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方红尘    时间: 2014-7-2 15:03
标题: 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共产党人用生命搭建理想,用智慧构建未来;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强国富民道路;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那么创造出这奇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华文报纸《国际日报》发表题为《中共90年奋斗历程 竖立治国理民不朽丰碑》的文章,文中指出“扎根群众、为民请命”“以民为本、以和为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最重要原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取得光辉成就的根本。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曼弗雷德•格伦德说:“过去30多年,中国在经济、社会和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最好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束缚,是一个务实的执政党,为所有13亿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为少数党的精英层服务。”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群众路线。这是“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奇迹”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是中国共产党赖以生存的根基与壮大发展的动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的追求。时代在发展,中国共产党也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与时俱进,在不断强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民生优先。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不是为少数人利益,也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了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健康安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这既是对我们做好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为我们开展群众明确了方向。
近年来,我镇党委始终遵循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原则,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自身服务群众的能力,夯实党组织的执政基础。
一、倾听民声,体悟民意
及时全面准确地搜集分析人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愿望心声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等,是我们正确决策、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是党和政府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带领群众一道前进的重要基础,归根到底是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基本功。
第一,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必须时刻强调的永恒话题。要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调研制度、群众接待日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等,开辟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多种渠道,及时捕捉群众的“第一信号”,把握群众的第一愿望。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民主观、权力观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共产党人只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沧海之一粟,真正做到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在帮助群众中了解群众心声,在服务群众中把准群众脉搏,在奉献群众中体验群众情绪。
    第二,健全人民群众信访渠道畅通机制。坚持疏导、化解原则,最大限度地方便信访群众,让群众有说话之处、诉苦之处,从群众来信来访中关注社会动态,掌握深层次、动态性、预警性信息。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访处理机制,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解决在基层,不能把矛盾上交,更不能视上访群众为“刁民”,粗暴地对待上访群众;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于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虽然合理但一时无法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第三,开辟多种民意表达途径。新闻媒体要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应当把版面更多地让给基层群众,更多地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更多地报道群众关心的问题。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决策民主化,凡属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体现
群众意志。
二、明确职能、解民之难
乡镇党委处于党组织的最基层,是直接面对群众的排头兵,是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站。但现在的乡镇党委政府干部肩负着繁重的经济发展任务,顶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各种工作。经常处于分身无术的窘境,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服务群众。此外,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很多干部有心为民,无力做事,远远不能满足服务群众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镇党委政府理顺体制,健全服务机制,深化体制改革,尽快转变职能,构建服务型乡镇政府。让民众的困难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首先,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工作。给干部下达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应符合实际情况,宜粗不宜细,落脚点在考核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成效上,不搞没有实际成效的达标评比活动和过多的“一票否决”,使镇干部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上。
其次,优化组合服务力量。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乡镇现有的机构进行优化组合,将镇委各部门的事权、人权、财权真正下放,增强各部门的调控力和综合力。在此基础上,可把人员大体优化组合成党政事务和产业服务两大块。党政事务工作设置一个综合工作机构。产业服务方面,要围绕本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一些专业生产工作服务队,保证服务力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建设便民服务机制。组建“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为民服务。群众办事可以直接到中心办事,也可通过电话告知中心,由中心指定相关服务人员上门,提供科技、信息、营销、办证等方面的服务。中心还在人口集中区设立“社区服务部”、“社区医院”等服务网点,拓展服务范围。随着条件的成熟,还逐步向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等方面服务,尽力做到群众有什么需求就提供什么服务。真正做到解民之急,解民之难。
三、先忧后乐、取信于民
“先群众之忧而忧,后群众之乐而乐”, 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人心向背决定政治力量的兴衰成败,这是历史发展铁的规律。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在于脱离人民群众。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核心问题是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能否做到这一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越要加强。”当前,我镇群众工作总体上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有的领导干部不愿做群众工作,群众观念淡薄,对群众感情不深,摆不正同群众的关系,认为群众工作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事情,现在过时了,埋头业务工作,忽视群众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的领导干部不会做群众工作,旧法不管用,新法不会用,不懂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会说群众语言,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引起群众的抵触和反感;有的领导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面对大量出现的人民内部矛盾畏难发愁,遇到群体性事件惊慌失措,有的甚至处置失当,激化矛盾,使工作遭受严重损失,等等。这些问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应该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精神传统,先忧后乐,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全心全意的服务,灵活多变的方式去关爱群众、取信于民。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因该牢记“服务群众,执政为民”。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能力呢?
首先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位于各级领导地位的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长期坚持教育,使广大干部懂得,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党的根本宗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大追求和最高目的;所追求的政绩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历史的检验和群众的检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要提高深入和沟通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就是要解决真正深入的问题,而不能把下基层作为例行公事。深入群众就是要真正与最基层的群众接触。不仅要看亮点,更要看问题;不仅要听赞扬的话,更要听得进不同的声音。这样才能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情况。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通过沟通把党和政府的意志为群众所掌握,同时又要把群众的意愿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依据。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具有与群众平等互动、有效沟通的本领,善于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转化为群众的自觉力量。同时要畅通民意渠道,拓宽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领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保证群众有说话的地方,确保群众的意愿充分表达。
再其次要转变工作作风,善于化解矛盾。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一定要充分尊重民意,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特别是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工作中,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收入状况合理确定改革进程和建设规模,严格按照政策法律办事,尽量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该补偿的一定要补偿到位,该安置的一定要妥善安置。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及时化解,周到安排,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决不允许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加大整治教育、医疗滥收费等行业不正之风,坚决反对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最后要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学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努力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引导群众加深了解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国情,使群众懂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所有问题不可能一夜之间全部解决,需要有一个过程,许多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要靠发展,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为了加快发展,最终解决问题,有时还要牺牲一部分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
“服务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实践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不能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好,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所带领的中国人民在复兴强国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只要党群一体、万众一心定能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