激发、煽动的。要把客家人更多更频繁地吸引到这片祖先开基过的地方,唯一有力的应该是血缘情感要素,今后客家祖地的建设与繁荣就要紧紧抓住血缘情感这一核心要素作为主线来展开,这是有别于其他各类风景旅游景区的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
  2、 选准煽情的载体。客家民系是众多姓氏客家人的统称。根据民间祭祖的一般规律与成功经验,不能仅仅局限在客家民系大概念下的客家公祠公祭的宏观层面,而应深入细分为各姓氏自己为主祭拜具体祖先的微观层面。这样的祭祖才具备一脉相承的亲缘感召力和针对性。按照传统习惯,就有必要兴建各姓氏的祖祠或专门祭祖场所,作为具象的情感表达载体。客家学者刘善群指出“20世纪80年代,‘客家热’再度兴起,海内外客家人来到宁化或石壁寻根谒祖的越来越多,但因为客家祖先在宁化或石壁开基创业、繁衍生息的时间,大多在唐、宋时期,历史久远、沧桑变迁,一些姓氏已‘人去楼空’,只有祖屋的遗址,有的连遗址也找不到,使一些远来之客不无遗憾,只好带一些祖地的泥土和水回家做纪念”;并指出“由于客家人是南宋至元代大批自宁化外迁的,有的姓氏已无宗亲,远距离的宗亲关系,情感淡漠,增加了挖掘情感的难度。”为此他提出“我们的工作要充分发挥‘根基’优势,尽力拉近宗亲的距离,转变弱势。”针对这一情况,以及十多年来公祠公祭的每况愈下,很有必要兴建除公祠外的各姓氏祖祠等专门建筑,满足不同姓氏客家人寻根谒祖和增进同宗凝聚度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鉴于对客家祖地的某些学术争议,也有必要建设客家人无争议的石壁始祖的祭祀专门场所。据调查了解,目前客家人石壁一世祖的资料整理有欠缺,一些姓氏至今尚未找到明确的一世祖。在具体的运作中,可以考虑有明确一世祖的就建一世祖祖祠,否则也可确立一个公认的始祖来建祖祠(比如巫罗俊怀念堂)。这样不仅破解了空乏、抽象、综合公祭带来的僵局,又化解了对客家祖地某些争议带来的不利影响。
  3、 选好祭祖的主体。祖先崇拜是一种民俗现象,祭祀祖先归根到底是民间行为。因此祭祖活动的承办主体不可能是当地政府或某个企业,必然是各姓氏的客家人自己的宗亲组织。客家祖地祭祖承办主体最早是宁化县政府,而后是客研会和客联会,目前是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客属团体轮流主办。但据调查了解,由于客家祭祖活动都局限在客属团体的笼统综合祭祀,而且每年举办一次,参与者每次都大体一样那些人士,使祭祖活动愈显脱离客家民间大众。因此,客家祖地的祭祖要尽早回归祭祖的民间本质属性,由客家宗亲社团组织来作为承办主体。
  综上所述,客家祖地建设目标定位和思路设定中,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呼应情感表达的目标定位。即为各姓氏客家人追根溯源、祭祀中世祖,联络宗亲等情感诉求与表达服务,以此为主题展开各项建设。二是回归祭祖民间信仰的本质属性。明确宗亲会的建设主体与祭祖主办者角色。三是选择石壁始祖祖祠为建设重点和切入点。破解公祭的综合化、空乏化、抽象化造成的萧条僵局。四是实行公祭与分祭有机结合的祭祖新模式。公祭活动依托公祠,对应客家民系,是凝集各姓氏客家人的有效载体,是客家人之所以为客家人的象征,也是客家祖地的特色,应当保留。各姓氏的分祭活动依托各自祖祠,对应石壁始祖,是客家人寻根谒祖的有效平台,也是客家人之所以来客家祖地的唯一有力的纽带,必须突出建设。可考虑先公祭后分祭,二者的区别主体体现在仪式和祭文以及活动内容等方面,具体细节可由专家学者及客家宗亲会商定。
  三、整合多方力量,加快客家祖地新一轮建设进程 
  当前建设客家祖地、发展祭祖旅游业面临不少挑战,也拥有独特的条件和优势。从全国各地祭祖旅游业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社会出现了以宗亲会名义重修族谱和祖祠的热潮。不少人响应宗族感召,回到祖籍地寻根问祖,有的甚至投资家乡,致富乡里,光宗耀祖。这种民间祖先崇拜信仰凝集人心的力量显得十分强大。许多地方因势利导,发展祭祖旅游业 促进了一方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从客家祭祖旅游业来看,争打“客家牌”的地方不少,有的大手笔建设客家首府、客家之都、客家文化城等等,与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形成竞争格局。从客家人祭祖旅游人流来看,呈现“热在两头、 冷在中间”的现象,既客家人“得姓始祖”的山西洪桐等地和“开基始祖”的梅州等地人气很旺;而作为客家人“中世祖”的宁化石壁人气不足。
     石壁客家祖地大力发展祭祖旅游业也有许多优势和条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最独特的是,绝大多数(200多个姓氏)客家人祖先在一千年前左右的时候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最关键的是,客家人之所以为客家人的称谓,正因为石壁始祖与当地土著融合而来,“石壁是中原移民所以成为客家的里程碑”,是第一代客家人的居住地;最有利的是,拥有抢先建成的客家人总家庙——客家公祠,以及十多年祭祖活动的积累效应。这种独有的人文优势是客家祖地今后建设发展中足以可资发挥演绎的。只要进一步审时度势,找准定位,有效运作,为客家人寻根问祖提供恰当的平台和便利,就能够填补客家人在祭祖旅游链条上的空白和薄弱环节;就能够重朔客家祖地的新形象;就能够使石壁客家祖地真正成为全球客家人的朝圣中心。
  在新一轮客家祖地建设和祭祖旅游业发展中,要突出发挥政府、民间社会和企业三方面的作用。
  1、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统筹推进作用。要遵从祭祖和旅游的一般规律,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海内外客家人意见基础上,编制祖地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内容主要包含祭祀功能与旅游功能。祭祖功能发挥的载体可以考虑三种方案:其一是依托客家公祠为中心展开,重点是在公祠后面再建一组或多组规模宏大的建筑,各姓氏在其中都可拥有专门的空间,供奉各姓氏公认的某位或一系列石壁始祖雕像、画像,陈设香案及族内一些需展示的物件。该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节省投资、利于统一管理,缺点是难以安排姓氏先后顺序,发展余地小。其二是以石壁客家公祠为中心,依照客家围楼样式,建设环绕公祠的圆形宗祠建筑群,各姓氏均有独立的祭祀空间,并在中心再建祭祖广场。该方案较有客家建筑特色。其三是以石壁客家公祠为中心,建设祭祖主题公园,采用相对集中与适当分散结合的办法,建设各姓氏祖祠,即在公祠周边规划一定区域(可向东华山生态、宗教旅游区方向延伸,形成延绵数十平方公里的祭祖景区),由各姓氏自行建设祖祠、祖先雕像、展厅、宗亲会所等,并允许部份姓氏宗亲会在县域内其他地方依托原有祖祠进行扩建新建。民俗文化村、休闲度假村等项目穿插其间。不论何种方案,都应具备服务客家人情感表达的功能。政府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尊重客家人意愿前提下,进行引导整合。同时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专门机构策划,建立工作机制运作;并在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客研队伍把客研方向放在考证石壁始祖序列上;要突出宣传石壁始祖是客家人之所以为“客家人”称谓的最关键始祖,不断强化全球客家人“身在异国他乡,不忘石壁始祖”,“祭祀千年始祖,庇佑万代兴盛”的意识,激发全球客家人关注祖地、建设祖祠、祭祀祖先的热情。
  2、发挥客家宗亲会建设祖祠、祭祀祖先的主体作用。在客家祖地新一轮发展中,要重视客家人的社会组织结构的考察。目前在客家祭祖活动中,真正显性的推动力量,主要是政府机构、客研会和海外的客属团体,而客家人各姓氏宗亲组织这股民间力量仍显不足、发展不平衡。国内客家人日常祭祀活动多数仅限于家族内,属于客家血脉的末梢。对于祭祀千年始祖的活动,既缺乏必要的广泛认同,又缺乏宗亲组织的联络整合与组织化的一致行动。这就导致了对“石壁客家祖地”意识的淡化,而作为祭祖载体建设和祭祖活动规范化、经常化又必须得到客家人广泛认同与参与,才能体现客家祖地建设的真正价值。有鉴于此,可以考虑从提高各姓氏客家人宗亲组织化程度入手,广泛发动客家人组成各姓氏多层级宗亲会网络。由宗亲总会向宗亲分会以致家族、个体逐级传导,增强宗族情感认同与链接。以设立相应网站形式供客家人报名登记,摸清各姓氏客家人的底子;以重修族谱,按规划兴建石壁始祖祖祠等祭祖载体为旗帜,号召同姓、同宗的客家人踊跃捐资,形成各个宗亲会竟相攀比建设祭祖场所的生动局面。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宁化客家联谊会,统筹协调各姓氏宗亲会的日常祭祖活动,实现日常祭祖与定期大型祭祖的有机结合,形成旺盛的祭祖人流、人气,这样就可解决石壁客家祖地人气不足的问题。此外,要引导发动宗亲会收集整理本姓本族祖先遗迹和传统民俗事象,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解决目前政府机构和客研社团在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和整理方面力不从心的问题。
  3、发挥企业服务客家祖地祭祖旅游业的作用。一旦众多客家宗亲会兴建祭祖场所,并举办祭祖活动,必然带来大量商机,比如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住宿、餐饮、交通、祭祖仪式规范化代理服务等等需要就会应运而生。要适时鼓励引导私营企业介入,穿针引线、推波助澜,共同完善客家祖地祭祖功能与旅游服务功能。

  (作者为宁化县人大副主任)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