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众路线?为什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群众路线做了这样的一个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样四句话。第一句话是说一切为了群众,就是说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句话是说一切依靠群众,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依靠群众的智慧,这跟坚持党的宗旨是一致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讲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很多,把它概括成基本的领导方法是毛主席概括的,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那么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我们老一代的革命家在理论上有很多创造,毛主席的贡献就更为突出,我们借这个机会补充一下,毛主席的一些重要的论述,我觉得有这么几篇文章特别需要值得一提。
第一篇就是毛主席1934年在江西瑞金写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这里毛主席就提到要得到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当时毛主席没有用民生这个词,实际上我们现在讲的民生油盐柴米所有的问题都要关心,群众利益无小事,我觉得毛主席在那么艰苦的战争年代里就提出了群众利益的问题,非常重要。那么在这篇文章里毛主席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观点,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的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你看,毛主席说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又加重了,这个语气加重了,就是真心实意的拥护我们党的群众是我们党真正的铜墙铁壁,这个非常了不起。
第二篇文章就是毛主席1941年写的,那么在这里面毛主席有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他说要甘当,就是搞调查研究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他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在这篇著作里面他提出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个重要的观点。到1943年他又写了《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在这篇著作中毛主席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他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我们前面说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就是概括了群众路线的内容后面两句话,他的出处就在这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到1945年党的七大毛主席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在这个报告的最后一部分,前面讲的都是形势任务,最后一部分是讲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这一部分他提出了非常著名的三大作风的论断。那么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第二个标志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
群众路线过去现在将来始终是我们克敌制胜、百试不爽的法宝,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而不是表面应付地,扎实地而不是浮躁地,持久地而不是一时地,赋有时代意识而不是墨守成规地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我们就将无往而不胜,不断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我们的党群关系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群众路线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当时的条件下非常管用,我们就是因为遵循了群众路线,所以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可是现在这个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党风不正以至于党又出现了一些不廉洁的现象,这样的话对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对于党和群众的关系就产生了新的挑战。如果我们讲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面,我们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这一点都为过。那么我们现在呢?我们的党群关系就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为什么我们的党群关系会面临这么严峻的挑战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是从党自身的情况下,是由党的地位的根本转变造成的,就由一个被压迫、被屠杀、被围剿的革命党转变成为领导全国政权执政党的转变而带来的挑战和危机。1980年11月胡耀邦同志在中纪委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座谈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就是关于党的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是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党内法规。那么中纪委召开了几次会议来讨论这个准则的贯彻执行。胡耀邦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其中他就说到马克思主义的党从被压迫,被屠杀被围剿的地位变到在全国执政的地位,这是根本的变化,执政以后会不会变质呢?历史的发展向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向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了这个问题,100多年来共产主义运动的活生生的历史不是说可不可能有这个问题,这不是个抽象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耀邦同志在这里提出因为党取得了全国的领导群众正确的执政地位以后,党发生变质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时机的问题。
我们想想在即将夺取全国政权之前,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西柏坡在七届二中全会的会议上,就提出了“两个务必“,我们不断用”两个务必“来自警自省。即便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还有脱离群众的危险,为什么我们还有变质的可能呢?这要从权力的本质和特性来分析。什么是权力?权力是某个机构或个人用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控制他人行为的影响力,权力是一种控制力,而且是一种强制性地控制性,是用自己的意志强制性地要求别人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这种控制性这种影响力就叫权力。那么这个权力有的时候直接表现为国家形态的强制性,比如说军队,法庭,监狱,警察,这是国家形态的一种强制力,还有一种是非国家形态的强制力,它不是通过军队,不是直接通过监狱,法庭。而是通过其他的一些形态,比如说在一些群众组织中,在一些企事业单位里面,有一些上级领导对部署的一些控制力。
怎样理解当前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精神?
第四点要注重用改革的精神推进教育。在中央关于这次教育活动的要求中,特别提出了要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从体制机制上堵塞不正之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的成果,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的成果,这过去没有提过,或者很少提,是用改革的办法来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要以改革的精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小平说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同样也是决定群众路线命运的一招,这次群众路线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成果,关键就要看教育有没有融入改革的精神。如果只是简单套用过去的做法,哪怕是很认真,表面上也轰轰烈烈,所有的程序都走过了,但收效是会有限的。一个领导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党自身必须改革,否则难以胜任领导这一事业的重任。毛泽东曾经说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能不能继续前行到达胜利的彼岸,关键在党、在党自身的改革,在党自身改革的要求和能力,改革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动力。我们相信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发展党内民主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群众路线的教育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侯少文 中央党校教授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