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牢记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打印本页]

作者: 2874828892    时间: 2014-7-25 11:35
标题: 牢记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牢记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 V5 K4 h+ Y5 ?$ ]. Z- A
$ j) p% i$ K% h& @* Q  1894年的今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是一场日本蓄意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 R- C0 x, a( ^2 z- z% _
  甲午,中国近代史上意味深长的纪年;7月25日,中华民族情感日历特别标注的一天。- R" u/ M% i0 j7 }9 o
  非同寻常的时间节点,整整两个甲子的时空穿越。
) V5 t# ?0 f2 M0 W' D  r  历史没有丝毫褪色。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在巨浪滔天的黄海战场,北洋水师官兵和来犯倭寇厮杀声中,两个东方国家关系格局易位,东亚秩序按照丛林法则重塑。2 Y6 V" x0 t: k& j% n* l2 ]; w
  无以复加的屈辱,刺痛心灵的拷问,沸腾奔涌的热血。& Y1 C9 M4 L5 u& k6 z% y. J4 X8 k
  这一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访问欧洲时的一段演讲在我们耳畔回响: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 c+ F3 m7 o8 E  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甲午战争是一本沉甸甸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在深刻的反思中始终保持清醒,凝聚信心和力量,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3 N% f# j, D+ K2 R1 ^
  (一)' d/ ~; A( g+ Q
  一切都没有忘记,一切都不能够忘记。: y+ H% Z/ ^6 C; ~; x) q
  水陆并进,攻城略地。旅顺城内,日军四天三夜虐杀清军战俘和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幼两万余人。偌大旅顺城,只是因为遍布街巷的尸体需要掩埋,才有36个苦力活了下来。4 e  x+ P' A$ H* ^3 {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 j7 v! H- G) w' f4 V1 }9 Y+ g! W  二万万两库平银,“赔偿”日军抢占中国领土、屠杀中国人民的军费。强盗也知道,如此庞大数额的赔款,清朝政府无力一次交出。于是乎,第一次赔款交清后,余款要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6 c' ~* ~- M/ ^  j; P1 M, {* o
  对领土的侵占,对财富的掠夺,更有对精神意志的摧残。5 L9 Q+ ]4 h% D1 `: X
  想议和?清朝政府代表谁来出任,要日本指定。马关“会商”,中国人只有一件事可做,那就是捧起日本人摔过来的条款,数日内作出“明确答复”。
$ e. Y3 J% B& }# F$ [* ?/ {  定远号是北洋水师引以为傲的主舰?击毁还不算完,碎片也要运到和中国隔海相望的福冈,建起“定远馆”。炫耀日军武功,弹痕累累的甲板被改造成门板……
! @5 ]# ?% I* e' B4 [  “幢幢华裔,将即为奴;寂寂江山,日变其色”;& Z5 ~7 ]) L& ]1 [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 w) x4 a% L# R( q7 ]- ~# F0 t( d8 @  “吾民精华已竭,膏血俱尽,坐而垂毙” ……, |4 f9 g; y: u+ h+ K0 W
  甲午战争的重压以及这场战争引发的列强瓜分狂潮下,东方文明古国尊严扫地。笼罩神州大地的悲伤、愤懑、压抑氛围中,整个民族的精气神犹如微弱烛光风中摇曳。
/ s! s( U" ]! i( E  甲午战争,不仅仅是清朝苦心经营的一支舰队在实力相当的对手面前输得精光的军耻,也不仅仅是昔日文明导师被后起岛国打败的国耻。
# P* R7 N/ o  j  甲午战争之于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恩格斯站在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历史高度,给出自己的答案:“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
" D9 ?3 `$ r. \" O! m0 R+ ^  (二)) H" T  t# r" B, p
  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E2 C* f, Y5 s" C6 W/ c0 q
  毛泽东曾说过,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一件坏事,但它唤起了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人民觉醒了,掀起了抗日运动,进行了抗日战争,一盘散沙团结起来了,睡狮觉醒了。
- ?; s0 a2 v6 P( Z0 O  同伟大的抗日战争结局截然相反的甲午战争,给中国人上了怎样一课?3 ?8 h9 n- c; S% t- e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到中法战争,清朝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敲打得一蹶不振。然而,清朝政府并未痛定思痛,走出自我蒙蔽的怪圈。. p% k! e. x) l+ I" b
  英国人赫德主持清朝海关近半个世纪。这位零距离旁观者有过这样一段形象的描述:“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朋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呵欠伸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作一番伟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一口茶,燃起烟袋,打个呵欠,又朦胧地睡着了。”4 @4 A1 x* P+ V: f  ?- h4 v
  修修补补、搞点洋务,充其量不过是困境下的一种应激反应。但就是这种难成气候的应激反应,竟造就了清朝臣民头脑中的“同光中兴”,编织出一段“太平盛世”。( W6 G! L; ]4 u. |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甲午战争带来的亡国灭种之危终于让中国人睁开双眼,实实在在掂量出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的分量。
9 K+ z6 x) Q9 u( A  {$ Y  找回现实感还远远谈不上真正的觉醒。真正的觉醒,是崇高人格精神的回归、炽热爱国情怀的释放,是拼了性命也要革除痼疾、闯出一片新天地的血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世界的荡涤升腾。4 w1 M5 o& D. I* o/ x5 H  G/ i
  在丧权辱国的甲午战争中,这种精神、这种情怀和这种血性,如啼血杜鹃惨烈绽放。
1 T7 e2 N8 O/ Y! J1 O  北洋水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炮弹垂尽之际毅然下令撞击日舰吉野号。致远号不幸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坠海后拒绝部下的救助,甚至将救主的爱犬按入水中,用生命践行了“誓与日舰同沉”的诺言。
7 O/ `& k) S. l- R& H1 @  《纽约时报》对甲午战争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号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文宣)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
- A" Y1 f% L' Z- K: I# V7 H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如此强大的文化传统支撑,有为国捐躯者的精神感召,中华民族再一次历经磨难而不倒。
! N+ j" M5 M3 A9 O6 @( E# @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从甲午惨败到抗战胜利,中国又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中华民族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苦难辉煌的交织中找回了赖以生存的精气神。; b8 d9 D) C" p; P7 X) o) [+ u
  (三)
+ O7 Y  M3 L' T$ a. q6 r  每一次从战争走向和平、从衰落走向复兴,无不是以涂炭生灵、捣毁民生、中断社会发展进程为代价的。& n8 ?" R4 G5 {4 L% N4 I' d# `! l
  中华民族如何才能摆脱近代以来浴火重生的宿命,始终作为一个强国守住尊严、永续发展?
( ?: T  m/ h; s* H# I& A" w0 h  在意大利史学家克罗奇眼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为了从甲午战争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启迪,我们需要回望更加久远的过去。- P) r" A( S+ ]3 R* B4 s- p0 j
  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辉煌盛世。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被誉为“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国家”。然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有为君主,对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历史性大变动浑然不觉。时代大潮汹涌澎湃,中国这艘古老的大船却在落日的辉煌中搁浅了。) w5 h" F3 N! N8 W
  马克思1858年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写道:“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2 f3 }! N7 e5 G% ]; B2 b' K( W7 v* D
  如果说“殊死的决斗”预言了“陈腐世界”同工业化造就的“最现代的社会”之间的历史性碰撞,马克思对中国人精神气质的描述,则道出了大清江山百余年间沦为“纸糊的破屋”的缘由。无视世界大势、固步自封、作茧自缚,注定导致国家和民族的衰亡。
5 J( h9 [  j  g5 J  j8 s! v0 _8 _* y  生死攸关,奋起一搏方有转机可言。可悲的是,大清帝国既找不到变革制度的勇气、更新战略的智慧,更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豪壮。无人照看的国家没落涣散,大官唯争权,小官唯争宠,百姓唯争利,军队丧失战斗力。) D  Q$ d, ], q1 d7 \
  美国驻华公使田贝向白宫密报甲午战况时写道:“中国人中之最无智识而最愚笨者成为统治者。中国政府几乎无官不贪,无事不贿,上下相欺,大小相欺。中国军队中贪污吃空额、营私,盗窃公物,扣饷以为常……”
9 T1 M! b- y( E9 H" `; l# c. P  1894年12月13日,《伦敦每日新闻》报道称,只要外国公司引诱或贿赂他们(清廷官员),再老掉牙的枪支或陈旧的弹药他们都会购买……看看这些枪是什么货色吧:外观上还像那么回事,但托盘根本没有加工好,枪口也挫得十分粗糙,螺丝上得敷衍了事,有些螺帽都掉了,连接处都松开了。
/ M9 |" Z3 ?. y2 t2 D  日本战时刊物《日清战争实记》如此描述自己的对手:有将军携带妓女的,有打着蝙蝠伞的,有带着鸟笼的,队伍里有唱歌的,有怒骂的,有快走的,有慢走的,千差万别、千奇百怪。
, ^1 }! y4 L2 \# F  “在战争中,精神之于物质是三比一。” 拿破仑这句话给清朝甲午惨败提供了有力注解,也道出一个民族把握命运、一个国家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 l6 f/ w. Z0 H" R
  (四)3 T) \4 v* i& p1 H
  悠悠岁月,刻骨铭心的伤痛难以抚平。
( R% q2 l+ h8 v: i& g, h  “我亲爱的同胞,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是祖国母亲不想要我们,而是祖国母亲那时太弱,她爱我们,却保护不了我们。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人家要钱得给钱,人家要地得割地,祖国母亲别无选择……”
8 A. J  B6 m% r( G% l. y, ^$ `  一位老人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的活动上的发言让在场中国人痛哭失声。
0 g; |% c1 G8 [7 q' p3 f" v  又逢甲午,悲怆历史的镜鉴发人深思。' ?% w5 H  t5 t9 O+ I6 s
  “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8 l" Q- m7 C7 |5 L  z  “甲午,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特殊的含义,在我国近代史上也具有特殊的含义。回首我国近代史,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 ]/ ^# y' B8 R# k5 W
  习近平总书记忧深思远的讲话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B6 J$ Q" e- F' A; L( u( b+ Q: G; U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 v, t$ T" a4 l% k8 X" p2 {  忆往昔,峥嵘岁月,艰苦卓绝。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重重艰难险阻,赢得了民族解放。一个崭新的国家,昂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看今朝,中国已经崛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3 {' P( T; M) f# {- a1 v5 }  两个甲子,沧海桑田,耻辱的一页彻底翻过去了,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满怀“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豪迈,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 C* r' B" z8 j3 r5 s' A  中国梦蕴涵强军梦,强军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死里逃生的北洋水师管带萨镇冰,参与重建民国海军,担任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直到去世前还赠诗毛泽东:“尚望舟师能再振”。
. P; O* I( V' M0 V  回望甲午,警钟长鸣。% b' Z3 G3 a6 A, ^
  当今世界,天下还不太平。我国安全的隐忧在增大,我们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在增大。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我们必须牢记,须臾不可放松警惕。
' N* v; }2 [, ?7 D& }2 y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必须有强大的实力守护和平,让那些企图扰乱中国和世界安宁的人不敢轻举妄动。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1 D. Y! c1 r0 f& d: {7 S, c  回望甲午,坚定信念。
9 v9 s. ]) w4 y" M! {  今日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我们越是发展壮大,面临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
- F* X$ `9 S3 ~' h  S' Y  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2 f% z0 y  |; X9 @' m( S7 v
  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我们不会耽搁在甲午战争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从历史中塑造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魂。如鲁迅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 l/ c' j# x1 l& Q( _; H9 b1 o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