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胡乔木谈怎样练就好文风 [打印本页]

作者: 领导之友    时间: 2014-3-19 08:27
标题: 胡乔木谈怎样练就好文风
  胡乔木是我党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邓小平同志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深入学习理解胡乔木对好文风的阐述,对于当前我们树立优良文风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要树立科学的态度
  在胡乔木看来,写文章是为了使群众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了动员群众,是个政治问题。他强调:“我们写的文章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让党早下决心,作出判断,作出决定,发动群众,使群众懂得各方面的利害,按照党的要求积极去做。”所以,写文章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
  胡乔木写文章就是讲究科学态度,注重辩证法和形式逻辑两样东西并用的典范。1959 年,为了驳斥印度总理尼赫鲁的00言论,胡乔木按照毛泽东主席的要求起草了《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一文。在修改时,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要求文章要体现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如何在行文中贯彻这个方针,难度非常大。胡乔木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证,恰如其分地处理了对尼赫鲁的态度。“开篇高屋建瓴,从西藏革命讲起,揭露西藏农奴制度的反动、黑暗、残酷与野蛮,这就势如破竹,彻底摧毁了借口中国军队平息西藏叛乱的00言论的基础。接着是采取中国古文作法中‘欲扬先抑’的笔法,首先肯定了尼赫鲁的好话,然后批评他的谬论,并且利用他的前后矛盾,以其矛攻其盾。这篇论文的最后部分,根据周总理的意见,引用尼赫鲁1954 年访华时的友好讲话,并表示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将继续友好合作,为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努力。”这就给“团结———批评———团结”这个原则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文章发表后,在国际上产生巨大反响。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博士说:“这篇文章即或是由成百名记者写的,它也是一种骄傲。”就连当时的印度报纸也认为,“文章是以说理的态度来说明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语气是友好的”。
  要打破固定的模式
  胡乔木形象地将写文章比作盖房子,强调“一个建筑要有材料,有结构,整个建筑还有设计。写文章和盖房子一样,要看如何布局、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实用”。延安整风运动之前,当时的报纸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只谈上层人物的活动,或者登载仅供消遣的社会新闻,但是很少涉及广大群众的生活。报馆每天收到不少的稿件,多是千篇一律刻板生硬的稿子,写什么都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实际上是“自己在地上画了圈子,让它限制了自己,跳不出它的圈外”。比如,“写除草一定是从下雨开始。写三三制一定是党员退出,党外人士补遗。写学习,一定是情绪高涨,但有缺点。”这样,生动有趣的材料就被固定的格式束缚住了,写文章变成了公式化,没有了新鲜活泼的思想。
  在他看来,文章要写得生动,文气就要有起伏,有变化,有正面又有反面,有抽象又有具体,有叙述语气又有疑问语气。他常说:“文思不活泼的人,应该到有悬崖的海边去看看,那汹涌澎湃的波浪,给人一种生命流动的感觉。我们的文章里,应有波涛,有悬崖,有奔腾,有冲动,有激情。”当然,他也认为别人的好文章,必须读,必须学习研究它的结构,但任何好文章的结构都不能硬拿来自己用,写文章不能公式化。文章的结构,应根据每次说什么话、对谁说话而有所不同。就好比裁缝师量体裁衣一样,“最好的裁缝师,不是用衣的样式硬套在人的身上,而是根据人的身材,决定衣的样式。”
  要重视文章的内容
  胡乔木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最要紧的莫过于内容。要充实文章的内容,把文字写好,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材料,一是用什么语言来写。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篇好的文章要应做到“新”“实”“小”“清”。即:材料新、语言实、题目小、对象清。
  材料新,就是文章内容要有新东西。在他看来,“每次有每次不同的问题,每次有每次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语调。”他曾把群众生活比作广阔的海洋。他一再告诫记者:“只要依靠群众的海洋,稿源是不会枯竭的”“光会写文章是不顶事的,光有一套新闻常识也不够,一定要熟悉群众的生活和群众的心,熟悉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的具体过程,这样才有指望产生出合乎人民需要的第一流记者。”
  语言实,就是要写得具体细致。他认为,有些文章之所以让人读起来摸不着头脑,往往是因为喜用抽象的名词来说明事情,这些话过于笼统和空洞,就好像雾中看人,若见若不见。而用具体的事情来说,就好像看见人的面貌,听见人的声音,使人觉得真切实在。
  题目小,就是把题目范围定得小些。他非常讲究文章标题的重要性,认为制作标题如同画龙点睛。“如果用‘画龙’比作写文章,用‘点睛’比作制标题,是非常恰当的。龙身画得好,龙眼点得好,这条龙就活了起来。否则,龙身画得再好,而龙眼点得没有神,就是一条死龙。”所以,他不赞成写文章定大题目,认为“题目大了,侧面也就多了,内容也就复杂了。假如自己对于问题没有真知灼见,自然就要拿别人的旧话来凑数。这样不就成了万金油、八卦丹之类百病皆医而又一无所医的东西吗?这样又怎能使文字写得不枯燥、不呆板、不奄奄无生气呢?”
  练就优良文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胡乔木严肃批评有些同志在培养优良文风过程中所犯的“急性病”,指出“有些人草率从事,写作之前,既无仔细研究,写作之后,又不慎重修改,稿纸写完,万事大吉”,有些人“新文风尚未建立,就搁笔不写”,这些都是不对的。他曾深有体会地说:“一篇写得好的文章、作品是作者对他所要写的东西作了长时期深入观察的结果。……有的文章是需要很快写出来的,而且可以写得好,但那并不是作者在一个晚上就把写作的本领都准备好了,而是长时期锻炼培养出来的。”作者:汤春松

作者: 火中莲    时间: 2014-3-19 09:22
老人家说的就是好!~的确有才华!
作者: 走进樱桃村    时间: 2014-3-19 11:46
看看胡公事怎么说的?里面的观点俺都同意!呵呵!!
作者: 十堰入门    时间: 2014-3-21 22:48
好,清新、朴实水威一下以瓦我电
作者: 改革    时间: 2017-5-9 21:07
 练就优良文风,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胡乔木严肃批评有些同志在培养优良文风过程中所犯的“急性病”,指出“有些人草率从事,写作之前,既无仔细研究,写作之后,又不慎重修改,稿纸写完,万事大吉”,有些人“新文风尚未建立,就搁笔不写”,这些都是不对的。他曾深有体会地说:“一篇写得好的文章、作品是作者对他所要写的东西作了长时期深入观察的结果。……有的文章是需要很快写出来的,而且可以写得好,但那并不是作者在一个晚上就把写作的本领都准备好了,而是长时期锻炼培养出来的。”
作者: 二猫    时间: 2017-5-9 23:25
读书要读经典,学习要学高手。
作者: byxz125lp    时间: 2017-5-10 00:09
材料新、语言实、题目小、对象清。一语中的
作者: 丙丁沐    时间: 2017-10-16 17:12
胡乔木是公文写作的老前辈,领航者,想向先生学而不思则罔,希望自己的写作能力能有所提升
作者: hd777    时间: 2017-12-14 15:00
这样不就成了万金油、八卦丹之类百病皆医而又一无所医的东西吗?这样又怎能使文字写得不枯燥、不呆板、不奄奄无生气呢?
作者: 羔羊与羊羔    时间: 2019-12-12 15:42
一篇写得好的文章、作品是作者对他所要写的东西作了长时期深入观察的结果。……有的文章是需要很快写出来的,而且可以写得好,但那并不是作者在一个晚上就把写作的本领都准备好了,而是长时期锻炼培养出来的。
作者: 723673607    时间: 2023-11-18 20:12
材料新,就是文章内容要有新东西。在他看来,“每次有每次不同的问题,每次有每次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语调。”他曾把群众生活比作广阔的海洋。他一再告诫记者:“只要依靠群众的海洋,稿源是不会枯竭的”“光会写文章是不顶事的,光有一套新闻常识也不够,一定要熟悉群众的生活和群众的心,熟悉各项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的具体过程,这样才有指望产生出合乎人民需要的第一流记者。”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