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做好“山”文章,脱贫奔小康 [打印本页]
作者: ТσПУ 时间: 2014-3-22 20:50
标题: 做好“山”文章,脱贫奔小康
做好“山”文章 脱贫奔小康
中共广元市朝天区委 广元市朝天区人民政府
广元市朝天区是典型的盆周山区、革命老区、国家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甘落后、勇争一流”的新时期朝天精神,感恩奋进,克难创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2012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较震前实现翻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83个县区中提升18个位次,在全省33个山区县中提升5个位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
朝天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立足山区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遵循“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坚持“唱山歌、走山路”,按照“一亩良田稳温饱,十亩山地奔小康”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劳务开发等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靠山吃山、靠山致富的路子。2012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93元,比震前高出2714元,年均增长15.5%;其中,特色经济带动农民增收47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9%。
一、问山要路抓产业,找准助农增收的路子
(一)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朝天区是典型的深山农业区,围绕如何做活做好“山”字文章,先后经历了种水稻、栽提子、养毛兔的失败。通过反复摸索和总结经验,干部群众认识到还是资源没找准,产业不对路。为此,在全区上下掀起了一场“产业革命”。通过搞调研、跑市场、问专家,立足独特的气候特征、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和林多地少的区情实际,逐步确立了核桃、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劳务经济助农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坚持立体循环,突出绿色生态。围绕在“一亩三分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禽、林+菜、林+果、林+菌、林+药”等立体开发模式,带动全区农民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推广“鸡+菜”种养循环模式,生态土鸡每斤比普通鸡多卖4元以上。推广“菜=芋=菜”、“菜=玉=菜”粮经复合模式,充分利用冬季空闲耕地,大力发展越冬蔬菜,耕地产出效益明显提升。
(三)坚持效益优先,注重长短结合。一方面,立足朝天是核桃发展适宜区和核桃产业投资小、效益高、易管理、多代受益等优势,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全区核桃总量已达28.5万亩720万株,其中挂果树180万株,人均拥有1.4亩核桃;另一方面,针对核桃进入盛产期周期长的特点,大力发展蔬菜、土鸡和劳务等“短、平、快”产业,农户短期内迅速实现增收,既鼓起了钱袋子,又过上了好日子。
二、路水为先夯基础,筑牢助农增收的底子
(一)路水先行,夯实发展基础。“山高摔死鸡、有马不能骑”、“十年九灾、十灾九旱”是曾经朝天多数农户生存地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通过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大打扶贫攻坚战,开山修路,掘池蓄水,改土治藏,全区100%的乡和65%的村通了水泥路,其中曾家山片区通村公路硬化率达90%以上,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电话和光纤,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片、路成网、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农业生产新格局。
(二)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在惠农政策落实中得到增收。加强乡镇、村(社区)和中心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农民办事不再难,服务大厅转一圈,各种手续一站办,心情舒畅把家还”。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定单培训、保障就业”的原则,以订单、定点、定向为主要形式,加强林果种植、蔬菜管理、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每户至少有一名技术“明白人”。
(三)全域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全域规划建设。每年启动15个新村和1个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打造了曾家山、沙曾平等4条新村示范走廊,建成生态小康新村103个。产村一体推进。把新村建设与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农家乐180余户,经营户年收入最高可达100万元以上。民主自治管村。全面加强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标准建成220个村级活动阵地,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乡村。
三、市场主导增效益,拉长农民增收的链子
(一)市场主导,产销两旺。牢固树立“产品围绕市场转”的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市场建设同步,建成了朝天核桃、曾家山蔬菜、羊木食用菌等特色专业市场,建立了曾家山蔬菜网、朝天核桃网等现代型网络交易平台,有效提升了农特产品的影响力。朝天核桃、曾家山蔬菜远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脱水蔬菜现已出口韩国和日本,羊木食用菌进入沃尔玛超市,农特产业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
(二)园区引领,集群集聚。统筹规划园区建设,突出“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建成了集科研培训、成果转化、标准生产、文化展示于一体的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充分发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全区核桃年产量突破1.5万吨,连续四年位居全省县区首位,人均核桃收入达3000元以上;蔬菜复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60万吨以上;年繁育土鸡苗 2000万羽,出栏土鸡500万只以上;香菇、黑木耳产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实现大幅提升。
(三)主体带动,拉长链条。做大做强棒仁食品、金田公司、天冠公司等20余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推动核桃、蔬菜等农特产品就地精深加工。发展规范农民专合组织61个,带动2.4万农户受益。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专业乡镇23个、专业村组196个、专业大户2.1万余户,形成“一个典型示范一组、带动一村、致富一片”的带动效应。
(四)科技支撑,转化成果。深入开展“区院合作”和“区校合作”,大力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选育出3个省级优良核桃品种,研制出核桃专用药和专用肥,使核桃单产由6公斤/株提高到9公斤/株;选育出6个土鸡品种、2个香菇品种,有效推动了农业品种改良升级。坚持以创新催生品牌,辣椒、甘蓝等7个农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注册了“曾家山”、“严大姐”等产品商标,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
四、重点重抓建机制,加快农民增收的步子
(一)构建服务保障机制。始终坚持把发展特色经济助农增收作为“一把手”工程,作为部门和乡镇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特色产业和扶贫攻坚挂乡包村联户制度,每个特色产业分别落实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抓建,每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1个乡镇、1个村和至少1户贫困户。
(二)构建项目整合机制。坚持“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财尽其用、分工协作”的原则,大力整合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每年集中整合项目资金5000万元以上,重点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集聚效应。
(三)构建产业激励机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突破性发展核桃产业的意见》、《星级农家乐评定和奖励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每年安排本级财政资金2000万元以上,用于扶持基地建设、大户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科技创新等方面,充分调动了农户和企业、专合组织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探索形成了“下有卯底、上不封顶,利益同享、风险共担”、 “土地为资本、农民为社员,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户、企业、专合组织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走上了集团化发展模式,真正让农民分享到长久的收益。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此次现场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书记、区长助农增收负责制,进一步在高度重视助农增收、做强产业助农增收、强力保障助农增收上下功夫,大力抓安排部署、抓责任分解、抓督促检查、抓考核奖惩,做到项目向增收安排、资金向增收倾斜、力量向增收集中,促进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努力在全省贫困山区夯实底部基础格局中率先实现跨越,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