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一词近年来频现报刊,常有文章把官员的腐化堕落说成是官德不好,从指向上看,它似乎就是官员个人道德的别称。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当然有助于提升官德,但是依我之见,“官德”固然重要,亟须狠抓的,还有“官风”。 何谓“官风”?一人之德行,为“德”;一众之德行,则蔚然成“风”。良好的为官风气,是官德发挥作用的大环境。如果官风不正,浊浪阵阵,官德的个人堤防就有可能被摧垮。
比如在某些地方,一直呈“良好态势”的虚假浮夸和形式主义,就是一种很不正的官风。一地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作风不踏实,身处这氛围中的下级官员,就会处在一种两难境地。道德要求做人必须诚实,坚守这条准则,有时必然与上面的意图发生冲突,会招致不满;附和跟进吧,显然又有违良心。一位很有才华的同志,在县委书记任上时,就是因为对上面搞的 “形象工程”跟进不主动、不积极,便被弄到某市党校当副校长去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原来他得向上级负责,所以也违心做了一些表面文章,可到底还是没能让上面满意,于是因“工作需要”被安排到党校发挥“有知识”的作用去了。
我很同情这位同志的遭遇。他对失去县委书记的岗位有几分遗憾。正是他流露出来的这种遗憾,让人觉察到了危险 ——一种放弃做人操守的倾向。也就是说,如再给他一次当县委书记的机会,为了自己的权力,很难保证他不会在搞“花架子”上发挥“聪明才智”,取媚于上,从而与诚实疏远。坚守诚实的做人准则,却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种经历会让人变 “聪明”,对其他人则是一种“导向”,诚实极可能就会从他们的做人信条中消失。
人们常用荷花譬喻洁美,“出淤泥而不染”,这也要看是什么样的 “淤泥”,若真是那些包含了有毒废料的臭泥污泥,荷花岂止“不染”,连成活都很困难。官风不正,官员也难逃其“染”,个人的道德信念硬要抗住雷霆万钧的重压,做到坚不可摧,纵然合乎法理,却难免不近人情。而一旦被不正的官风“破了堤”,整个灵魂就算被“套牢”了。弄虚作假开了头,阳奉阴违也就跟着发病;取媚于上司有了一次“实践”,溜须拍马便入了轨道,再也不会拿法纪、道德当回事儿,汇入“大流”再也无法自拔。
个人的道德修炼,无疑极为重要,每个官员都官德高尚,坚定信仰,清正廉洁,官风就失去了不正之源。不正的官风借助于体制中的弊端,威力不可小视,它能使某些官员个人道德无法与之抗衡,必须要看到它的严重性。修炼道德,整治官风,完善机制,多管齐下,这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