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环保部发布了《2013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空气质量报告》,首次对我国自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进行评价。从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是空气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其中尤以京津冀区域污染最重,河北有7个城市排在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说明河北是空气污染的重灾区”。这更增加了河北环保人的责任与压力!
环境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既是国内问题,也是国际问题,但根本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大气、水等环境污染是表象,实质和根本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问题。搞好环境保护需要大智慧!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学思维、辩证思维、法制思维。应把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要实现河北的科学发展和绿色崛起,必须把“三个转型升级”作为基础与前提。
一、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
要树立和强化“三个理念”:
一是树立和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河北的首要问题也是发展,但必须清楚,我们所要的发展决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或GDP的增加,而是人民福祉的增加与幸福指数的提高,是生产力的发展,是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洁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睡上安稳的觉”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污染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树立和强化环境成本理念。发展是有成本的,经济增长也是有代价的。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耗减纳入生产成本,因此传统的统计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盈亏情况。传统的GDP不能反映国民的净福利水平和国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建立一套能够体现环境有价、资源有限的综合指标,来评价生产力发展的真实状况,即绿色GDP。
三是要树立和强化环境承载力理念。环境的承载力和承受力是有限的,环境和自然资源开发不能超出环境容量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必须以生态适宜度为红线,保障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就是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了环境容量、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目前开展的污染减排和“一退三还”“休渔”“休牧”,都是为了修复“地球之肾”“地球之肺”,让不堪重负的环境生态系统得以休养生息。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决不能竭泽而渔,更不能饮鸩止渴。省委书记周本顺指出,环境承载力有多大,发展的潜力就有多大。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狠抓污染减排腾出环境容量,另一方面也必须狠抓生态建设,提高环境承载力,为更好更快发展拓展更大的环境容量。
二、发展思路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2013年全省GDP2.8万亿元,全部财政收入3660亿元,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比重大,原材料工业多,传统产业中钢铁、石化、建材等占比79.1%。2012年,全省能耗总量突破3亿吨标准煤,工业能耗占全部能耗的80%,其中煤炭消费占90%左右。河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9%,用1/2的能源消耗,仅创造了全国1/20的GDP,1/34的财政收入,但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排放量却高居全国前三位。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决摈弃以GDP论英雄和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GDP的传统粗放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河北最大的发展机遇,环京津、沿渤海是河北最大的比较优势,河北应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以建设京津冀城市群为载体,以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产业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服务为突破口,优化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城镇规划、产业布局、承接重点、合作项目,主动融入京津、借力京津。要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全省要以钢铁、电力、水泥、玻璃四个行业为主攻方向和突破口,通过消化、转移、整合、淘汰等方式,过结构调整的坎,爬转型升级的坡,按照在“无中生有”中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在“有中生新”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切实使河北省发展由注重规模速度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转变,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由外延粗放式向集约内涵型转变。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欠环境新账,多还快还旧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发展举措的转型升级
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一是建立生态文明领导机制。建议省委成立生态文明委员会,加强对生态文明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是实行生态文明责任机制。明确生态文明任务、强化生态文明责任、加强生态文明监督、严格生态文明奖惩。
三是建立生态文明法律保障机制。包括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机制、污染损害赔偿机制等,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让热爱和保护环境者受到褒奖,让恶意违法者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
四是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市场机制。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同时,我们还应牢记: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也必须与国情、省情相结合,时刻都要认清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国情,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解决产生的问题,打好环境治理的攻坚战和持久战,以我们工作的奋发有为和扎实成效,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新期待!
作者: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智明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