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扎实推进“四基”建设
[打印本页]
作者:
鹤鸣九天
时间:
2014-7-1 23:14
标题:
扎实推进“四基”建设
抢抓“两个试点”机遇 扎实推进“四基”建设
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山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7年,经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和财政部批准,省委、省政府将我老秘网县列为全省唯一的“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工作试点县;2009年,省委、省政府将我老秘网县列为全省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之一。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四基”(基本生活、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有效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完善制度,加强基本生活保障
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县农村有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10.6万人,占总人口的17.1%;城镇困难职工、居民17.7万人,占总人口的28.5%;另外,全县还有财政供养人员1.7万人。解决好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对全县农村困难群众按致贫原因进行分类,实行分类救助。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农民大力实施产业化扶贫,形成了板栗、茶叶、花生、药材“四大”产业, 2008年,农民人平板栗、茶叶、花生、药材收入分别达到235元、642元、348元、72.4元,分别占农民人平纯收入总额(3451元)的6.8%、18.6%、10.1%、2.1%,四项收入总和为1297.4元,占农民人平纯收入的37.6%;对孤儿、智障和精神病患者,因其特殊性,以亲属供养为主、其他供养为补充;对生活水平低于683元以下的赤贫人口,及时纳入农村低保,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应保尽保,2008年,2.2万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低保对象;对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提高到人年平1500元,分散供养的提高到人年平1000元,2008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90.4万元;对鳏寡孤独痴呆傻,实行县、镇、村三级干部党员包户照顾,因户施策,帮助脱贫。二是建立健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优抚、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五保供养、农村特困救助、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和灾民救助等十大社会保障、救助体系,搭建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平台。2008年,全县新增“五项社会保险”人员1.1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70.2%。三是实现公职人员工资统筹。坚持把保发工资作为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来抓,将预算内、预算外和转移支付三块资金统筹调度,合理安排,保障工资发放。2008年,我老秘网县克服宏观经济下滑、政策性增支因素增多和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利影响,在县级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确保了全县干部教师工资按时发放,村干部工资也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全年新增工资性支出3375万元。目前,全县整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基本做到了“公务员不愁工资、老百姓不愁吃穿”。
二、培植后劲,加快基础产业培育
脱贫奔小康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发展,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支撑是产业。我们从县情出发,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加快基础产业培育。一是坚持农业稳县。大力推进“四大板块一小区”(板栗、花生、茶叶、药材、养殖小区)建设,每年县委出台1号文件,筹资200万元以上对主要农产品生产实行奖励,促进了农业板块基地的形成。全县板栗面积发展到80.3万亩,茶叶面积13.8万亩,花生面积28.1万亩,药材面积5.6万亩,养殖小区70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4家,形成了两个花生市场和一个板栗市场,组建了46个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二是坚持工业强县。按照“依托资源发展工业、延伸产业拓展工业、招商引进兴办工业”的发展思路,围绕“一区四园二线”的平台布局,积极探索以农业为主的县如何走上新型工业化的路子。2004年3月,县委、县政府克服各种困难,举全县之力建设县经济开发区,现已形成10平方公里的规模,落户企业38家,精密铸造、纺织服装、冶金建材三大产业雏形基本确立,2008年实现综合税收1.3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税收7000多万元。新城、河口、宣化、大新四个乡镇工业园也初具规模,一批中小企业纷纷落户,大量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特别是纺织行业在乡镇建立分厂达30余家,就业人员2万余人。黄土线经济带将宣化、黄站、吕王、河口联为一体,成为我老秘网县东部新的经济走廊;宋应线石材加工产业带目前年产板材150万平方米,2010年将达500万平方米,成为特色鲜明的石材经济长廊。三是坚持旅游活县。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托红,红绿并举,积极探索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休闲旅游“三位一体”开发的路子。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纪念馆旧址景区已建成,宣化店谈判旧址景区和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景区修复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三里茶叶生态公园、罗汉坡野外狩猎中心等生态休闲旅游景区正在加紧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8年,全县接待游客35.7万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4600万元。目前,我老秘网县已走出以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6:31.0:41.4。
三、夯实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悟由于基础较差、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我们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加快改善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一是加快路网建设。依托京珠高速公路、麻竹高速公路、石武高速铁路等交通大动脉,围绕所有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公路、到火车站和1小时到武汉的目标,加快县内交通网建设,实现县内交通网与大交通网相配套。建设17公里107国道至孝感北火车站连接线和23公里麻竹高速夏店出口至火车站连接线,加密一条78公里横向县乡公路—大黄线,改造50公里黄土线、55公里宋应线和6公里城南绕城(宋应线复线)、22公里大安线三条省道,扩建25公里河乔线、16.3公里吕乔线和28公里芳新线,新建15公里吕四公路和6条73.6公里旅游公路。二是加快水网建设。围绕除险保安、提高效益,着力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加快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对全县19座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新建、整修小型泵站50个,新建万方塘118口,整修当家塘279口,硬化河岸6000米,加快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1处,解决了12.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加快电网建设。围绕强电网、强通信,着力解决实现城乡对接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加快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和农村信息化教育培训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开发涉农信息资源,实现城乡对接和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全县已有90%的村通有线电视,80%的农户通电话,50%的村通宽带网,通电村达到100%。四是大力实施清洁工程。大力开展“三清”(清塘堰、清垃圾、清柴草)、“三整”(房屋整修、门前整理、环境整治)活动,现已清理塘堰567口,清理柴草462堆,新建水泥晒场190余个,完成门前硬化11.7万平方米,装修房屋15.2万平方米, “一建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2.6万户。积极探索建立“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卫生保洁机制,在99个试点村,每组配备1名保洁员,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500元;每村配备1名垃圾转运员,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每个乡镇设立1个垃圾处理场,对镇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现已配备组保洁员891人、村垃圾转运员99人、垃圾清运机动车126台,新建垃圾处理场15个、垃圾池2100多个。
四、壮大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始终坚持建设具有“谋富智慧、领富能力、带富素质、促富水平、示富效应”的基层组织,有效激发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活力。一是抓班子,强核心。除重视吸收传统的农业劳动者阶层的优秀分子外,还注重从回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种养大户和“回归创业”人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行委员制,将村民小组长、促进会会员、民调员吸纳为村“两委”委员,不断壮大基层组织队伍。同时,还在96个村恢复设置了村民小组长,在146个村成立了老区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在全县359个村建立了信访维稳流动站,配备了民调员,整合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综治办和社会事务管理办公室等力量,实行流动办公,每月定期到村听取民声、解决民难。二是抓阵地,强根基。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和改扩建工作,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作用,使之成为党员活动的中心、村民议事的中心、便民服务的中心、教育培训的中心、文化娱乐的中心。采取“立足自建、部门帮建、社会援建”的办法,新建村级办公场所129个,改扩建村级办公场所158个,实现了村村都有办公场所。三是抓待遇,强保障。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物质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并按时足额发放,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建立健全农村贫困老党员生活保障机制,建立贫困党员档案,开展老党员健康体检,发放困难补助,使这些党员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四是抓培训,强素质。以县、乡党校为阵地,对村干部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标兵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共举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党员致富标兵等培训班10余期,培训1200余人次,组织村干部和农民代表县内交流学习10余次、外出参观学习4次,推荐了35名村干部到农业大专院校进行学历教育,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