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领导干部要学会面对挫折 [打印本页]

作者: 领导之友    时间: 2014-10-3 15:33
标题: 领导干部要学会面对挫折
  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这正像人们常说的“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如果没有那些挫折,没有那些曲折和苦涩,他也许还不会取得成功。成就事业的过程往往就是战胜挫折的过程。强者之所以为强者,不在于他们遇到挫折时根本没有消沉和软弱过,而恰恰在于他们善于克服自己的消沉与软弱。不过,经受过挫折,尝过苦果,也不一定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挫折的结果,可能导致一个人发奋图强,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丧失斗志。2014年6月5日上午,山东潍坊新闻网发布消息称,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白峰在其住地附近自缢身亡。经公安机关现场初步勘查认定,符合自杀特征,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这种案例近年已经屡见不鲜。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经受不住挫折而自杀呢?影响一个人挫折承受力的因素主要有性格因素、人生信仰、兴趣特点、挫折经历、对挫折的认识、环境支持等。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他对挫折的态度和适应性。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坚强的人,在挫折面前能够百折不挠;而性格孤僻、内向、懦弱、心胸狭窄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低,往往禁不住挫折,在挫折面前失去应付的能力。道德观和人生信仰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具有坚定人生信仰和道德观的人,对人生的价值有着正确而深刻的认识,为人生信仰的实现坚持不懈,有崇高的生活目标,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挫折承受力就高于那些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缺乏人生信仰和追求的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新事物的倾向。当人们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一心为之而奋斗时,就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什么困难都不怕。
  那么,怎样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呢?
  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认识挫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自己处于旁观者的位置,看到别人遭遇挫折时,或许有时还能作出一些较为正确的分析,而当挫折降临到自己头上时,要能作出正确而清醒的认识,就不是很容易了。在挫折情景中出现许多不理智、不正确的行动,都与缺乏对挫折的正确认识有关。
  正确认识挫折,首先我们要看到挫折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挫折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因此,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当善于变换角度看待自己所面临的挫折。有的人在挫折来临时,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但他没有注意到,和那些更不幸的人相比,他可能还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正确认识挫折,还要注意的一点是遭受挫折时,不能紧盯住它不放。挫折如果已经发生,那就应当丢开它,不要老是把它保留在记忆里。
  对挫折进行正确归因。造成挫折的原因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外界客观因素;一类是内在主观因素。归因倾向于外在因素控制的人,惯常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是受外部力量控制的,这种外部力量可以是运气、机遇等无法预料和支配的因素;归因倾向于内在因素控制的人,则习惯于认为自己的行为结果受内部力量控制,支配自己的成功、失败和前途的原因是本身的能力、技能及自己的努力程度等。
  进行正确归因,就是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是内外部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正确分析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景的必要基础。把成败一概归因于外部因素的人,面对挫折会感到无能为力和束手无策,从而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困难和改变失败的处境;把成败结果完全归结于个人的努力和能力,过多地责备自己,也是不现实的,同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起合理的责任,有效地改善挫折处境。
  调整自己的目标。人在从事某种实际活动之前,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总有一个标准,这个自定的标准,仅仅是个人对自己所达到的成就的一种愿望,与从事该活动后的实际结果不一定是符合的。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标,不然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但关键在于目标的水平高低和自身所确定的标准是否合适。如果目标过低,固然容易达到,但是那种成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对于增强自信心几乎没什么影响,而且自身潜能没有机会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由空虚、苦闷、不满足感所造成的挫折感;反之,如果目标过高,超过了自身能力,虽然会全力以赴,但是仍然力不从心,达不到自身希望的标准,这就会产生失败感,挫伤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确定适度的目标,是避免挫折和失败,获得机遇与成功,使自身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改善挫折情境。挫折情境是产生挫折或挫折感的主要原因,如果挫折情境得以消除和改善,则挫折感自然会随之发生变化,甚至不复存在。如果能够预见到挫折的产生,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将可能发生的挫折在发生之前予以消除,是最好的方法。这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只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有所预测,就能够预防挫折的产生。挫折发生以后,经过认真分析,如果引起挫折的原因和挫折情境是可以改变或消除的,则应通过各种努力,设法将其改变,消除或降低它的作用。改变情境的一种方法是暂时离开当时的挫折情境,到一个新的环境。对无法消除或一时无法改变的挫折情境,如天灾人祸、生老病死等,就应设法降低和减轻挫折所引起的不良影响,一种方法就是改变环境气氛,给受挫者以同情、支持和温暖。这样,就能提高受挫者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加重新奋起的勇气和信心。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每一个正常的人,总要有几个思想上、学习上或生活上志同道合的挚友,经常能从他们那里获得鼓励、信任、支持和安慰等,在与周围的人相处时,其肯定的态度(如尊敬、依赖、友爱等)一般总多于否定的态度(如憎恨、怀疑、恐惧等)。对其所属的集体,也有一种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情感,并愿意牺牲个人利益去谋取集体的发展。这样,他就能被所处的集体所容纳和认同,避免由于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导致的心理挫折,即使偶尔出现这种挫折,也能很快消除。
  当一个人满腹委屈时,到朋友那里滔滔不绝地说出来,得到同情与安慰,也许,朋友给你物质上的帮助是有限的,但给予精神上的帮助是无法计算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自己受人喜爱和欢迎,让人觉得跟自己做朋友十分有趣;同时又要关心他人,友好相处。有朋友,便有支持和鼓励,便一定能振作精神,从挫折中奋起。
[size=11.666666030883789px]作者:
[size=11.666666030883789px]周 矩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