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罗云毅: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学海无涯    时间: 2014-9-16 07:00
标题: 罗云毅: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罗云毅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

核心提示: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之所以相对乐观,因为有许多优势条件,如资金优势、改革红利、政策空间。改革依然是我们最大的红利所在。关于房价,就是八个字“长期上升、周期波动”。
我今天谈一谈对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个人看法。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快。但近几年,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情况。经济增长速度从2007年的14%,到2012年、2013年的7.7%,总体上看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对此,国内外都出现了一些质疑,或者说担心中国经济可能会硬着陆。前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说,“中国流星般的上升正在衰竭”。另外,美国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认为,中国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也将成为“浪漫回忆”,随着老龄化危机的侵袭及投资的快速下降,中国2015年的增速将跌至6.9%,2014年至2018年之间将降至5.5%,而2019年到2025年降至3.7%。因成功预测美国金融危机而名声大振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可能在2013年严重放缓,遭遇“硬着陆”。美国金融界大亨吉姆·查诺斯认为,中国的金融危机势必发生,而中国经济往下走只是或早或晚的事情。国内也有类似的说法。
针对这个问题,我谈一谈我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看法。
2013年经济发展情况总结一下就是两个持平、两个新高。两个持平:一个是GDP达到近57万亿,增长7.7%,增速和上一年持平;一个是CPI涨幅控制在2.6%,也与上年持平。两个新高:一个是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一个是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总的来讲,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首先,尽管近年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行,但我要强调的是增速下行和经济的产出变化情况并不一样。经济产出总量并没有往下走,中国的经济仍然在正常生长,要区分总量收缩和增长速度下降。增长速度下滑并不代表绝对量下滑。如果按照2000年的可比价计算,GDP的总量每年都在升高,只不过升高的速度这几年稍慢了一点。
第二,怎么看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2012年、2013年都是7.7%,比2007年的14%少了近一半。依我看,7.7%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值,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改革开放30年来平均10%的增长速度,全世界也习惯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1990年到2011年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来看,中国是10%,印度在6.5%左右,巴西只有2.75%,俄罗斯连1%都不到,日本只有1%,美国、英国只有2%多一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我们的7.7%也不用批评太多。当然了,在7.7%中,甚至在过去的10%、9%中,我们有好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改正,比如说结构问题、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从中国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我想强调这样一个观念:虽然经济增长速度有较明显的下降,但并不是那么悲观。
第三,再看看物价。近两年虽然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了,但相对来说,物价水平还是比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一下,中国处于中游,物价上涨幅度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一些,比美国、欧元区、日本高一些,比其他金砖国家要低得多。很多人不太相信这个数字,总觉得我们的数据有点问题。一方面老百姓的感觉与统计数字也不太一样,因为老百姓更多的感觉到的是柴米油盐,柴米油盐每年涨幅在4%,甚至达到5%。物价是加权平均的结果,在国家统计局物价结构中就可以看出来,柴米油盐涨得比较多、居住价格涨得比较多,其他涨得低一些,这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主要发达国家、主要发展中国家要快得多。因此,我国物价水平2%点多还是可以接受的,一般来说,世界范围内能够接受的物价水平在3%,如果说出现了经济发展不太好的情况,有些经济学家还主张可以接受到5%。一个美国经济学家说,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10%也可以,也就是说通货膨胀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
为什么当前我国呈现这种经济增长态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两会”给出来了近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讲得非常明确。“GDP万岁”、“GDP决定一切”,此类观点是不对的,但同时还要明确,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另外,我们的宏观调控与过去有所不同,更加灵活、更加谨慎。“两会”提出,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这是李克强经济学的一个突出提法。只要在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之内,不会轻易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指的是,赤字占GDP的比例不要再扩大了,基本保持稳定。所谓积极财政政策,按经济学的观点就是中性的财政政策。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为3%多一点,要比2013年略高一点,这是外部环境。“两会”确定的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增长7.5%,居民消费价格不高于3.5%,新增就业1000万。7.5%和1000万是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3.5%是防通胀的上限,这是我们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指向。至于我国2014年的经济发展,不同的经济组织有不同的展望,大概都在7.5%左右,最高的是8%,最低的大概7.2%,总体上来讲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前景
为什么现在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换挡”?改革30多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10%以上,所谓的“换挡”就是说可能要降到8%甚至7%左右。对于这个问题,各方面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从长期看,因为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趋缓是必然的,各个国家都有这个阶段。这么高的平均增长速度持续这么长的时间是一个奇迹。问题就是说这个换挡期什么时候到?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在进入了换挡期。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长期因素有以下四个。
第一,所谓的人口红利。一直到201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达到了70%多。人口红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的供给率较高,相对来说,劳动力就便宜。这对投资者比较有利,劳动力成本低,投资就有利可图,相对来讲投资就会多一些。国内投资增长很快,还有不少国外的投资,这就是劳动力供给充裕带来的好处。但是,现在我们劳动力人口比重开始有所下降,同时我们的工资水平开始上升,这显然对经济增长是一个负面的影响因素。二是居民储蓄率下降。劳动力人口比重比较大,且不断上升的话,有利于维持比较高的储蓄率。因为只有劳动力人口才能够提供产出,小孩和退休的老人是不提供产出的,当他不提供产出的时候,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他就不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储蓄。劳动力人口比重下降了,储蓄率也会有所下降,相对来说,投资的资源就会少一些,就不利于经济增长。
第二,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是指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按照经济规律,一开始是农耕社会,农业占的比重比较大,进入工业社会以后,工业经济占的比重比较大,然后进入服务社会,服务业的比重相对来讲就会上升。但是一产、二产、三产,从经济规律和现实统计来看,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最快,一产和三产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对比较慢。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农业服务比重会下降,服务业比重会上升,进入服务社会,中国现在也在走这条路。中国三产结构的比重是,一产不断下降,二产相对稳定,也开始下降,三产是相对上升。三产比重上升时,就产生一种所谓的结构性的减速。
第三,后发优势空间缩小了。当落后的比较多的时候,缩短距离的速度就会比较快,这就是后发优势。比如,全世界百米跑得最快的是牙买加的博尔特,9秒58,如果你是第二,9秒6,那0.02秒是非常难提高的,但是反过来,如果现在跑10秒8的人想缩短与第一名的距离,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一些。后发优势体现在各个方面,特别在科学技术方面体现的比较明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与世界水平相差得非常多,现在我们的差距已经比较小了,而离顶峰越近,进步的速度就会越慢。从GDP总量在世界的位次可以看出来,1990年的时候,我们还排世界第11位,现在我们已经排第二位了。
第四,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红利相对弱化。我国在1978年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速度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改革红利。过去30多年,我们最大的改革红利来源,一是市场化,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二是民营经济的投资,大概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了。但是这两个改革我们已经搞了30年了,虽然依然会带来好处,但增长速度弱化了。
从中短期来看经济增长态势,我国经济增长率虽然出现了明显的下行,但它仍然处于正常的周期性波动和调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坏日子的开始,更不是大衰退或者长期萧条甚至崩溃的前兆。市场的周期波动是一个常态,总是要不断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把7.7%放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是一个正常的周期性波动和调整。我比较乐观地认为即使下降到6.5%也不是什么大事。
另外,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换挡了,从高速增长变成中速增长。减速因素确实都存在,但那些因素是不是决定了中国经济从现在开始就要换挡了?我认为还需要更多的论证和观察。因为支持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因素仍将长期存在,经济增长还会保持比较快的速度,但是究竟多少,我不是很确定,可能8%甚至更高一点,只不过我们现在正好在低谷期。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发展还是这么快的话,2016年我们就可能从第二位变成第一位,但我没有他们这么乐观,我觉得短期内从总量上还不会达到第一位。根据社科院的经济计量模型,未来经济增速保持在7.5%到8%之间,应该是没有问题。因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因素还是存在的,而且会保持很长时间。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有利因素
(一)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13亿人这个市场实在太大了。在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就是规模经济。另外,中国的人均产出与国际比还落后很多。按人均计算,我们现在人均产出是7000国际元,而韩国在1990年左右人均产出就达到7000国际元。换句话说,按人均产出,我们比韩国落后25年。日本不到1970年人均产出就达到了7000国际元,我们比日本落后近40年时间。我们比英国落后60年,比美国落后70年。我们经济总量全世界第二,而人均产出落后得非常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发空间,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GDP总量全世界第二,按照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名,按2010年计算的话,我们全世界排名第120名,只有美国、英国、日本的大概百分之十几,还差得很远。
(二)城市化、工业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动力。各国城市化率达到50%的年份是多少呢?中国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了50%,而韩国是1977年,巴西是1965年,俄罗斯是1957年,日本是1955年,美国是1920,德国是1880年,英国是1851年。从我们的数据来看,我国城市化还在发展过程中,远远没有结束,本身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需求。为什么城市化在发展过程当中对经济增长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呢?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工业化、城市化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转入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工业化产品和服务。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城市化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必然引发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管是从供给的角度,还是从需求的角度,城市化、工业化都会大规模地推动我们的经济发展。我国城市化率仅50%,相当于英国160年以前的数据,虽然不完全可比,但也说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可走,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和动力。
我对2012年城乡人均投资水平做了比较,城镇人均投资差不多5万块钱,乡村人均投资3000块钱,比值是17.5比1,投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消费的差距没有这么大,2012年城市消费水平是2万元,乡村消费水平6500元,大概3.2比1。如果要实现城市化,让更多的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从一产进入二产进入三产,将产生有多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这些数字就可以体会到。
在刚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及城镇化建设的一些主要指标。如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从2012年的52.6%提高到2020年的60%左右,从基本养老、医疗、住房保障的增长情况、基础设施的增长情况等,可以看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2020年是达到60%,2030年达到70%。一般认为,城镇化率在达到70%之前,经济增长应该能保持较高速度。70%是一个节点,达到70%以后,各项指标就会相对稳定。
从各方面的投资需求来看,国内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这么长时间,各种条件都有很大的变化,投资需求可能不会那么旺盛。从投资的三大块来看,制造业全面过剩;基础设施建设尽管需求很大,但由于地方债务问题日益突出而缺乏资金;房地产投资已经出现泡沫。而工业、基础设施、房地产这三项占到投资的80%,如果这部分投资降下来的话,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下降。
但是我觉得情况可能还不太一样,这些问题也反映出巨大的需求。
从工业看,工业产出占GDP的比例这几年有所波动,最高的一年是2006年达到了42.3%。也有一种判断就是我们工业占GDP的比例是不是到头了。如果做一个国际比较,可以看到工业占全国GDP最高的时候,英国是57%,美国是47%,德国是60%,日本是45%,巴西是48%。他们达到的峰值都比我们目前达到的峰值要高。当然情况是不完全一样的,国际贸易条件、技术条件都不太一样,我们不能说我们一定会走其他国家的路子。但不管怎么样,这是国际上给我们的一个参考框架。我总觉得我们的最高值可能比目前的峰值42.3%再上去一些。另外,工业发展还要看技术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我们现在的制造业中,中高技术制造业占比44%,比发达国家要低很多,比发展中国家高很多,处于中游水平。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要调整结构,经济发展要转型,将来在中高技术这一块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还是需要大量的投资的。
将来我国工业发展趋势有这么几个判断:增长速度可能不会有以前那么高了,比重趋势性下降的可能性增加,工业结构的变化接近技术升级陷阱。关键问题就在于我们技术发展、技术创新能否跟上,只要技术创新跟得上,我们工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工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导力量,投资还将保持稳定增长。
我对工业并不悲观,我不太赞成中国工业全面过剩的说法。我从来不说中国的经济工业全面过剩,顶多说部分产业过剩,而且这个“过剩”某种意义上我还要打一个引号。这个“过剩”也不见得全是坏事,还要仔细分析。比如说网络要从3G变成4G的话,要花费大量的钱,意味着原来的投资基本上都没用了,那些3G技术就没用了、过剩了。你说这个过剩是好还是坏呢?实际上,它是一种社会经济进步过程中必然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所以,对这种过剩还不能简单的一味否定。
再讲讲基础设施。实际上,基础设施需求也很大。比如说2013年发布的《全国水利普查成果》指出,全国有防洪任务的河段中,已治理的只占三分之一,应该治没治的占三分之二,已治理的只有一半达标,而且达标的标准很低。像荷兰就非常重视防洪,他的海堤的标准是一万年一遇,河堤是5000年一遇,我们最高的防洪标准是三峡大坝5000年一遇。另外,教育、医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虽然公路、铁路、民航、港口等都有很大的进步,但实际上我们还在第三个阶段——网络提升与稳定,这时候的特点是需要很大投资。近年,我国铁路发展得非常好,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在密度上,我们还是比别人差。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也是需求。
房地产方面。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表面上看,房地产业出现泡沫,加上中国又缺地,好像发展的空间不大。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城镇化率达到70%以前,住房投资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住房建设速度也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另外一个国际经验是户均住房套数,发达国家经验,户均住房套数没有达到1.1套前,住房的存量和住房的投资都会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我国现在还没有正式的数据,我们根据相关数据做过一个测算,还没有达到1.1。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住房的质量。欧美有很多200年、300年甚至400年的房子存在,相对来说,他们的住房质量较好一些。我国内地现在的存量房中,住房质量问题还很大。换句话说,尽管一般来说,住宅折旧期应该是50年的时间,但实际上我们的住宅如果达到50年几乎没法看了。城市的城中村解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居住问题,但这些城中村住房的质量很差。很难想象到了2020年实现小康、到2030年实现城镇化率70%以后,我们还住在那样的房子里,有大量的房子是要拆的。尽管有专家说房地产业泡沫很大,但我觉得房地产业将来还会有很大的发展。这讲的是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联系的需求。
(三)其他几个有利条件
第一,资金供应充足。
这是我们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区别的一个因素。尽管人口老龄化会使我们的储蓄率下降,但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占比开始有所下降,但并不代表着储蓄率会有很大的下降。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储蓄率比较高,我们的资金供应是非常充裕的。
我们的资金供应是个什么状况?储蓄率,就是储蓄占GDP的比例。储蓄率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储蓄,还包括了企业的储蓄、政府的储蓄。国民经济核算意义上,不进入消费那一部分就是储蓄,而投资的来源就是储蓄。我们的资金供应这几年也在不断上升,2013年的数还没有出来,2012年达到的50%,就是说我们有一半的产出作为储蓄从GDP中划分出来了。英国、美国储蓄率只有15%。俄罗斯、巴西大概只有20%左右,韩国、日本储蓄率也不到40%。因为我们的储蓄率高,所以我们的投资率也很高。我们的投资占GDP的比例也是全世界最高的,达到48%左右,而美国、英国的投资率是18%,俄罗斯、巴西、南非是20%多,这几年印度比较高也不到40%。努里尔·鲁比尼说,中国投资已经是过度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发展速度,在将50%的GDP重新投资的情况下,最终避免遭遇产能过剩和呆坏账。我们在投资那么多的情况下,储蓄还没有用完。从经济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几个轮子:劳动力、资源、投资、技术创新。正好我国有较好的投资率,这就有利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
我们的储蓄率是50.5%,投资率是47.8%,两个多百分点的差距,以现在57万亿GDP来算,大概有1万多亿人民币。我们把这1万多亿借给了外国,这又体现出我们的资金充裕。即使我们的储蓄率将来有所下降,可是我们的投资还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因为我们可以不借给别人的钱。我们人均收入全世界排第120名,只有他们的10%。在对外经济关系上,我国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资本输出,最多的时候资本输出达到2.4万亿人民币。这说明我们资金供应非常充足,将来能够支撑我们的投资。
未来中国资金会不会依然充裕?我个人觉得将来我们的储蓄率虽然会受到劳动力比重下降的影响,但高储蓄率还是要维持一段时间,因为劳动力比重的下降是一点一点的下降。另外,中国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储蓄率,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使然。中国的社会传统、历史文化就形成爱存钱、多存钱的观念。另外,应该承认我们的很多改革使得老百姓不敢花钱,比如说我们的教育、医疗费用过高,人们不得不节俭其他开支,应对教育、医疗和日后养老之需。
第二,仍有可能进一步激发改革红利。
虽然改革红利相对缩小了,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民营化,但在很多方面改革进行得较好,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激励因素。在未来时期,改革依然是我们最大的红利。对这一两年来说,如果我们的改革比较有成效的话,很可能会成为国际上最重大的事件,关键看我们下一步的改革还能带来哪些比较大的好处。
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它从零已经到了三分天下得其二,但毕竟还有三分之一民营经济还没进去。2005年中国出台两个“36条”支持民营经济、支持民营投资。两个“36条”如果得到进一步落实的话,民营经济还会有比较大的发展,这就会给我们的经济带来活力。虽然不可能都是民营经济,但能达到70%,甚至达到75%乃至更高,这将给我们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少好处。
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经济发展较快,国企改革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国企进行了很多的改革,但显然国企还有有待提高改进之处。现在国企的改革也是下一步我们经济体制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国企改革到位,通过发展混合经济、通过发展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改革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如果我们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的效率能进一步提高,显然对将来经济发展能带来很大的好处,做出更大的理想贡献。
完善市场体制。如果我们的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更好地把政府调控和市场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红利之一还可以继续完善。
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过去,虽然我们政府已经做了很多改革,但还有很多与市场经济原则不相适应的地方。比如说,有些审批可能不太合适,有些地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过多,债务管理、风险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由于政府投资的比重现在还得占到10%左右,如果政府的投资能更加有效率,对于改革显然也是一种红利。
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财政体制中,中央和地方关系处理的问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关系的处理问题,预算制度的改革,债务管理问题。在金融体制中,利率没有市场化,不利于中小企业、有风险的企业的发展。
土地制度怎么改?能否给我们带来好处,现在还不得而知,各方面正在探索。说实话,土地制度的改革非常难,关于土地制度怎么改,各方面看法不一致。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全部私有化,一个是全部国有化。两个极端的改革方案都有很大的风险。如果土地制度改革能较好地适用中国的现实情况,对中国将是一笔非常大的资源。
第三,还有政策空间。什么叫政策空间?当经济发展需要的时候,有空间、有能力、有可能性调整经济政策,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前两年我国经济增速开始明显下行的时候,世界银行就指出,中国仍然有空间在必要的时候推进货币和财政刺激政策,特别是在通货膨胀已经见底的时候。总的来讲,我们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还是较谨慎的。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贷款、利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等来影响市场资金供给的政策。如果市场上资金供给多了,企业就容易贷到钱,就有利于发展和投资,但同时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一个约束条件。如果通货膨胀率太高,央行就不能多发货币来刺激。目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3%左右,在完全可控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讲,如果一旦有需要,央行依然可以采取刺激性的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现在我们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而且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只要我们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在可容忍的下限上,就不会轻易增发货币。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没吸收存款时,必须拿一部分钱存到人民银行,以限制它的贷款能力。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时,商业银行贷款能力受到削弱;如果存款准备金率向下调,商业银行贷款能力就提高了。我们现在依然执行2012年5月份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是20%。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我们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降到16%。如果真正需要放手的话,是有空间的。
贷款。贷款利率比较低就意味着货币政策比较宽松,贷款利率高了,货币政策就比较紧了。我们现在的贷款利率是2012年制定的7.6%,高于2008年年底的贷款利率。这贷款利率也有下调的空间。
中央非常谨慎,现在还没有改变货币政策。一旦经济增长和就业率下行突破我们可容忍的下限之后,该出手就要出手了。中国有政策空间,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像欧洲国家、其他金砖国家已经没有空间了。
财政政策调整空间主要是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2013年的赤字是1.2万亿,赤字率是2.1%,比2011年低一些。2014年的赤字安排是1.35万亿,赤字率还在2.1%左右。赤字的钱从哪里来?通过发国债,企业也可以买,老百姓也可以买,买了以后就变成了公共支出了。但赤字是要受限制的,我们现在赤字占GDP比例在2%左右,欧盟要求比较严格,它的赤字率限制是3%,很多人以此为国际安全线。现在我们比欧盟基本要求还要低。
债务。很多人说中国的债务问题比较大,中央政府有债务、地方政府有债务。但如果我们冷静的分析一下,我觉得还不是那么严重。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债务问题,但重视的关键是要解决透明问题。另一方面是要把债务资金用好的问题。其实从数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届政府的决策都是比较谨慎的,尽管这两年政府债务增长较快,总的来讲,我认为问题不是很大。2013年,国家审计署公布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20万亿元,加上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不到30万亿。我们政府债务率是36.4%,欧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债务率是不许超过60%。实际上,很多国家都已经突破了。美国是百分之百,日本200%多,英国83%、加拿大84%。欧元区从60%,突破到87%,其中意大利120%,希腊152%,管理得最好的德国也达到了80%。与这些发达国家比,我们的债务还是有空间的。另外,我国的债务空间与这些发达国家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政府手里拥有大量的优质资产。
中国未来中长期发展之所以相对乐观,还不至于悲观,就是有很多的优势条件,如资金优势、改革红利、政策空间。
关于房价问题的讨论
很多人唱空中国经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肯定要出问题。
房地产投资占到整个投资约20%。房地产问题包括很多方面,各界关心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房价上面。我想谈谈个人的意见。我认为,房价就是八个字“长期上升、周期波动”。
房价是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是一个客观规律。房价是收入水平的函数。美国2007年的次贷危机,表面上看是个金融问题,实际上是住房政策问题。小布什提出,美国梦是让穷人也能够住得起有尊严的住房。美国的“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是政府支持的信贷机构,必须得给穷人发贷款,穷人穷到什么程度都得发,三无的也得发。结果发了一大批贷款,叫做次贷,贷款的质量是很差的。三无人员你也给他发贷款,那质量好得了吗?经济上涨的时候,他能找到工作还可以还你贷款,问题是经济一旦下行,他失业了,没有收入了,贷款就还不了了,就出现了次贷危机。
我认为房价是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房价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与收入水平挂钩。我和一些同志研究了18个经济体40年的数据,得出来的结论是房价和收入水平大概是1比1,收入如果上升10%,从长期趋势看,大概房价也上升10%。当然,有的国家会高于这个平均数,有的国家低于这个平均数,中国是高于这个平均数的。我给出一个判断是,房价是收入水平的函数,房价会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
为什么房价会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因为房子这个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附着在一定的地段之上。房地产经济学有一个房价地段法则。买房子关键在于地段。房地产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地段、地段、地段。地段决定了房价的变动。和普通地段相比,毫无疑问优质地段是相对短缺的。只要地段好,房价必然就会上升,但越好的地段就越是短缺,这是没办法更改了。如果我们承认这一点的话,现在房地产市场又是市场经济,价高者得,谁出的钱多谁买好地段,优质地段必然是由高收入阶层购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阶层的收入都会增长,可是地段不变,即便增加了一些好地段,最好的依然是最高收入的人买去,他的收入增长还要比普通老百姓快一些。那些好的地段、中等地段的房价是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甚至于比收入增长的平均速度还要快一些。虽然中国有的是地,但好多地方人们是不肯去的,起码要交通方便一点、起码有小学、中学、医院。房价、地价不断上升,我们三四万一平米买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地段。在某种意义上就有点像齐白石、徐悲鸿的画那样。现在全国平均收入是7000国际元,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将来咱们的收入变成7万国际元的时候,齐白石的画还是这个价格吗?肯定就不是了,富人的收入会是70万甚至700万,而这些短缺的商品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上升的。所以,我觉得房价是一个长期上升的趋势。
而房价长期上升的前提是我们的收入水平在不断增长。如果经济不增长了,像日本一样,房价也就不涨了,但是我们希望那样吗?肯定不希望。
刚才我们讲的是收入,如果再把城市化的进程、经济周期、城市住宅土地的稀缺、住宅的投机、住房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通货膨胀等因素都考虑进来,你就会发现没有哪个因素能改变房价长期上升形成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收入上升、房价上升。这些因素实际上都助长了房价的上升。
从长期来看,我也希望房价是下降的,但是从经济学的分析结果看不是这样的。所以,房价上升趋势结论是,房价是收入水平函数,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商品房价在长期中必然呈上升趋势。老百姓要认清并接受这个现实,要能够容忍房价合理上升。另外,我们的政府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把政策定在房价稳定甚至有所下降上,当然对于过高的房价还是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进行调控。政府固然是有绝对的权威和多种干预手段,但从长期来看,用行政手段干预只是在短期内产生一个阻滞作用影响房价水平的上升幅度,但不可能对抗由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决定的房价长期上升趋势。
当然,房价会有波动。房地产市场总是在波动,波动有好多因素:经济周期、利率、税收、人口结构、预期等。
我主要讲了对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的看法,分析了出现下行趋势的原因,以及未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最后从若干个宏观经济的热点问题中选了房价问题和大家讨论。很多观点是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欢迎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