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怎样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打印本页]
作者:
学习时报摘记
时间:
2014-2-17 10:59
标题:
怎样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实现党员队伍结构优化,笔者认为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当前,我们党总人数已达8512.7万,基层党组织也有420.1万个,从人口绝对数量上看,中国共产党已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党员人数过多,管理幅度过大,就会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面临的问题就会更加复杂。因此,当前在思考党员队伍建设时,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使社会优秀分子有机会加入我们党,另一方面要把提高党员素质作为中心任务,重视质量建党,实现党员队伍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战略转变。
“进”和“出”的关系
保持组织成员能进能出,成员加入时拥有均等的机会,退出时出口能够通畅,“进入”“管理”及“退出”等环节互为一个有机整体,是组织不断获得新鲜血液,保持肌体健康、生机、有活力的重要条件。党组织的健康发展,也需要做到这点。但是,当前在党员队伍建设中,从整体上看,党员发展工作要比党员退出工作受重视程度高,工作成效也更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在党员发展上,党所具有的影响力、号召力,使得广大先进分子愿意加入党组织,践行党的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党的执政地位对一些投机分子来说也有足够的诱惑力,为了成为其中一员,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达到党员发展标准。另外,对党务管理者来说,发展多少党员有时候会成为衡量党务管理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无疑,他们会重视这项工作。
在党员退出上,一方面,在我国党员被当作一种政治待遇,成为党员说明得到组织认可,而被党除名则意味着个人政治前途的终结。社会上尚未形成党员从党组织中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的氛围。基于此,有些党员即使不想再为党工作,他们也不愿、甚至不敢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尽管《党章》规定了有关党员**和自行脱党的条件,但实际执行起来可操作性不够。另外,一些领导怕承担教育管理不善的责任,奉行“好人主义”,怕得罪人,不愿管,甚至不允许党员自动**。由于没有从整体看待党员“进”和“出”的关系,造成了党员队伍循环通道堵塞,一些不合格党员没能及时得以替换、剔除,党内消极现象不断增加。
外延调控与内涵提高的关系党员队伍结构是一个包括了年龄、职业、民族、文化、性别及素养等要素的大系统,这些要素有些具有可变性,有些具有不可变性,实现这些要素合理搭配,优化组合,需要处理好外延调控与内涵提高的关系。
对可变要素和不可变要素可分别采取内涵提高与外延调控的方式进行优化。如党员的学历层次结构这种可变要素的优化,可以通过加强文化培训,给广大党员提供提升学识层次的机会等内涵提高的方式来实现,而对涉及党员队伍民族成分、性别结构等不可变要素可通过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妇女入党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其数量等外延调控的方式来实现。
优化不同要素所采取的内涵提高与外延调控方式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优化党员队伍知识结构,我们还可以通过做好知识分子入党工作,大力发展知识分子党员来实现。
对于党员素养这类要素,需要同时重视外延调控与内涵提高两种方式,一方面建立一个科学的选拔机制,将优秀人才、先进分子引进到党组织中来,另一方面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使广大党员不能懈怠、不敢懈怠、不愿懈怠,力戒走“重引进、轻管理”的老路。总之,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既要根据党员队伍构成要素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方式,同时又要注意不同方式的综合使用。
主体性与非主体性的关系在党员队伍建设中,党员的来源及党员队伍成分的构成也应该反映出这种主体性和非主体性的差别,否则,会对党的性质造成影响。基于此,目前我们在思考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时,就要对党员队伍主体成分和非主体成分有个明确认识。
一方面,要坚持主体性。在积极吸收其他社会成员中的优秀分子加入我们党的同时,不能忽视主体成分在党员队伍中所占的比重,轻视他们的地位。
另一方面,重视非主体成分的作用。鉴于中国特殊国情,我们在重视党员队伍主体成分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非主体成分的作用。非主体成分的党员尽管人数有限,但代表范围广,他们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对社会发展也作出了贡献,允许他们入党,既为党员队伍建设增添了新鲜血液,有利于增强党的影响力,同时也能反映我国社会民主进步。
总之,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对主体性成分与非主体性成分既要区别对待、各有所侧重,同时又要兼顾二者的统一,做到相互联系、共同进步,既要突出党的先进性,又要使党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广泛性。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