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9章 2014年3月25日 [打印本页]

作者: 石子云    时间: 2014-3-26 19:06
标题: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9章 2014年3月25日

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9

2014325,ysh整理)

 

325下午3:30分,《“论语”札记》作者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14260122里面,就《论语》为政篇“何为则民服?”进行了讲解、探讨和互动,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

贾陆英: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19章: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

对曰:《论语》记载对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错诸枉::放置。诸,相当于“之于”。:弯曲,引申为不合正道。指提拔正直的人,把他安排在不正派的人之上。

鲁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民众服从呢?

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不正派的人之上,民众就心服;如果把不正派的人提拔起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不会心服。

本章孔子谈治国理念,强调举贤才的重要性。请大家发表意见。

右岸: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意思: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结合贾老举的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异曲同工之妙耳

贾陆英:问:孔子答鲁哀公问政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答:鲁哀公所问是怎样使民众服从,孔子所答是民众怎样才会心服。举直错诸枉,就是举贤才。为政之要,在于用人。为政者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直接反映他的人品,也是关乎民心向背的重大问题。要求为政者举直错诸枉、举贤才,体现了孔子重视为政者自身道德,正人先正己,“子率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的思想,是孔子德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

举贤才的思想,比之于当时宗法制度下不问德行和才能、任人唯亲的做法来说,是一个进步。尽管孔子所说的“选于众”“举贤才”还不是民主选举,他所主张的“贤才”的具体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但是,他提出的“任人唯贤”的选用人才原则,却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已成为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路线的重要原则。

右岸:德行胜过才品。比如践行群众路线活动,领导自己真正的沉下身子到基层深入群众走访疾苦,比写一万篇调研报告来得更加实际。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雷锋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没有焦裕禄同志为民请愿的责任心,很难服众。

葵花:夫子意在以领导的人格魅力使民众心服,而不是表面服从。

孤山:夫子意在以领导的人格魅力使民众心服,而不是表面服从。这应该属于仁政,现在提倡法治。

贾陆英:@右岸:德行胜过才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葵花:夫子意在以领导的人格魅力使民众心服,而不是表面服从。——赞同。

@孤山:夫子意在以领导的人格魅力使民众心服,而不是表面服从。这应该属于仁政,现在提倡法治。

——现在不但提倡法治,而且提倡德治,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德治也是仁政。

习近平指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

右岸:对,任用贪官的结果就是贪腐成风,举荐贤人的作用就是清风气顺。

孤山:我们现在的用人标准是什么?特别是上层领导,核心层领导。

琢璞居主人:我觉得在现代政体之中,道德是靠不住的。相当一部分贪官也是由贤人变化而来的。

右岸:如果道德靠不住,法治就更靠不住了。很多问题,都是只能约束君子,难以惩治小人。

琢璞居主人:如果这么说的话,那法制也就不需要了。

右岸:中国的法律尚有很多漏洞,全部依靠法治,而自身没有一个正确的道德观,权力观和人生观,很难不出问题。

琢璞居主人:中国历史五千年,贤人政治二十五代,难道还没有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

贾陆英:@零:法治是底线,道德在自我,法治永远比所谓的道德靠谱。——这样认识是片面的。法治和德治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根本手段。

习近平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要紧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改进,努力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要特别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扬民主结合起来,发挥党组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干部工作公开,坚决制止简单以票取人的做法,确保民主推荐、民主测评风清气正。

孤山:贤与不贤,标准是什么?执政者,既要用和珅这样的人,也要用刘墉这样的人,关键用人当用长,这就是贤。

贾陆英:@孤山:贤与不贤,标准是什么?——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坚持原则、认真负责,敬畏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右岸:如果大家对一件事的评价标准,是非曲直没有一个道德上的预判,不知道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是不是违法的人就会增加,如果自身没有正义感,靠法治治得过来吗

零:什么叫正义?正义标准谁来定?

琢璞居主人:没有道德的标准——不知道对错——违法增加。个人觉得法律就是人类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bigdal·ng法制社会就是防止社会人治。

右岸:问题是中国目前法制尚不完善。

贾陆英:@孤山:执政者,既要用和珅这样的人,也要用刘墉这样的人,关键用人当用长,这就是贤。

——不能同意这种说法。

琢璞居主:法制不完善靠德治就靠得住。

零:道德应以法律唯基石。

葵花:法律与道德都是约束人行为的,公民既要守法也要修德。

孤山:本来就是人才,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他最终变成巨贪,这是社会制度造成的

贾陆英:@孤山:和珅是有才无德,故而在权力膨胀后成为巨贪。其个人的因素是主要的。

当今时代的一些贪官也说是制度造成的,但任何借口都不能成为他推脱责任的理由。我们的制度确有漏洞,使贪官有空可钻,完善制度是党和政府的事,以此为借口为贪腐行为辩解,任何时候都站不住脚。

问:孔子答鲁哀公问政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

不要把法制和德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也不要片面地讲什么法治好还是德治好。——必须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改革开放初期,鉴于“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我们对法治的重要性看得比较清楚,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在改变“人治”状态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和举世公认的成绩。但是对德治的重要性却认识不够,甚至忽视了德治的作用,致使一些精神失落、信仰危机、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以至社会生活各种领域中的违法犯罪现象,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法治也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使我们认识到,法律是外在的“他律”,道德则是内在的“自律”;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道德则重在教育尚未违法犯罪的人,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不去犯罪;法律的规则是有限的,不可能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生活中相当多的问题需要通过道德教育来解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刑罚是治标的,而道德建设才是治本的。在抑制犯罪方面,法律能惩“贪”,道德能养“廉”。因此,只有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才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法制建设得到有力保证,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应当成为我们治国的一个基本方略,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目的。

不知者乏味:只有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才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法制建设得到有力保证,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法治,而且也需要德治,“法治”与“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非常同意。

法制可以维护我们最基本的利益,道德层面没有明确的约束,若是我们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我们只有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道德不能捍卫。

零:中国有着漫长的封建历史,统治者喊的都是礼教德治,却缺乏法治传统,故而要向现代文明大步迈进,法治应首倡。习大大也是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多次阐述过。一个社会可以没有道德,但是不能没有法治,没了法治就要崩溃。

阿闯:老师关于法制与德治的论述非常精辟。贾老说了法制是外在的他律,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文化大革命割裂道德体系,德治丧失基础。所以才有依法治国。但是,法制和德治的关系有点类似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法制是经济建设的基础,经济建设到一定程度,才能谈德治。谈内在的自律,按照人性本身来讲,先由外律,才有自律。

葵花: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贾老说了,法律重在惩罚已经违法犯罪的人,道德则重在教育尚未违法犯罪的人,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不去犯罪;法律的规则是有限的,不可能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生活中相当多的问题需要通过道德教育来解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刑罚是治标的,而道德建设才是治本的。在抑制犯罪方面,法律能惩“贪”,道德能养“廉”。

半壶老酒:内外兼修是必然的。

琢璞居主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贪婪的种子,法制是确保他不发芽,发芽之后对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且,贪欲好不好也是夜歌值得讨论的问题。

阿闯:我们现在不少落马的官员们,都曾经是有才有德之人,但缺乏法律约束,或者法律在他们面前失效,所以逐渐丧失道德。没有法制的基础,何谈德治?在一个重视法制和重视规则的环境下,人们的道德约束力会变强。或者说,法制是道德的最后边界。

雨嘉:法治是德治的基础,通过法治及相关制度的落实,可以引导、培养人们的品德。时间长了,好的制度可以使大多数人有好的品德。单纯的让一个人自省提高品德,基本不可能。

贾陆英:@:一个社会可以没有道德,但是不能没有法治,没了法治就要崩溃——社会没有

从“法制建设”的实践来看,法律的创制和运作必须以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为指导,立法要注意法律的道义基础,根据客观实际,把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直接纳入法律的规范中。法律的主要功能在于“惩恶”,因而在“劝善”方面有着自身先天的欠缺与不足,需要道德来加以支持。从“道德建设”的实践来看,道德的主要功能在于“扬善”。道德作为一种规范,主要是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依靠个人的自律来推动的。道德的特点在于自觉,但事实上道德自觉决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巨大的利益驱动面前,单纯的道德说教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一开始往往也要借助于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因而“德治”也离不开“法治”的支持与配合。

右岸:我觉得品德好的人可以带动周围的人,大家都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就是正能量;品行不好的人也可以影响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向不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就是负能量。

贾陆英:法律所维护的是最基本、也是最低限度的社会道德,道德建设则要把遵纪守法作为公民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提出来。对于那些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严重违反道德的行为和现象,客观上也必然要求运用法律来加以制裁,在立法时予以适当规范。这样,才能使法治和德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针对一个时期以来“醉酒驾驶”给群众生命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和伤害,人大修法使“醉驾入刑”,这是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严重违背社会公德问题的一个范例。

今天大家围绕治国理念、举贤才、选用人才制度、法治与德治谈了许多看法,也有不少不同意见,这是正常的。我想,还是要以传统经典为依据,以党在这些方面的基本主张为依据,去加强学习,扩大共识,统一思想。

下一节课: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

以:连词,同而。

劝:勉励。这里是自勉努力的意思。

孝慈:指当政者自己实行孝慈。

季康子问:“要使百姓对当政的人尊敬、忠心,又能加倍努力,该怎样去做呢?

孔子说:“你用庄严的态度对待百姓,他们就会尊敬你;你对父母孝,对子弟慈,百姓就会忠于你;你提拔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会互相勉励,加倍努力了。”

各位再见。


作者: 老猫    时间: 2014-3-26 19:32
部分“抬扛”、诡辩言论予以删除。老猫还是希望大家多多传播正能量,客观公正全面地看待问题,心平气和地交流讨论。鼓励有不同意见,但读书会不是辩论赛,一味地钻牛角尖、唱反调,于人于已都是无益的。
作者: 阳光勾勒的微笑    时间: 2014-3-26 19:39
这次讨论太激烈了,讲课时本就该尊重授课者的思路。有自己的见解本是件好事,但是也不该驳斥别人的看法。
作者: 右岸/love    时间: 2014-3-26 20:09
学习的前提应该是尊师,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其他的就不说了……
作者: 零度线    时间: 2014-3-26 20:14
灌水为看回复灌水为看回复:lol
作者: 贾陆英    时间: 2014-3-27 09:25
课堂笔记整理的不错。石子云网友辛苦了。
作者: 石子云    时间: 2014-3-27 10:00
贾陆英 发表于 2014-3-27 09:255 u1 Z3 Z: @6 \8 h+ A$ K
课堂笔记整理的不错。石子云网友辛苦了。

4 C7 y4 V- L$ d& F; R谢谢贾老师对我们的鼓励!
作者: 于安    时间: 2014-3-27 14:30
学习了,谢谢,哈哈哈哈哈
作者: 524769885    时间: 2014-8-25 10:24
上老秘网,学习深度文章,才能有所长进。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