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2012年++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 [打印本页]

作者: 我的菲儿    时间: 2014-6-23 09:44
标题: 2012年++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
2012年++县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方案[hide=d1000]    同时,邀请旅游专业人员对普查组实行全员培训,通过理论培训,使普查人员基本掌握国家标准提出的普查方法和手段。
    第二阶段为室内准备。普查组将各乡镇场及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网上查到的资料按行政单位和资源类型进行归类整理,清理出原有的资源单体,并对可能消失和新产生的资源单体进行了分析预测,并编制成图表,对每一个调查区域的资源单体数量、位置、类型、规模、体量、价值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是实地调查。按照行政区划分成3个小组12个调查小区进行。出发前,针对整理出来的单体线索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全员再次进行培训和试点操作。每一个调查区域坚持开好座谈会,调查人员做到对每一个资源单体亲身感受、亲手测量数据、亲自拍摄照片。归类和定性不确切的资源单体,通过小组讨论决定。组长交叉检查,互相监督;对品级和开发利用价值最高的资源单体,通过大组集体讨论决定,以保证采集的基础资料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四阶段为资料整编。完成基本资料、数据、环境背景及保护开发条件的实地调查后,调查组对资源单体进行了全面分析整理,对资料不完整或定级有疑问的单体再进行补点调查。各组长对所采集的资料与数据进行实地验证。
    第五阶段为成果应用。将前期普查成果编制成科学、规范的总报告,并由专业部门制作包装成项目招商书。
    五、工作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是我老秘网县今后做好旅游规划、旅游招商、旅游开发工作的基础,通过此次普查既能全面掌握全县旅游资源,又能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招商及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各乡镇场及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安排一名分管领导与若干名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普查组顺利开展工作,并在信息、人力、交通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在9月7日前报旅游局)
    二是要加强宣传。普查工作涉及全县,需要全县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并在电视台发布有奖征集信息,积极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为普查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与帮助。
    三是要团结协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工作职能方面的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各乡镇场要积极做好普查的资料收集、宣传动员等工作,以及做好辖区内资源普查时的交通、食宿、协调方面的工作;农业、林业、水利、国土部门要充分调动农经员、护林员、水利员、土管员在人力、地形方面的优势,安排情况熟悉的人员参与调查。
    四是要确保实效。由于普查工作涉及面广、标准高、技术要求严、时间紧、普查工作量大,需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一项多层次、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为此,县政府专门成立由分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从旅游、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文广、宣传、电视台、摄影协会及各乡镇场等部门抽调分管领导与业务骨干为成员的旅游资源普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旅游局,负责与各成员单位及调查小区的联络,收集各类调查资料及后期资源评介与招商项目书的制作。被抽调人员要求脱产集中参加资源普查工作直至普查结束。县财政还将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对全县有价值的旅游资源进行认真细致的普查,确保毫无遗漏。普查结束后,将挑选价值高、潜力大的资源单体进行包装,形成招商项目书,在招商推介会上或日常招商中分类进行推介招商。
[/hide]
为全面摸清我老秘网县旅游资源情况,更好地为旅游招商与旅游开发做好服务,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开展一次旅游资源普查行动,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普查范围
全县管辖范围。
二、普查对象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分类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共8个主类、31个亚类。(详细见国家有关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三、普查时间
2012年9月1日—10月31日。分为三个阶段:9月1日—9月30日为实地普查(前期准备)阶段,10月1日—15日为资料整编及评价阶段,10月16日—31日为后期项目制作包装阶段。
四、普查的技术方法与工作程序
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具体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普查培训。各乡镇场按要求准备已有文字、图件、录像、光盘资料;普查组准备设备、用品。


作者: 山水性情    时间: 2014-11-25 08:06
方案简洁,条理清晰,用语规范,值的学习。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