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4-7-28 08:57
标题: 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
      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是十八大顶层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化解工业化和生态文明内在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发展战略和思路,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一种优化和升级。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推动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互相融入、互相支撑、共生发展和融合发展。
  树立以科技创新推动两个文明融合发展的理念。工业文明是发展之本,是经济发展支撑所在,建设生态文明并不是要遏制工业化,也不是简单的环保行为,而是要统筹布局。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生产率、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提高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和修复自然的能力。科技创新是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改变工业模式、加速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倍增器,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社会的必由之路。
  以系统工程思路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系统工程思路,构建“以科技为基础,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为方向,发展工业强国和生态文明为任务”三位一体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加快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推动工业化和生态化双重进步,实现产业共生、生态和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适应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发展相适应的能源发展新战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和发展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切实把能源资源保障好,把污染排放治理好,全面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和“五位一体”发展目标。
  构建适应中国发展实际,统筹工业和生态发展要求的功能区域布局。要根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发展实际,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环境功能区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适应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要求的新型工业生态功能区域布局,统筹工业科技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解决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保障问题,构建跨部门的顶层战略、规划与管理部门。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实现这样的根本性变革,必须依靠制度、法治和顶层协调机构来落实。因此,要逐步建立我国生态系统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体系,通过系统完整的制度法律体系来保证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科学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实现,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顶层战略、规划与监管机构,通过执行最严格的制度、实施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构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理念、文化和宣传的统一体系,大力倡导资源节约理念,推动生活方式转变。大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因此,实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必须要从资源节约这个源头抓起,把节约资源作为根本之策。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生态节能环保理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宣传和价值观体系,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向绿色、节约、低碳、环保和循环利用方向转变。
  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建立以考核增长质量为主的过程导向的指标考核体系。科学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指挥棒。以前我国的考核评价体系主要以考核经济总量的增长率,只注重结果,唯GDP论英雄,并不关注增长的具体来源,更不关注增长所消耗的资源,对环境的损害和生态效益等隐性代价和成本。因此,很多地方政府大力发展资源投入大、效率低、当前见效快的低水平产业,不考虑发展的质量效益和资源环境代价。所以,必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的方向,建立以考核增长质量为主的过程导向的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总量增长的同时,把增长总量中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量占增长总量的比重、万元GDP能耗降幅、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指标纳入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使之成为重要导向和约束,引导全社会逐步向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增长的发展方式转型。
  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和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构建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解决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要改革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打通产学研合作的通道和模式,加快解决制约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的关键问题,把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作为重大基础来抓,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瓶颈。从国家层面建立科技创新统筹协调机制,克服各领域、各部门、各方面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避免“创新孤岛”。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完善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潜力更好释放出来。
  加速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人力资本积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就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在创新活动中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条件。在吸引人才方面,要加大对高等院校关于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投入支持力度,通过项目牵引,引导全社会优势人力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流动,要制定一系列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措施,为人才创造能够安心发展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作者:李宏伟 卢广山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