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创建管理并重,确保农村文化室的长效运转 [打印本页]

作者: 想飞的猪1986    时间: 2014-6-12 14:29
标题: 创建管理并重,确保农村文化室的长效运转
本人为主撰写的《创建管理并重 确保农村文化室的长效运转》一文被上虞市委宣传部评为2009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调研文章。现载全文如下:
创建管理并重,确保农村文化室的长效运转
道墟镇文化站 马德良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老秘网市通过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活动,全市农村建立大批文化室和群众文体队伍,丰富农民业余文化活动。但是,在文化室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管理不当,文化室建设昙花一现。笔者认为:只有创建管理并重,强化五个方面管理措施,确保农村文化室的长效运转。
主题词:农村 文化室 创建 管理 长效运转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加强领导,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仅2008年全市创建村级合格文化室118个,大大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有益尝试。为了实现农村文化室的长效运转,笔者走访了道墟的部分文化室,分析探讨长效发展思路,以其抛砖引玉,和大家共勉。
一、建设成果:
1.村文化室建设逐渐加强。自我老秘网市开展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活动以来,各乡镇、街道积极发动,鼓励行政村创建农村文化室,仅2008年全市创建达标村118个。我们道墟镇24个行政村建有不同规模的活动室,新里港村、沥泗村、韩浜村和大湖村新建村文化活动室,汇联村、杜浦村、云里村整合资源,创办功能齐全的村文化室,2008年经上虞市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领导小组验收,均达到村综合文化室标准。新屯南评审为省级文化示范村,新里港村评审为绍兴市文化示范村。2009年全镇又有联江村、钱上村等8个村积极创建之中,并且计划2010年底全镇普及。
2.文化队伍不断壮大。以文化室为阵地围聚了各种文艺骨干,到目前为止,我镇8个村建成业余剧团、民乐队、腰鼓队等32支,骨干达412人次。特别是新里港村的道墟剧团有村民章云根自发组织37位戏曲爱者,自己集资购设备、请老师,创办民间剧团,排演14台大戏,长年义务下村演出50余场次,活动红红火火。又如新屯南的民乐队业余排练演奏曲目,多次参加市文艺调演。特别是近年来加强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员队伍得到加强。
3.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文化室在日常开放的基础上不断为群众提供施展才艺的平台,大湖村经常运用文化室开展农技讲座和培训;新里港村组织乓乓球、象棋比赛等,市、镇文化部门积极组织百场戏曲进农村、万册图书下基层和“2131”电影进农村等文化下村活动,大大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4.传统文化资源有效发掘。通过民间艺术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将蕴藏在民间的文化项目得以发掘,上虞民间吹打遍及全市乡村,腰鼓队、木兰队、舞龙、舞狮、彩莲船等民间艺术舞及农村,使农村文化绚丽多彩。
二、存在问题:
1.农村文化室的低效运作。虽然各级政府重视文化投入,创建了大批农村文化室,从开放效果看仍处于低效运作,开业时热热闹闹,建成后活动稀少,特别是图书室问津者甚少,门庭冷落,有的甚至一年半载铁将军管门,无法实现文化室的现实作用。
2.农村文化活动老套。今年上半年,市文广局组织文化室创建回头看。不难发现,很多活动室仍限于老年活动为主,活动内容主要以棋牌、健身和看电视,活动缺少新的元素。
3.文化设施缺乏长效投入机制。个别村追求短期政绩,缺少文化投入的积极性,创建时凭着争取市镇以奖代补资金为目的,缺乏长效规划,有的村甚至搞好验收,拿了奖励,有移作他用的倾向;也有一些村级经济薄弱,确实无力长效投入。
三、原因分析:
1.文化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虽然,“文化强市”战略已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共识,但在工作实践中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效益是物质的、明显的,而文化建设的效益是从意识形态中反映出来,是潜移默化中产生的,隐性的。说到底还是受干部的政绩观左右。
2.部分村缺少文化投入的规划。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室的创建是满足村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要把文化室的长期投入作为保证村民权益的民心工程来抓,有规划、有投入,确保长期稳定发展。
3.文化活动室的管理关键在人。村级文化室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就我们道墟镇的文化室而言,大多以老年协会为主管理,主要以守摊看门为主,开展活动缺乏创意和组织能力。
4.文化活动室的活动项目缺少人本意识。纵观近年来新创的村活动室,大多以应付市级验收,按标准筹办阅览室、棋牌室、电视室等,不管老百姓是否愿意,一概而论,没有因村制宜个性化项目。从群众文化实践看,只有文化活动符合群众意愿,适应村民需求,村民才能乐意参与,反之,阵地最好,设施最先进,也只能成会摆设。因此,农村文化必须体现人本观念,符合群众意愿。我镇有一个村投资上千万的村文化室,设施先进,但由于没有及时发展与时俱进的活动项目,问津者极少,浪费了大量文化资源;又如新里港村的道墟剧团,由于村民兴趣相投,成员间以团为友,通过二年多努力,成员遍及全镇,不但添置了仅10万元的设施,创排14台地方戏曲,年为村民演出50场,体现旺盛的文化活力。
四、对策思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保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就必须适应时代需要,坚持创建管并重,最大限度地让有限的农村文化资源发挥最大功能。笔者从管理学角度提出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1.农村文化室建设要有“位子”。我们必须用“四位一体”理念来认识和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充分认识只有文化的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的发展;只有文化的繁荣,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繁荣;只有保障群众的文化权益,才能更好地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文化建设提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高度。实践中将文化阵地管理工作纳入对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去年市出台《上虞市农村文化阵管理办法》,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文化奖励基金,开展“农村星级文化阵地”创建活动,采用“符合条件申报创建、明查暗访动态考评”的方式,对符合“管理规范、阵地和谐、服务优良、活动丰富、环境优化”的阵地进行重奖,从而激励落后的阵地进一步加强管理,提升阵地档次,使之文化工作摆上各级党政工作的重要“位子”。
2.农村文化室活动要有“机制”。农村文化不能因运而生,然其自然,必须建立科学规划,有序管理,协调组织,规范运作。实践中,农村文化室往往同村老年协会、村妇联、计生服务室、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笔者认为合作共赢是其优点,相互推诿是弊端。要因势利导确立农村文化的发展机制。首先,要建立一个领导机制,村党支部、村委要有责任意识,主管文化工作,团、妇、计生协会、老年协会共同参与管理,新居民集中的地方,还要吸纳新居民代表参与管理,着眼科学规划,针对农村实际发展什么、规划什么,思路要清晰。其次,要建立一个投入机制,各村要把村文化室的活动经费列入村级预算,根据村级财务状况规划适当比例作为文化经费,市、镇财政也应象创建一样建立发展基金,奖励效益显著的文化室,同时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吸引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第三,建立一个文化工作的运行机制,要协调好各组织的活动,使其多元运作,活而不乱;重视农村文化的主体意识,老年协会以老年文化为主,妇联以妇女活动为主,计生协会以生育文化为主,而农村文化应以整体村民的文化需求为目的,及时组织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第四,建立文化阵地督查机制,市、镇(街道)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制度,采用动态督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农村文化阵地进行全面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上报市农村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3.农村文化室管理要有“班子”。农村文化活动不能光靠牌子,要使群文繁荣,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工作班子。首先,各镇、街道由分管书记负责文化阵地硬件管理,重点是文化阵地移作他用等问题,以及资金保障;宣传委员负责文化阵地的日常管理、队伍组建和活动开展。两者在明确分工的同时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文化阵地规范管理工作。第二,各村要建立专职或兼职重视村文化室的管理工作,就我们道墟镇而言,在2008年村级班子换届中配备了兼职文化员,一年多的工作实践看,可以说成效显著,至少市镇下达的文化工作能落到实处;又如沥海镇聘用大学生村官村作文化指导员,可以发挥他们的文化特长,服务农村文化。总之,要使村文化室有人管事,有人理事。第三,要大力发展农村业余文化团队,由文体爱好者和文化团队带动全民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业余队伍的力量是农村文化的主力军,业余的、自发的、自愿的才是体现农村文化的人本原则,我镇新里港的业余剧团的发展足以说明富裕起来的农民花钱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第四,必须加大上述二支队伍的业务培训,乡镇文化站除了抓好本级文化工作,要切实辅导和指导好农村文化团队的活动,建立例会培训制度,提高村级文化管理的业务素质;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有针对性也加强对民间爱好者的组织培训,大大增强了爱好者和其他对文体活动的热情。去年春季,道墟镇文化站、妇联组织了健身舞培训和比赛等系列活动,使全镇街舞遍及各村,体现农村“种文化”的效果。
4.农村文化室开放要有“票子”。近年来,我老秘网市财政采用积极扶持政策,以奖代补鼓励了农村创建文化活动室,但由于大部分农村集体可支配资金很紧,常年投入文化建设感到力不从心。而我老秘网市也相继出台农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办法,要在改善和更新上设置奖励办法,乡镇财政也应制定专项预算,鼓励各村积极地从有限村级经济中列支文化经费。确保村级文化室活动有票子,设施、设备能及时更新,体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境,各级财政既要体现对文化的扶持,又能体现“量力而行”的原则。
5.农村文化室发展还要有 “路子”。农村文化室的创建尚属新生事物,农村文化相对城区、城镇文化是弱势文化,另一方面,农村文化且体现相对集中的农民文化权益。笔者认为:发展农村文化必须走出一条城乡文化统筹、城乡文化交流和城乡文化结对(种文化)活动。首先,建立城乡文化统筹,发挥城区文化优势,既要文化造势,又要政策扶持,建立良好的农村文化发展氛围。第二、促进文化交流,农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的、地方的文化元素,发动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用发展的目光去发挖、整理和发展,传承农村文化精华,丰富城市文化内涵,使城乡文化相得益彰。第三,开展城乡文化结对,城区文化人才相对集中,积极利用城市社区文化资源优势,帮助结对村搞好文化阵地建设,并共目开展活动。我镇新屯南村在学校体育教师的帮助下组建了门球队,建立门球场;退休教师指导下,办起太极拳培训班;在文化馆辅导下组成民间器乐合奏。总之,城乡文化只有在相互渗透中不断提高,实现双赢。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