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为苗枫林先生的遗著《中国公文名篇赏析》校完最后一页,我木然坐在书房座椅上,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屈指算来枫林先生逝世已近周年,我禁不住思绪万千,先生或近或远的音容笑貌翩翩而至。
枫林先生曾长期在中央首长身边工作,在省城那是一位地位显赫的领导干部,但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无法对他写下只言片语。我认识枫林先生时,他已离开领导岗位,进入所谓“无官一身轻”的赋闲光景,“一身轻” 的他竟然看不到一点官架,嗅不到一点官气,品不到一点官味,我所认识的仅仅是一位人人尊敬的长者,一位风度儒雅的学者,一位推新扶弱的贤者。所以,文中我不称先生的官职,非为不敬,实在是因为我认识的枫林先生与做官和权势无关。
我第一次认识枫林先生是在1992年10月,那一年我因为工作需要,出版了一本薄薄的关于公文写作的书,应邀与枫林先生一起参加了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的成立大会。会议在烟台新闻中心举行,枫林先生在会议上当选为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第一任会长。枫林先生的当选,并非其他原因,而是由于他在1987年出版了《中国公文学》一书,由此被国内公文学界尊为中国公文学的创始人,会长一职自然非他莫属了。而后,我与他见面多了,他对我讲,这本书是他由北京调山东工作时,待命期间在北京图书馆里写成的,他说,现在这个“学”、那个“学”铺天盖地,而公文“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怎么就没有“学”呢,这就是他写作此书的动因。后来先生还专门将《中国公文学》题名赠送了我一本,拜读之后,至今受益匪浅。先生写过多少公文已经无人知晓,只是知道“文革”刚刚结束时,为老干部平反冤假错案、党的生活准则等许多重要中央文件均出自他手。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自成立以来,每次年会他都参加,这个学会后来在全国渐渐有了些影响,实在是赖先生所赐。后来他年纪大了,毅然决然辞去会长职务,推荐年轻同志担任会长,他则成为名誉会长,一般情况下名誉会长都是挂名的,但学会20年来的每次会议他都参加,而且每次会议都会发表具有真知灼见、切中时弊的研究见解。第十二届全国公文写作年会是2010年8月在西安举行的,他不仅在会议上谈了他对公文文风的看法,而且会议期间还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他大声呼吁改变文风要从领导干部做起。他认为,假大空这种文风,抄袭的文风,最后的避难所就是领导的官僚主义,领导疏于亲政。他的话,引起与会者和媒体的普遍关注。人们没有想到一个79岁高龄的老者有如此敏锐的思想,无怪会后一个刊物发表了一篇题为《老树春深情更浓》的文章,大感惊叹!
如果有人认为官员出身,能写公文,对公文写作有点感想和认识,那不足为奇,也算不得了不起的真才实学。如果你这样来看待枫林先生,我不得不再谈谈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2004年,枫林先生送我一本新著《中国用人史》,并对我讲,这是他自上世纪80年代始,在工作之余,耗时10年,完成的一本我国用人制度史专著。我认真拜读60余万字的皇皇巨著,枫林先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上用人思想研究之深刻、方略评判之精当令人叹服。长期以来,史学界很少有人对用人史作系统、科学的研究,即或有著述问世,或失之于片断性、随意性,或只是辑录一些用人的故事,缺乏理论的总结与深入的分析。《中国用人史》突破了某些思维定式的束缚,通过全面系统地梳理用人历史上的丰厚遗产,阐释用人与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关系,从用人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朝代的兴衰更迭,彰显唯物主义的人才史观和新时期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价值。它显示出枫林先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驾驭能力,更蕴含着枫林先生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
如果有人感觉一个担任过高级领导干部的人谈用人,还是不足为奇的话,那么对一个没有当过兵、打过仗的人,却出版了一本兵书,难道你不感到神奇而非凡么!2010年8月,枫林先生在西安又送我一本他刚刚由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心战》一书,全书50多万字,上起先秦、下迄明清,过去那些屡屡散见于史籍的历代心战战例、战史,历代心战思想与方策,均被他收入锦囊。利用西安会议期间,我把全书通读一遍,发现这是枫林先生奉献给我们的一部极有教益的军事奇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心战代表了中国古代兵道的智慧,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不二法宝。中国古代心战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斗争艺术丰富多彩,奇计妙策蕴含在浩如瀚海的历代兵书和史籍之中,没有剥茧抽丝的毅力和皓首穷经的耐心,实在是难以集大成而为一家。有人评价说,《中国古代心战》一书借鉴《孙子兵法》中丰富的心战思想和原则,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心理战的基本内涵、应用特点、作战方法,不仅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促进中华民族软实力的提高和对于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一点,2012年8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古代心战》研讨会上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同年12月,该书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评选中,从参选的1167种新版图书中脱颖而出,入选“人文社科类原创图书”,被美国国立图书馆和我国各大图书馆收藏,成为我军心理战专业的研修教科书。
我作为晚辈,从30多岁开始与枫林先生忘年交已20余年,几乎年年相见,每次见面都为他的渊博学问所倾倒,为他的朴实为人所钦佩。他待人谦逊,温和平静,尤其对年轻人的呵护笃爱,事事彰显长者的胸怀。2002年,我在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了《实用电子公文传输与处理》一书,请先生作序,考虑先生年事已高,且电子公文又是一个新东西,就拟了一个初稿给先生,先生很快就将序言寄了回来,但已不是我拟的初稿,而是先生自己重新撰写的,一看便知先生对电子公文的研究绝不生疏。此书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实在有赖先生推举之力。以后我又在先生鼓励引导之下,陆续出版了几本关于公文写作研究方面的书,每次都是先生欣然命笔作序,为之增彩良多,其呵护之情溢于言表。枫林先生严谨治学,虚怀若谷,每每展现一个学者的风范。学会召开的会议,由于经费有限,一般都在一些简陋的老秘网宾馆举行,每次参加会议,他决不搞特殊,坚持同与会人员在一起食宿、一起讨论。记得2011年暑期,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与鲁东大学共同举办“公文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研讨会,枫林先生从青岛赶到烟台参加会议,考虑到学校的接待条件有限,会议组特意另作安排,但枫林先生坚决不同意,在学校和与会人员一起食宿,一起参加会议,两天的会议,由于他的亲自参与和指导,开得十分成功,会议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了《公文学现状与展望》一书。枫林先生勤勉一生,努力不懈,他那种对学问孜孜以求的精神,使年轻人常常感到自愧不如。枫林先生70岁左右开始学习电脑,每天坚持用电脑写作3000字。我知道《中国用人史》《中国古代心战》都是他在笔记本电脑上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这是我与他出差开会时亲眼所见。他曾对我说,现在有些人不是认真做学问,为了赶时髦赚钱,组织一帮人,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几天就搞出一大本,糟蹋学问,有辱斯文,决不应该这样做学问啊。现实中像枫林先生这样认真做学问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今天重温枫林先生的话,令人感慨良多。
枫林夕照别样红,霜叶流丹分外娇。枫林先生曾与我谈及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他说,他可以有两种“写”的选择,一种是写字,练练书法,既有益身体,还可以百年留名,甚至还可以借机得到不菲的润笔费;另一种是写书,研究点东西,不过比较清苦。朋友劝他选第一种,因为枫林先生的书法造诣很深,稍微再用点心,比一些自我标榜的所谓书法家写得要好。但枫林先生选择了另一种,他心里很清楚,这是自找苦吃,但他认为离岗以后如果能利用晚年的时间,能继续为国家、为民族做点有益的事,为后人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那是值得的。他曾说过,人类文化是一个整体,为人类文化作出贡献的人,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正如孔夫子所言,枫林先生“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离岗以后,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一部比一部精彩,且有一发而不可收的态势。除了本文言及的三部著作外,枫林先生还著有《步履集》《孔子文化大全》《世界改革史》《中国古代名物大典》等,都是可以传世的佳篇力作。他在2011年烟台会议上对我说,他计划编著一部公文赏析读物,让今人从中观察前人公文对社会治理的视角,学习前人公文善于透彻说理,又重在提出解决办法的睿智,然后将已有的几十万字的文章出个文集,作为献给自己85岁的礼物。并嘱托公文赏析读物由我协助他完成出版发行工作。这两年我一直在期盼枫林先生的新作问世。
2013年元旦假期之间,得知枫林先生病重入院,我于1月3日匆匆赶到北京301医院看望,因医生嘱咐谈话不能超过一刻钟,本来想好许多要对先生说的话,如他的公文赏析书稿何时杀青,他对此书出版发行有什么要求……等等,但时间不允许,而我也不忍心让先生再劳累,心想等枫林先生病好了,此事再议也不迟。未曾想病魔如此凶狠,北京一晤,顿成永别,回来仅仅十天多一点的时间,就与枫林先生阴阳两隔,枫林先生于2013年1月12日早上4点12分去世,享年81岁。
寒风吹落霜叶,先生驾鹤西去。2013年1月14日,枫林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殡仪馆举行,是日雾霾蔽日,旅程阻隔,竟至未能赶到济南送枫林先生最后一程。正当我哀思无尽的时刻,枫林先生的亲人打来电话,说枫林先生走前通过“遗事”告知方式,请他们与我联系出版《中国公文名篇赏析》之事。经了解,他的最后书稿在他的个人计算机中,已经系统修改过4次,可谓尽心尽力了。他在住院前最后的日子,就是因修改书稿、增加新内容去搬书而“扭伤”了腰。他在病中多次提到要出好这本书。
根据他的遗愿,鲁东大学公文文献研究中心将他的遗著校订出版,作为本中心公文学系列研究丛书的第一部。鲁东大学公文文献研究中心是在枫林先生的倡议下,于2008年成立的全国首家以公文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2010年10月28日经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批准,成为其分支机构——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公文文献研究室。鲁东大学公文文献研究中心创立之初,枫林先生捐赠了其珍藏的全部公文文献和著作,供师生学习、研讨利用,并欣然担任中心的兼职教授,中心的发展倾注了先生的许多心血。此次中心能够为先生的遗著出版尽微薄之力,师生感到无限的荣幸和欣慰。
为了纪念枫林先生,我们将此书包括丛书其他分册的出版式样、大小和封皮以先生过去出版的著作为蓝本,统一进行了设计,并以先生首创中国公文学命名为《中国公文学研究》丛书,算是对枫林先生为中国公文学创立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的崇高敬意,以告慰枫林先生的在天之灵。
来源: 办公室业务杂志2014年第1期 (作者系鲁东大学副校长;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副会长柳新华)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