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突破农村金融瓶颈的思考 |
来源:--《闽西调研》2008年第第48期 作者:刘友洪 日期:08-12-29 |
一、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在农村金融 近年来,各级的农业农村投入有所增加,“三农”工作的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但由于城乡统筹的机制尚未建立,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2001年我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倍,2007年则达到2.8倍。金融是经济的核心,资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血脉,是农村发展的四大要素之一,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农村金融问题。完全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在农村金融。 由于资本的趋利性,目前银行业普遍存在重大轻小、重富轻贫、重工轻农、重长轻短的问题,导致农村资金的逆向流动——越需要资金的地方、资金越背着它跑,而不是向着它跑。目前,农业农村资金的大致情况:一是“流血”多。农业积累的资金自发向二、三产业跑,农村积累的资金自发向城市跑。全国每年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资金大约4000亿元。二是“抽血”猛。由于大部分金融机构在农村只存款、不贷款或少贷款,把农业农村资金抽向城市和二、三产业。目前我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20亿元左右,贷款余额370亿元左右,而其中农业贷款余额只有60亿元左右。各类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要求:“农业贷款规模不能低于上年、新增贷款中农业农村不能低于70%”,其它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投入只停留在“一般号召”。三是“造血”差。农业是弱质产业,农业是弱势群体,农村是落后地区,造血功能差。四是“输血”少。近年“三农”投入增加不少,但相对于农业农村的资金需求仍是杯水车薪。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一个“双十”现象:一是城市人均贷款是农村的10倍;二是农村金融落后于城市金融10年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更长(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语,2006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前几年的金融改革,把注意力和重点放在了城市金融上,大部分的金融机构纷纷从农村撤离设到了城市,城市金融产品一个接一个推出。而农村金融实际上形成了农村信用合作社“一家独大”的局面,县以下农村金融不能保证商品生产的基本的跨省以及全国性汇兑结算需求,更谈不上其它金融服务产品,高素质金融人才都流入了城市金融机构,从事农村金融的服务人员的学历低、年龄普遍偏大,农村金融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农村金融在资源总量、管理力度、改革步伐、网点布局、人才员工等方面严重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服务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艰难的低潮期。 二、农村金融萎缩的原因 1、农业农村贷款成本高。贷款额度小,笔数多、加上农村交通不便,空间跨度大,导致贷款成本高。 2、农业农村贷款缺乏抵押物。由于农村产权改革滞后和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农民的很多资产无法取得合法的产权证明,银行不愿接受无产权证明的抵押物。即使银行接受了这些抵押物,也难以找到一个合适的抵押品拍卖市场去处理。 3、农业农村贷款风险大。由于贷款规模小,金融机构缺乏有关农民客户活动的私人信息,又无法承担信息采集的时间和成本,导致信息不对称。加上金融机构很难了解和应对农村生产活动中面临的各类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市场风险。 有专家把农村金融的问题概括为“三缺三不缺”:一是不缺信贷、缺信用;二是不缺资金,缺机制;三是不缺银行,缺竞争。 三、现有条件下先行先试突破农村金融瓶颈的可能性 1、近年龙岩经济发展快,工商资本实力大幅增长,为其转化为农业资本提供了可能。 2、农业投资环境大有改善,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农业有利可图的一面凸现。 3、近年全市农民收入增加,相当部分农民有了一定积累。 4、中央和全社会对农村金融问题的重要性、严重性和紧迫性逐渐形成共识,农村金融政策逐步放开。 5、近年我市财政实力增长快,为先行先试创造了一定条件。 四、现有条件下突破农村金融瓶颈的着力点 如果只由市场经济自由调节,农村金融是永远竞争不过城市金融的。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利用多种手段大力促进构建一个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外资金融、民间金融共存的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各类金融组织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1、构建银农合作的平台和机制。一是由政府出面,定期召开各类银行和农业企业座谈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了解和协调双方需求。二是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积极扶持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作用。 2、鼓励组建农业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对其担保农业贷款进行财政补助。 3、利用政策扛杆,促进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增发农业贷款和农村贷款。 4、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如古田、永福,积极鼓励组建村镇银行和乡(镇)信用合作组织。 5、发展民间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规范民间借贷,给“草根金融”以合法身份,使其发挥独特作用。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规范民间借贷”,使民间借贷合法化第一次从最高级别的政策中获得了依据。央行也于2005年5月,批准在农村金融市场设立一种新型金融机构——民间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并决定在4个省进行试点。 6、积极鼓励农业资源、资产、资本“三资”运作。 7、政府扶持,建立农业农村贷款的风险化解机制。 (作者系龙岩市委农办副主任、市援建办副主任)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