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管窥国学话学习 [打印本页]

作者: 竹梅老翁    时间: 2014-2-6 08:30
标题: 管窥国学话学习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经典古籍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治学、问学、劝学的经典篇章,其中不乏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古人关于治学的许多“金点子”更值得学习借鉴,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Y8 q% p! U3 p

& O+ v* R0 H$ K7 Q; v! v& w    循序渐进。《中庸》认为,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认为,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志诚坚果,无所不济。在古人眼里“道”有一个次序的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学习好比行路,要到远的地方,必须从近处起程;好比登山,要到高处,必须从低处起步,操之过急反而会适得其反。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c8 K+ ~* j6 w8 W. ^' z4 D

9 y8 S- {6 C, |2 p% _    熟读精思。《朱子语类》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书只贵读,读多自然晓”。毛主席读书就非常讲究精读,写《新民主主义论》时,他把《共产党宣言》读了十几遍。五十年代初,毛主席将《红楼梦》至少读了5遍,将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读了17遍。时下许多人崇尚“快餐式”的读书和“浅阅读”,对经典著作敬而远之、浅尝辄止,如此读书虽花了时间却难有所成。  `' J" l* X! [/ }$ {  e; M" h
% o; _/ m+ ^. R  @* D- I0 k
    学需有疑。《孟子·尽心上》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汉代王充则说:“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之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睹真是之传与虚妄之书相违,则并谓短书,不可信用。”我们读书学习对待书籍经典和他人的智慧结晶,固然要心存敬畏,但绝不能盲目信从。尤其是当前不少人打着“专家”和各类学习机构的幌子,四处招摇撞骗,各类出版物也是琳琅满目、良莠不齐。我们学习要克服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无论是对待经典、著作,还是领导讲话和外单位的经验作法都要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学习借鉴。
: s' x- y4 C  B' ?6 Z$ `0 ~( I! U. V3 q1 W* ?2 L
    博览精专。清朝全祖望认为:“读书不多,无以证斯理之变化;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明朝朱舜水也认为:“读书如酒量,有能饮一石者,有不胜一勺者,各当自量其力。若骛多而不精熟,与不读一般,不如简约为妙。倘过目成诵,自当博览群书。”古今中外大多数学者在学习上都强调由博览入,从精专出。既要盯着“一专多能”,努力积累知识,做到精通本职的、熟悉相关的,又需要有一技之长,不可“样样通、样样松”。
2 |- ?+ g& H' r7 u, H$ ?) K- x1 P0 Q" Y$ i# t9 _
    广交学友。清朝顾炎武认为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孔子周游列国拜访老子等当世名家,而后博采众长,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在学习中要善于广交学友,经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要不耻下问,善于借力,不断拓展知识面,扫清认知盲点。
/ C3 t1 X/ ?) D4 L& S0 ~( D. x! h2 ^8 a
    持之以恒。荀子《劝学》有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曾国藩在教子时也指出:“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凡学有所成的人,无不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工作,单位需要制定长效机制确保学习的持续推进,个人更需要有恒心毅力,孜孜不倦地学习积累。
) W- Q# N3 r  c) c  ^- ^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