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满足城乡群众需求 [打印本页]

作者: 铜陵秘书    时间: 2014-5-17 08:44
标题: 加强公共文化建设 满足城乡群众需求
  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进一步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为核心,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新工作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努力让群众共享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双管齐下,形成建设公共文化强大舆论氛围,解决“思想”问题。一是在政府层面,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重视、布置和保障,尤其是县乡两级要把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营造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常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形成完善的公共文化财政分级预算保障机制。二是在群众层面,要加强公共文化宣传教育,让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推动群众自办文化,带动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的全面开展和提高,让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自觉的追求,释放文化的社会功能,营造良好的城乡人文环境。
  因地制宜,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解决“阵地”问题。一是要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基层优先、因地制宜,以中心村为支撑,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合理布局村级文化活动室。在城市新区开发、小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争取逐步按人口比例规划和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二是要完善设施,提升效能。加快建设市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重点文化工程,推动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提升城市文化社区建设水平。建设农民文化乐园示范点,配置流动文化服务车,完善农家书屋管用长效机制,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扩大公共文化有效覆盖面。三是要健全网络,资源共享。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民生工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全面推进四级公共文化信息网络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四是要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基本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强化培训,建立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解决“队伍”问题。一是要建立文化专业人员补充培养机制。加强对各馆、站、社区文化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创造环境提高兼专职文化工作者的能力。制定文化专干培训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文化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岗位工作,逐步构建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文艺人才队伍。二是要加大对群众文化骨干的扶持力度。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骨干的管理、培育和扶持,发掘民间文艺能人和业余文化人才,通过“传、帮、带”,培养基层文艺骨干,组建民间文艺团队,建设农村文化大院,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三是要培育和发展城乡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共建、文化共享活动,搭建社区、乡村文化资源设施共享平台。探索和出台文化辅导员和文化志愿者管理等相关制度,构建由专业人员、文化社工和文化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创新方法,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热情,解决“吸引力”问题。一要大力创新沟通机制。要通过网络等媒体,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需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加强需求培育引领,及时掌握和发布公共文化供给需求信息,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从单一渠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需求。二要积极培育内生机制。贴近群众,鼓励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立足建设幸福铜陵的生动实践,推出一批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的精品力作。注重突出地方特色,制定各类鼓励措施,聚集本地人才优势,积极挖掘乡镇特色文化,对本土文化、草根文化进行收集、整理、提升、包装,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本地宣传文化的亮点。三要精心打造活动品牌。要引入市民参与机制,组织开展好社区文化活动月、农村文艺调演、百姓说唱团和文化下基层等重大活动,使其成为受广大群众欢迎和叫得响的活动品牌,以品牌的魅力彰显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史金秀


作者: 小罗    时间: 2014-6-16 22:38
写的不错很实在,回复少于20字不予发表是不科学的,但利大于弊
作者: 罗城秘书    时间: 2014-6-23 10:37
创新方法,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热情,解决“吸引力”问题。一要大力创新沟通机制。要通过网络等媒体,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需信息平台,探索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加强需求培育引领,及时掌握和发布公共文化供给需求信息,实现公共文化产品供应从单一渠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需求。二要积极培育内生机制。
作者: 氓氓璐璐    时间: 2017-6-17 23:12
写的不错很实在,回复少于20字不予发表是不科学的,但利大于弊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