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村支部书记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授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岳西秘书    时间: 2014-5-17 08:00
标题: 村支部书记关于美好乡村建设的授课稿
下面,把水畈村的基本情况和美好乡村的基本做法做一简要介绍:
一、基本情况
水畈村位于岳西县菖蒲镇镇东部,由原水畈和张畈两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全村20个村民组563户2142人,现有耕地839.285亩,山场面积10406亩,主导产业——茶叶,茶园2180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850亩),板栗1450亩,村集体拥有装机800千瓦的严河水电站和一座年产值250万元的茶叶加工厂。2012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水畈村先后被评为为“岳西县节能减排示范村”、岳西县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安庆市生态示范村”、“安庆市十佳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茶叶标准示范园”、2011年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村”。沐浴着“美好乡村”建设的春风,水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交错纷呈的密集转变,以最直观的方式重新诠释了现代乡村生活,见证着美好乡村建设化蛹成蝶的缤纷过程。
二、主要做法及体会
(一)主要做法
1、党建引领,构建和谐,为美好乡村建设创建强大动力引擎。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美好乡村需要一个对父老乡亲高度负责任的村领导班子,需要一个团结、有号召力、有战斗力的村领导集体,更需要一个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现今水畈村村两委一班人都是由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开拓创新意识、能与时俱进的新一代农民组成。他们深知打铁就要自身硬,要想带领乡亲们干大事业,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强本固基,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培育出一支乐于奉献、率先垂范、办事公道并能敢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党员干部队伍。多年来,水畈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当作首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当作构建和谐干群关系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1)常抓政策理论学习,增强科学发展能力。一是抓领导班子的学习。该村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认真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十八大文件精神。通过加强学习,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工作水平和判断能力。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农户家中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责任人和整改限期,做到事事有负责,件件有落实。二是抓思想作风建设。村班子除继续实行包组责任制外,要求班子成员每月下乡时间不少于15次,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三是抓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村党总支的职责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办事,对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集体决定后实行分工负责、落实责任。严格要求班子成员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正确处理好责任与权力的关系,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多年来,凡遇重大问题,如工程招标、合同承包等,都能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有效地杜绝了“一言堂”现象。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凡事以群众是否赞同和拥护为原则,坚持艰苦创业、勤政为民和廉洁自律的作风,树立村班子廉政的良好形象。四是村书记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2)认真落实载体,建立一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积极推行“双向承诺”制。每年年初村党组织对年度工作开展向上级党委和群众做出承诺,党员结合自身能力向支部和群众作出承诺,并通过展示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对党员履诺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实行“季度汇报”、“年度评议”,对完成的承诺事项及时销号,对落实效果不好、党员群众不满意的,督促其限期整改。按照因人制宜、量才归位、力求实效的原则,设置了“计生信息岗”、“科技示范岗”、“法律宣传岗”、“护林防火岗”等,特别是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设置特定岗位,采取无职党员自我认岗、党员推荐和支部定岗等方式落实岗位,通过设岗创优监督党员上岗,明确岗位职责及履岗措施。充分发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载体作用,采取党员推荐、群众推荐、村支部审议的方式,在农村返乡青年、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选拔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采取票决制、公示制相结合,扩大党员发展工作中的民主,提高了发展党员的质量。通过示范带动、项目带动、基地带动和协会带动等途径,把党员、村干、非党发展能手和群众结成紧密培带关系,有力地加快了村级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农民增收。对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并持证参加所在地组织活动,按季度将在外出学习、工作、参加组织活动情况及时向支部反馈。认真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设置专职代理员,严格工作程序,实行首问负责制受到群众的好评。(3)积极探索实践,建立了一套好的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坚持按规矩办事。认真执行《安徽省村“两委”工作规则》和《安徽省村务公开暂行办法》,健全并落实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干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做到了按规矩办事,使村级组织建设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既让群众明白,又还干部清白,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二是实行党务公开。采取与村务公开相结合的方式,对党支部的重大决策事项、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及民主评议党员等进行公示,使广大党员群众对支部工作有了更深程度的了解,使支部成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收到了预期效果。同时还先后建立和完善了《计生捆绑机制》、《村干部请销假制度》、《学习制度》、《村干去向告示制度》等多项制度。一律实行挂牌上岗,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方便了群众。水畈村党总支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堡垒更加坚强了;创先争优,党员与群众更加心贴心了;凝聚人心,村党组织的号召力不断地增强了。一支坚强的、可靠的、群众信任的村领导集体的形成,水畈村广大群众更有干劲,这为水畈村美好乡村建设,创建幸福美好的新家园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动力。事实证明,在该村美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党员干部队伍的带头引领作用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充分体现。
2、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成立了由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村两委人员的包片和分工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已初步建立 “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3、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一是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我村村情,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明确我村“美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打造 4A 旅游景区”,并把发展“农家乐”形式的乡村旅游作为我村的长远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我村生态资源优势,编制了全新的发展规划。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水畈村“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围绕打造“4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水畈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村还注册成立了“岳西水畈村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更好的来推动我村旅游发展。
4、强化宣传,把握导向,为美好乡村建设创造良好舆论氛围。建设“美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做稳做好。我村积极向村民发放倡议书,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广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目的,让他们知道“美好乡村”建设既不是“浮夸”,也不是“作秀”,更不是应付领导检查。是村民生活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听取老党员、老村干对“美好乡村”建设意见建议;做好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好形象,处处是美好环境”的良好氛围。
5、分步实施,扎实推进,使美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我村“美好乡村”建设根据规划要求,分步实施,2012年主要围绕“拆、并、建、靓”四个字开展工作。一是“拆”。拆迁公路沿线厕所26个,猪圈22个,牛栏2个闲置房屋8处33间,拆迁面积2400平方米。二是“并”。将原散乱厕所合并成四处,建成“连体”厕所。三是“建”。投资15.5万元建造社会公厕;投资33.75万元硬化村庄道路1500米;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投资4.6万元购置100个垃圾桶安放在道路沿线和居民集中生活区,并租赁一辆垃圾车,专门配备保洁员3名,清运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动员群众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的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投资45万元在中心村建设排污明渠3000米,暗渠1800米,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四是“靓”。加大道路沿线和庭院整治力度,投资180万元实施120户房屋改貌,投资58.7万元对公路沿线农户门前余基进行硬化,建造了花池;在环村公路沿线修建木栅栏1650米,在四处闲置地块建造休闲场所1600平方米;实施村庄绿化,投资50万元栽插香樟、广玉兰、白玉兰、桂花等树种2120株,绿化了通村道路5.2公里,栽种花草25000朵,绿化村民活动场所4000㎡,村民居住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投资25万元在主干道路及居民集中区安装了路灯54盏,实现了村庄亮化;巩固“一村一品”成果,使我村茶园面积达到2180亩,实现了人均1亩茶园。发展生态农业,严禁在茶园使用化肥、农药,使用沼液、沼渣、秸秆还田,推广频振杀虫灯诱杀害虫。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休闲健身的农民公园正在建造之中,完成了公园道路修建,观光亭正在设计之中,农民公园已初现雏形。
(二)几点体会
1、变支持为动力是“美好乡村”重要保证。政府在建设“美好乡村”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智囊团”,更是“支援军”。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思路紊乱的时候,政府的指导会帮助理清思绪;遇到摩擦的时候,政府各部门的支援会使矛盾得到更好的解决,为建设工作提供和谐的环境。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县、乡各级领导多次率相关部门现场抓工作落实,现场督查指导。这既对我们形成压力,更是推动我村“美好乡村”建设强大动力。
2、把规划作为引领是“美好乡村”建设科学依据。在工作中,水畈村两位委认识到只有合理规划,才能科学发展;全  面发展,就要全面规划。前期规划由于方方面面原因,存在不少问题,譬如:总体规划还不完善、功能不齐全;规划实施随意性大;违章建设现象比较严重,设计水平参差不齐。这些情况,需要我们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完善好,抓落实。要站在面向未来高度,切实树立加强规划工作的责任感。如果不做好规划,各项建设会进入无序状态,导致资源浪费,环境遭破坏,到头来制约经济发展。在规划上,一定要有全局性、统筹性、超前性和艺术性。规划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规划。绝不能强调部门既得利益而影响规划、破坏规划。规划布局要合理。人居布局不合理,影响居住质量、生活环境;生产力布局不合理,导致成本更高,浪费更大。规划要看到未来,不能安于当前,不能受小生产者思想的束缚。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考虑中心村建设的进程。规划要有艺术,要求单体建筑的色彩、造型设计,美观、大方,气派而不花俏,体现田园特色和品味。
3、发展支柱产业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经济支撑。水畈的美丽嬗变是从稻田种茶开始的。水畈人是全县首个把稻田变成聚宝盆的村庄。水畈原名“水车畈”,这里却是个缺水的干旱地带。虽有古老的潜水河绕村而过,因河床地势低,水位低,此地严重缺水。长期以来,水畈人只好望着眼前奔腾不息的河水而用不上,无奈地摇头叹息。迫于生计,自古这里人就用木制水车人工抽水灌溉。“水车畈”的名字也因此而来。这种劳动强度高,效率低下的灌溉方式根本无法解决一年四季的旱情。因浇灌田地争水的纠纷斗殴也屡屡发生,着实让当地镇村干部头疼。水畈人发现,在这些干旱的田地里无论如何折腾,也无法脱贫致富。因此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放弃在家务农,选择了外出务工,大多数土地闲置荒芜,留守劳动力难以得到充分利用,产业支撑难以建立。就这样一个经济落后、产业落后的小山村让镇党政领导和村两委在如何引导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上,一度绞尽了脑汁。为加快水畈村产业发展,实现村民收入倍增,镇党委、政府从特色产业发展入手,加以引导。水畈村两委立足当地实际,把茶叶产业确立为发展特色产业的突破口。2003年冬,该村针对传统农业增效不增收的实际,大胆尝试,开始大力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园,并首次突破传统农业模式,决定把连片稻田改成高标准茶园。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带头,群众纷纷效仿,在农技部门指导下,深沟、吊槽、埋青等一序列技术要求,在全县第一个把稻田改成了高标准茶园,共有120亩。并在当年实施冬栽无性系茶苗成功。3年后发现,这一尝试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因缺水造成种稻灌溉难、成本高的难题,而且种茶收入要高好几倍,且省力又方便。据当地群众反映一亩田能或纯收入4000至6000元。开全县无性系高标准茶园建园的先河,吸引了其他兄弟乡镇纷纷复制和推广。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全村茶叶种植总面积达2180亩(其中高标准无性系茶园1850亩),实现了人均1亩茶园。年产鲜叶350余吨,年产值460万元,“一村一品”已初具规模。为了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茶产业,村民们组建了“水畈村茶叶专业合作社”,2011年通过了“安全生产认证”,合作社组织茶农统一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和茶叶加工,着力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创造知名品牌,提高茶叶生产附加值,有效增加了茶农经济收入。水畈就是这样坚持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促民增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巩固“一村一品”成果,着力发展现代茶产业,放大国家茶叶标准园效应,提升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农民持续长久增收,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了物质基础,真正实现了村美民富多年夙愿。
4、成立理事会是“美好乡村”建设有效举措。茶产业的兴起,不仅鼓起了水畈群众的钱袋子,实现了持续稳定的增收,而且四季碧绿的茶园让水畈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富裕起来的水畈人发现,村里的“脏、乱、差”的环境,是水畈美丽村貌上最碍眼的“脓疮”,必须彻底根治。于是,建设美好乡村的是富裕起来的水畈人最迫切的要求。完全靠政府扶持和管理,对水畈村的发展来说不是长久之计。培育村民的自主创建意识,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灵魂”。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新农村建设强调“新”,美好乡村建设强调“美”,美字当头,又美又好,把村容环境搞整洁,这是优化村庄环境的重要一环。以前由于生产生活垃圾的清理不到位和大量的破旧房屋存在,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水畈村干群决心把早日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当做“美好乡村”建设关键环节来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努力扼制住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首先确立了“美好乡村”示范点,通过示范推动整个村“美化”建设。为此,按照村民自治原则,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专门推选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
5、群众参与是 “美好乡村”建设的有力支持。建设“美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要实施好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务必要调动全村上下,团结一心。只有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美好乡村建设达到最佳效果。
要建设好美好乡村,结合工作的体会,我个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一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找村干办事情,能办的要立即办,绝对要办好;办不了的,要说明办不了的原因,只有这样,老百姓才能你村干当成自己人,才能处理好和群众的关系。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当村民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冲突,甚至要牺牲个人利益时,只有平时和群众关系处理好了,许多事情才能很好解决。不能把美好乡村建设与其他工作割裂开来,只有平时与群众的关系联系起来,处理每一件具体事情时才能得心应手。二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我们美好乡村建设开始也只搞了十几户,从群众期盼和要求很高的开始搞,搞的漂漂亮亮的,搞一处,成一处,其他群众也很向往,然后在小水畈开始推动,每两个组一开,共开了三个会,就很快推进了八个组的美好乡村建设,今年张畈片也积极要求进行美好乡村建设,所以说美好乡村建设示范引领很重要,让老百姓感觉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后,居住环境确实很好,进而从面上快速推动美好乡村建设。三要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我村村民素质整体上是很高的,但也不排除个别村民工作很难做的,理事会这时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四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我村村干单个能力在菖蒲镇不算强的,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菖蒲镇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只要村两委形成决议,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基本上就是一个声音,没有杂音。
三、取得的成效
1、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村民对“美好乡村”建设逐渐从认识到理解,从支持到参与,全村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村民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村内环境的自觉性大大加强,养成“垃圾不乱丢、污水不乱排、杂物不乱摆”良好习惯,形成了人人讲卫生、讲公益、讲文明的社会风气。
2、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村民收入稳步提高。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300元,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计划生育达标率达100%,村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程度有一个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3、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村组道路实现水泥硬化;村庄改貌,形成了统一的建筑风格;绿化覆盖率达88%;村内污水排放设施和卫生设施齐全;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处理,人畜粪便实现净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100%,脏乱差局面得到较好治理;全面推广使用沼气,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率显著提高;饮用水合格率达95%;路灯、绿化、“留守儿童”之家、卫生站、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呈现出“村在碧绿中,房在茶园中,人在画景中”的美丽画卷,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4、生态农业得到良性发展。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以上,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95%,严格控制和科学使用了化学肥料和农药,积极推广使用农家肥,初步形成资源合理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5、小山村旧貌焕新颜。如今,站在我村农民公园顶部俯瞰水畈,眼前是这样一幅美丽画面:清澈的天仙河像一条锃亮的银带子环村东流,是水畈村耀眼的镶边。那条穿村而过的的水泥路好似一棵充满活力的大树,那么通组水路就是这支主干上的分支,一片片被田埂圈起来的形状不一的茶园像一匹匹硕大的绿叶紧密地缀在这主干、分支上。其间,自然分布的茶园中、道路边、小溪旁的红顶白墙的楼房就好似盛开在这棵大树上朵朵美丽的鲜花。北依青山,面临秀水,一幅别样的美丽的乡村画卷被勤劳、创新的水畈人大手笔精心描绘在大别山腹地深处,怎能不引人瞩目?环境改变了,乡风文明了。有线电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篮球场、乒乓球台、等让村民们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水畈村的群众在劳作、发家致富之余,自发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打打乒乓球、篮球、到农家书屋看看书、用公共器材健健身,许多人还手拉着、推着自家的小宝贝在茶园的环形道上悠闲的散散步,许多村民们改变了过去打牌、争吵等不良陋习。如今村呈出现出家庭妇女人人争当“好媳妇,好婆婆”,户户争做“五好家庭”“文明户”的良好风尚。绿满田畴茶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村好,飞入青山影里啼,有人把南宋诗人徐玑的《新凉》改成这样的画境来形容水畈,正是当今水畈村真实写照。如果你有兴趣,就请走进别样的水畈村,只见蓝天白云的天幕下,绿色村庄的美丽景观确实让人惊叹不已:一条条平整结实的水泥路进树林,绕茶园,连农舍,穿村而过;一盏盏漂亮的太阳能路灯伴随着一颗颗鲜花绿树整齐的排列在村干道两边,成为乡村瞩目的新标志;一片片茶园绿意浓浓,三三两两的采茶女在茶园中灵巧的采摘着一片片刚出头新芽;一户户用鹅卵石、黑色木栅栏、精致的花坛装饰的农家小院洁净典雅;红顶白墙的农家别墅自然分布在山边,在茶园中,在小溪旁,别致新颖;绿化带、篮球场、各类健身器材、农家书屋活动室以及即将竣工的“农民公园”等一应俱全,使这里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可以开展各种健身、娱乐、休闲等文明高雅的文体活动。整个村庄干净、整齐、优雅。村在碧绿中,房在茶园中,人在画景中,山区独特的茶乡风光,一处“美好乡村”的新景象已经成型。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体制机制不顺,基层工作力量薄弱。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尚未真正形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互动共建机制,各部门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没有形成合力。在实施中主动与美好乡村建设结合的少。二是要素制约十分突出。存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事业等规划不到位或者与实际脱接,极大制约了美好乡村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其次是投入不足。我老秘网县是山区贫困县,受地理环境限制和基础薄弱等制约,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量相对较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大部分中心村负债搞项目建设,增加了负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是工作推进缺乏主动意识。极少数干部群众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主体意识模糊,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大胆创新的少,工作较被动。有的群众认为,美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群众只是配合,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四是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少,科技含量不高;合作组织覆盖面小,部分运作不规范;龙头企业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较弱;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五是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美好乡村示范点虽建立了管理机制,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群众门前三包实施难,乱倒垃圾、乱倒污水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美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要真正把美好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计解难题,集中力量抓推进。要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美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统筹办,明确部门职责,细化工作任务。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要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出真招实策,多拿真金白银,多解难题办实事。要采取多方位多形式宣传手段,利用专题培训、示范观摩,动员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提高乡村干部推进建设能力和农民主体参与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作者: 火之必胜    时间: 2021-6-17 16:39
你看了,尽快了解GV怀旧服GV机会根据规划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